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
紹興鹵簿 |
|
紹興鹵簿。宋初,大駕用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萬六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紹興初,用宋初之數,十六年以後,遂用一萬五千五十人;明堂三分省一,用一萬一十五人,孝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明堂用三千三百十九人。以後,並用孝宗之數。 紹興用象六、副象一。(乾道用象一,淳熙用象六而不設副,紹熙如乾道,慶元後不設。) 六引。第一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騎;方傘一,雜花扇二,曲蓋一;外仗青衣二人,車輻棒二,告止、傳教、信幡各二,戟十。第二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騎;鼓一,鉦一,大鼓十;節一,槊二,皆騎;方傘一,雜花扇四,(孝宗省為二。)曲蓋一,幢一,麾一,皆騎;大角四,鐃一,簫二,笳二,橫吹二,笛一,簫一,觱栗一,笳一;外仗青衣四人,(孝宗省為二。)車輻棒四,(孝宗省為二。)告止、傳教、信幡各二,儀刀十,戟二十,弓矢二十,(孝宗皆省為十六。)刀盾二十,槊二十。(孝宗並省。)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並同第二引。內花扇、大角各二,青衣二人。(孝宗朝,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內大角省為二,餘並同第二引已省之數。) 金吾纛槊隊。纛十二,(孝宗省為六。)押纛二人,(孝宗省為一。)押衙四人,(孝宗省為二。)上將軍四人,將軍四人,(孝宗省之。)大將軍二人,(孝宗省為一。)犦槊十二,並騎。(孝宗省為八。)朱雀隊。朱雀旗一,牜暴槊二,弩四,隊前後引、押各天武都指揮使一人,騎。龍旗隊。引旗一,風師、雨師、雷旗、電旗各一,五星旗五,攝提旗二,北斗旗一,護旗一,左右衛大將軍一人。金吾引駕騎,神勇都指揮使;次弩、弓矢、槊各四,並騎。 太常前部鼓吹。鼓吹令二,府史四人,管轄指揮使一人,帥兵官三十六人,(孝宗省作十四人。)掆鼓十二,金鉦十二,(孝宗鼓、鉦並省為十。)大鼓六十,(孝宗省作二十四。)小鼓六十,(孝宗省作三十。)節鼓一,鐃鼓六,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孝宗歌工、管並省為十八。)簫、笳各三十六,(孝宗朝,簫十八、笳二十四。)長鳴六十,中鳴六十,(孝宗朝,並省為十八。)大橫吹六十,(孝宗省為二十四。)笛十二,(孝宗增為十八。)觱栗十二,桃皮觱栗十二。 持鈒前隊。驍騎都指揮使一人,將軍二人,軍使四人,並騎。稱長一人,靈芝旗二,瑞瓜旗二,雙蓮花旗二,太平瑞木旗二,朱雀旗一,甘露旗二,嘉禾旗二,芝草旗二。絳引幡一,(孝宗省之。)黃麾幡一,青龍、白虎幢各一,金節十二,罕、畢各一,叉一,鈒戟五十。(孝宗省為四十八。) 六軍儀仗。第一隊,軍將二,卒長二,騎。熊虎旗二,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二,戈六,矛四,戟四,鉞四,白柯槍五十。平列旗二十,在仗外分夾旗槍。第二隊,軍將二,卒長二,騎。龍君旗、虎君旗各三,黃熊旗四,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戈六,矛四,戟四,鉞四,白柯槍四十。平列旗二十,分夾仗外。第三隊,軍將二,卒長二,騎。通直官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熊虎旗二,龍君旗、虎君旗各一,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戈六,矛、戟、鉞各四,白柯槍三十。平列旗二十,分夾仗外。(孝宗朝,第一隊,軍將、卒長各一,龍虎旗、赤豹旗、吏兵旗、力士旗各二,矛四、戈四、戟二、鉞二、白柯槍三十,平列旗十四,餘同。第二隊軍將、卒長各一,龍君、虎君、黃熊、赤豹旗同。戟六、鉞六、戈四、矛四、白柯槍二十。第三隊,軍將、卒長各一,吏兵、力士、熊虎、龍君、虎君、天王旗並同,十二辰旗十二,通直官二,白柯槍十,平列旗十二。) 龍墀旗隊。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將二人夾之;五方龍旗各一,(為三重。)赤在前,黃在中,黑在後,青左、白右。次金鸞旗一,左,金鳳旗一,右;獅子旗二;君王萬歲旗一;日旗一,左,月旗一,右。禦馬十匹,分左右,為五重。中道隊。左右衛大將軍一人檢校,騎。日月合璧旗一,慶雲旗二,五星連珠旗一,祥光旗、長壽幢各一。 金吾牙門第一門。牙門旗四,次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孝宗省旗為二,監門為三。)金吾細仗。青龍旗一,左,白虎旗一,右;五嶽神旗五,分前、中、後、左、右,為三列;五方神旗五,陳列亦如之。五方龍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每隊赤前、黃中、黑後、青左、白右。五方鳳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陳列亦如之。五嶽旗在左,五方旗在右;五龍旗在左,五鳳旗在右;四瀆旗,江、淮在左,河、濟在右;押二人,分左右,騎。(孝宗五龍、五鳳旗止各一隊,共省四十旗,餘同。) 八寶輿。鎮國神寶左,受命之寶右;皇帝之寶左,天子之寶右;皇帝信寶左,天子信寶右;皇帝行寶左,天子行寶右,為四列。每寶一輿,每輿一香案,輿、案前燭罩三十二。引寶職掌八人,侍寶官一人,內外符寶郎各二人,扈衛一百人。碧襴二十人,夾扈衛之外。(孝宗省碧襴為十二,餘同。) 殿中傘扇、輿輦。方傘二,(孝宗省一。)朱團扇四,(孝宗省二。)金吾四色官六人,(孝宗省為二。)押仗二人,騎,金甲二人,執鉞,進馬官四人,騎,千牛衛大將軍一人,(孝宗省之。)千牛衛將軍八人,(孝宗省為二。)金吾引駕官二人,導駕官四人,並騎導。大傘二,(孝宗省一。)鳳扇四,(孝宗省二。)夾傘而行。(前同。)腰輿一,鳳扇十六,夾輿。(孝宗省為四。)華蓋二,排列官一人,香鐙一,火燎一,小輿一,逍遙子,平輦。 駕前諸班直。駕頭、鳴鞭、誕馬、燭罩三百三十人。(孝宗省為二百一十人。)前驅都下親從官一百五十人,(孝宗省為四十五人。)東西班六人,(孝宗省為二十二人約攔。)殿前指揮使四十人,東第三班長入祗候五十二人,班直主首九人,(孝宗省為三人。)茶酒新舊班一百六人,(孝宗省為四十四人。)開道旗一,纛一十二,鈞容直二百七十人,(架回則作樂。孝宗乾道元年省之,乾道六年以後再用。)吉利旗五,五方龍旗五,龍旗二十,(孝宗省之。)門旗六十,(孝宗省為三十。)殿前指揮使、引駕骨朵子直四十人。(分左右,夾門旗外。)駕頭,駕頭下天武官二十二人,(孝宗省為十七人。)都下親從一十六人,(孝宗省為八人。)茶酒班執從物殿侍二十二人,又都下親從二十二人,(孝宗省為十七人。)劍六人,(孝宗省為三人。)麋旗一,人員一,(孝宗省之。)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孝宗增為一十四人。)次禦龍直百二十人,(孝宗省為八十六人。)快行五十人,日、月、麟、鳳旗各一,青龍、白龍、赤龍、黑龍旗四,人員二,引駕千牛上將軍一人。 玉輅奉宸隊。分左右,充禁衛,圍子八重:崇政殿親從圍子二百人,為第一重;(從裡數出。)禦龍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二重;崇政殿親從外圍子二百五十人,為第三重;禦龍直、骨朵子直二百五十人,為第四重;禦龍弓箭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五重;禦龍弩直二百五十人,為第六重;禁衛天武二百五十人,為第七重;都下親從圍子三百人,為第八重。(孝宗以上並同。)天武約攔二百人,(孝宗省作百八十八人。)在禁衛圍子外,編排禁衛行子二十一人,快行五十九人,(孝宗省為四十二。)管押相視禦龍四直八人,(孝宗省為四人。)照管行子禦龍四直二十四人,(孝宗省為八人。)天武六人,(孝宗省之。)禁衛內攔前崇政殿親從三十二人。(孝宗省作二十五人。) 駕後部。扇筤,大黃龍旗一。駕後樂:東西班三十六人,鈞容直三十一人,並騎。(孝宗此下增招箭班三十四人。)扇筤,扇筤下天武二十二人,(孝宗省作一十七人。)都下親從十六人,(孝宗省作八人。)茶酒班執從物五十人,騎。(孝宗省為三十人。) 大輦。輦下應奉並人員合六百一十四人,分五番;(孝宗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複設。)禦馬十疋,為五重。 持鈒後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騎,重輪旗二人,大傘二,(孝宗省為一。)朱團扇八,(孝宗省為四。)鳳扇二,小雉扇二十二,(孝宗省鳳扇,而減雉扇為六。)華蓋二,(孝宗省為一。)俾倪十二,(孝宗省為六。)禦刀六,玄武幢一,絳麾二,叉、細槊十二,(孝宗省為六。)驍騎都指揮使一人,騎,(總領大角。)大角四十。(孝宗省為二十。) 太常後部鼓吹。鼓吹丞二人,典吏四人,(孝宗省為三人。)管轄指揮使一人,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十二,簫三十六,笳二十四,鐃鼓六,小橫吹六十,笛十二,觱栗十二,帥兵官十人。(孝宗歌工十八,拱宸管十二,簫十八,笳二十四,鐃鼓六,笛十八,節鼓一,小橫吹三十,觱栗十八,桃皮觱栗十二,羽葆鼓吹六,帥兵官八人。) 黃麾幡一,(中道。)金輅、象輅、革輅、木輅各一,每輅誕馬各六在輅前,駕士各百五十四人。(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複用。)掩後隊。(中道。)宣武都指揮使二人,大戟、刀盾、弓矢、槊各十五。 金吾牙門第二門。(中道。)牙門旗四,分左右,(孝宗省之。)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孝宗省為三。)玄武隊。(並騎。中道。)虎翼都指揮使一人,犦槊二,玄武旗一,槊、弓矢各十,(孝宗並省為五。)弩五。外仗。(分左右道,以夾中道儀仗。)清遊隊。(並騎。)白澤旗二,捧日指揮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左、右金吾十六,騎。天武都頭二人,弩八,弓矢十二,槊十二。(孝宗弩、弓矢、槊並省為六。)佽飛隊。(並騎。)拱聖指揮使二,虞候佽飛二十,鐵甲佽飛十二。前隊殳仗。都頭六人,騎,殳、叉六十。後隊殳仗。都頭四人,騎,殳、叉四十。 前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角、鬥、亢、牛旗各一,弩四,弓矢十,槊八;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氐、女、房、虛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一隊;第三隊,天武都指揮使二人,心、危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二隊;第四隊,天武都指揮使二人,尾、室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三隊;第五隊,拱聖指揮使二人,箕、壁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四隊;第六隊,拱聖都指揮使二人,奎、井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五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婁、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六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胃、柳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七隊;第九隊,驍騎都指揮使二人,昴、星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八隊;第十隊,宣武都指揮使二人,畢、張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九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二人,觜、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二人,參、軫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一隊。(孝宗省為七隊,二十八宿旗每隊四,弓矢、槊每隊六,餘同。) 步甲前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下同。)鶡雞旗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刀盾省為十二,下並同。)第二隊,捧日指揮使、都頭,貔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萬年連理木旗,黃鍪甲、刀盾;第四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並秀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祥鶴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犀旗,黃鍪甲、刀盾。(孝宗改黃鍪甲為青鍪甲,餘並同。)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一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臣八人,並騎。(孝宗旗省為二,使臣省為四人。)步甲前隊第七隊,神武指揮使、都頭,鶡雞旗,青鍪甲、刀盾;第八隊,神武指揮使、都頭,麟旗,朱鍪甲、刀盾;第九隊,驍騎指揮使、都頭,白狼旗,黃鍪甲、刀盾;第十隊,驍騎指揮使、都頭,蒼烏旗,次白鍪甲、刀盾;第十一隊,虎翼指揮使、都頭,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十二隊,廣勇指揮使、都頭,太平旗,黃鍪甲、刀盾。自二至十二隊,人、旗、刀盾,數列如第一隊。(孝宗內去鶡雞旗、麟旗而用慶雲旗、瑞麥旗。)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二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臣八人,並騎。(孝宗旗省為二,監門省為四人。) 前部黃麾仗。第一部,殿中侍御史二員,騎,(下同。)絳引幡二十,(孝宗省為十。)犦槊二,捧日指揮使二,都頭五,並騎,(下同。)黃氅五十,(孝宗省為二十。)鼓四,斧十,戟、弓矢二十,槊三十,(孝宗省為二十。)弩十;第二部,殿中侍御史,天武指揮使、都頭,青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三部,殿中禦史,拱聖指揮使、都頭,緋氅,鼓,斧,戟、弓矢,槊,弩;(孝宗省作三部。)第四部,殿中禦史,神勇指揮使、都頭,黃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五部,殿中禦史,驍騎指揮使、都頭,白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六部,殿中禦史,廣勇指揮使、都頭,黑氅,鼓,斧,戟、弓矢,槊,弩。自二至六部,數列並如初部。 青龍白虎隊。(並騎。)青龍旗一,白虎旗一,虎翼都指揮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八。 班劍、儀刀隊。(並騎。)武衛將軍二人,捧日、天武、拱聖、神勇指揮使各二人,班劍六十,儀刀六十。次驍騎、驍勝、宣武、虎翼指揮使各二人,班劍六十,儀刀六十。 親勳、散手、驍衛翊衛隊。並騎。中衛郎四人,翊衛郎二人,親衛郎二人,衛兵四十,甲騎四十在衛兵外。左右驍衛、翊衛三隊。並騎。第一隊,左右驍衛大將軍二人,雙蓮花旗二,弩四,弓矢十,(孝宗減弓矢為六,下同。)槊十六;(孝宗減槊為八,下同。)第二隊,廣勇指揮使二人,吉利旗,弩、弓矢、槊數如初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三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八人,並騎。(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捧日隊三十四隊。左右各十七隊,(孝宗減為十隊,左右各五隊。)每隊引一人,押一人,旗三人,槍五人,弓箭二十人。 後部黃麾仗。凡六部,第一部至六部,並同前部黃麾仗,惟無絳引幡、犦槊。(孝宗減為三部,仗數亦同前部黃麾已減之數,並去犦槊、絳引幡。)絳引幡二十。(孝宗減為十。)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四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 步甲後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鶤旗、鶡雞旗各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減刀盾為十六,逐隊並同。)第二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並秀旗、萬年連理木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犀旗、鶴旗,黃鍪甲、刀盾;第四隊,神武指揮使、都頭,蒼烏旗、白狼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隊,驍騎指揮使、都頭,天下太平旗、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虎翼指揮使、都頭,鶡雞旗、鶤旗,黃鍪甲、刀盾。自二至六隊,數列並如初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五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孝宗減旗為二,減監門為四。) 後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角端旗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孝宗弓矢減為六,槊減為八。)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孝宗更用天武。)赤熊旗,弩、弓矢、槊;第三隊,天武都指揮使,(孝宗更用拱聖。)兕旗,弩、弓矢、槊;第四隊,天武指揮使,(孝宗時更神勇。)天下太平旗,弩、弓矢、槊;第五隊,拱聖都指揮使,犀旗,(孝宗用龍馬旗。)弩、弓矢、槊;第六隊,拱聖都指揮使,芝禾並秀旗,(孝宗用金牛旗。)弩、弓矢、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萬年連理旗,弩、弓矢、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使,騶牙旗,弩、弓矢、槊;第九隊,驍騎都指揮使,蒼烏旗,弩、弓矢、槊;第十隊,宣武都指揮使,白狼旗,弩、弓矢、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龍馬旗,弩、弓矢、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金牛旗,弩、弓矢、槊。自二至十二隊,數列並如初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