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州郡志(8)


  南梁太守(梁郡別見),晉孝武太元中,僑立于淮南,安帝始有淮南故地,屬徐州。武帝永初二年,還南豫,孝武大明六年廢屬西豫,改名淮南,八年復舊。《永初郡國》又有虞、陽夏、安豐三縣(並別見)。何、徐無安豐;又有義昌而並無寧陵縣。今領縣九,戶六千二百一十二,口四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去州水一千八百,陸五百;去京都水一千七百,陸七百。

  睢陽令,漢舊名。孝武大明六年,改名壽春,八年復舊。前廢帝永光有義甯、寧昌二縣並睢陽。所治即二漢、晉壽春縣,後省。

  蒙令。(別見)

  虞令,漢舊名。

  穀熟令,漢舊名。

  陳令,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晉太康地志》屬梁。

  義甯長,何無,徐有,宋末又立。

  新汲令,漢舊名,屬潁川。

  崇義令,《永初郡國》羌人始立。

  寧陵(別見),徐志後所立。

  晉熙太守,晉安帝分廬江立。領縣五,戶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七千四百九十七。去州陸八百,無水;去京都水一千二百,無陸。

  懷甯令,晉安帝立。

  新冶令,晉安帝立。

  陰安令,漢舊名,屬魏郡,《晉太康地志》屬頓丘。

  南樓煩令,《永初郡國》、何、徐志無。

  太湖左縣長,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立太湖、呂亭二縣,屬晉熙,後省,明帝太始二年複立。

  弋陽太守,本縣名,屬汝南,魏文帝分立。領縣六,戶三千二百七十五,口二萬四千二百六十二。去州陸一千一百,去京都水(闕)。

  期思令,漢舊縣。

  弋陽令,漢舊縣。

  安豐令,舊郡,晉安帝並為縣。

  樂安令,新立。

  茹由令,新立。

  安豐太守,魏文帝分廬江立。江左僑立,晉安帝省為縣,屬弋陽,宋末複立。

  安豐令,《前漢地理志》無,後漢屬廬江。

  松滋令。(別見)

  汝南太守。(別見)

  上蔡侯相。(別見)

  平輿令。(別見)

  北新息令。(別見)

  真陽令。(別見)

  安城令。(別見)

  南新息令。(別見)

  臨汝令,漢舊名。(別見)

  陽安令。(別見)

  西平令。(別見)

  瞿陽令。(別見)

  安陽令。(別見)

  新蔡太守。(別見)

  鮦陽令。(別見)

  固始令。(別見)

  新蔡令。(別見)

  東苞信令。(別見)

  西苞信令,徐志南豫唯一苞信,疑是後僑立所分。

  東郡太守(別見),《永初郡國》無萇平、父陽而有扶溝(別見);何無陽夏、扶溝,徐無陽夏。

  項城令。(別見)

  西華令。(別見)

  陽夏令。(別見)

  萇平令。(別見)

  谷陽令。(別見)

  南頓太守(別見),帖治陳郡。

  南頓令。(別見)

  和城令。(別見)

  潁川太守。(別見)

  邵陵令。(別見)

  臨潁令。(別見)

  曲陽令。(別見)

  西汝陰太守,《永初郡國》、何、徐並無此郡。

  汝陰令。(別見)

  安城令。(別見)

  樓煩令。(別見)

  宋令。(別見)

  汝陽太守。(別見)

  汝陽令。(別見)

  武津令。

  陳留太守(別見),《永初郡國》無浚儀、封丘,而有酸棗,何、徐無封丘、尉氏。

  浚儀令。(別見)

  小黃令。(別見)

  雍丘令。(別見)

  白馬令。(別見)

  襄邑令。(別見)

  封丘令,漢舊名。

  尉氏令。(別見)

  南陳左郡太守,少帝景平中省此郡,以宋民度屬南梁、汝陰郡,而《永初郡國》無,未詳。孝建二年以蠻戶複立。分赤官左縣為蓼城左縣。領縣二。樂(疑)大明八年,省郡,即名為縣,屬陳左縣。

  邊城左郡太守,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立茹由、樂安、光城、雩婁、史水、開化、邊城七縣,屬弋陽郡。徐志有邊城郡,領雩婁、史水、開化、邊城兩縣。大明八年,複省為縣,屬弋陽,後複立。領縣四,戶四百一十七,口二千四百七十九。

  雩婁令,二漢屬廬江,《晉太康地志》雲屬安豐。

  開化令。

  史水令。

  邊城令。

  光城左郡太守,《永初郡國》、何、徐並無。按《起居注》,大明八年,省光城左郡為縣,屬弋陽,疑是大明中分弋陽所立。八年複省,後複立。

  樂安令。

  茹由令。

  光城令。此三縣,徐志屬弋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