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國初鹵簿(2)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太常寺狀具南郊儀仗,人兵二萬一千五百七十五人。政和四年,禮制局言:「鹵簿六引儀仗,信幡承以雙龍,大角黑漆畫龍,紫繡龍袋,長鳴、次鳴、大小橫吹、五色衣幡、緋掌畫交龍。按《樂令》,三品以上緋掌畫蹲豹。蓋唯乘輿器用,並飾以龍。今六引內系群臣鹵簿,而旗物通畫交龍,非便,合厘正。」七年,兵部尚書蔣猷請令有司取《天聖鹵簿圖記》,更加考正可否而因革之。詔如其請。宣和元年,蔡攸被旨改修,凡人物器服,盡從古制,飾以丹采,三十有三卷。

  高宗初至南京,孟太后以乘輿服禦及禦輦儀仗來進。建炎初,詔東京所屬起發祭器、法服、儀仗赴行在所。十一月,帝郊於揚州,儀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倉卒渡江,皆為金兵所焚。紹興十二年,有司言:「天子起居,當備法駕,況太母回鑾,將奉郊迎。」遂令工部尚書莫將等檢會本朝文德、大慶殿舊儀,下太常定,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於是始備黃麾仗,慶、冊、親饗皆用焉。是年冬,玉輅成。

  明年,郊,准國初大駕之數,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內舊用錦襖子者以纈繒代,用銅革帶者以勒帛代。而指揮使、都頭仍舊用錦帽子、錦臂袖者,以方勝練鵲羅代;用絁者以綢代。禁衛班直服色,用錦繡、金銀、真珠、北珠者七百八十人,以頭帽、銀帶、纈羅衫代。旗物用繡者,以錯采代;車路院香鐙案、衣褥、睥睨,禦輦院華蓋、曲蓋及仗內幢角等袋用繡者,以生色代。殿前司仗內金槍、銀槍、旗幹,易以漆飾;而拂扇、坐褥以珠飾者去之。帝曰:「事天貴質,若惟事華麗,非初意矣。」十月,鹵簿器物及金象革木四輅、大安輦皆成。太常又奏,前後六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舊制騎。今路狹擁遏,欲止令步導。從之。十六年,始增捧日、奉宸隊,合一萬五千五十人。鹵簿之製備矣。三十一年九月,行明堂禮,儀物視郊祀省三之一,用一萬一千五人。

  孝宗隆興二年正月,以鹵簿勞民,乃令有司條具其可省者。次年郊祀,止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蓋減紹興二十八年人數之半也。乾道六年之郊,雖仍備五輅、大安輦、六象,而人數則如舊焉。自後,終宋之世,雖微有因革,大抵皆如乾道六年之制。若明堂,則四輅、大安輦皆省,止用三千三百十九人。故事,祀前二日詣景靈宮,皆備大駕儀仗、乘輅。中興後,以行都與東都不同,前二日止乘輦。次日,自太廟詣青城,始登輅,設鹵簿。自紹興十三年始也。車駕遇雨,玉輅施障,從駕臣僚賜雨具,中道遇晴則撤。郊壇遇雨,則就青城放禦仗,逍遙子還宮,導駕官免步導。

  大駕鹵簿。象六,中道,分左右。次六引,中道。第一,開封令;第二,開封牧;(駕從餘州縣出者,所在刺史、縣令導駕,准此。)第三,太常卿;第四,司徒;第五,御史大夫;第六,兵部尚書。(以上各用本品鹵簿。)次纛十二。(每纛一人持,一人托,四人扯,騎二人押。)次犦槊騎八,(押衙四人騎引。)左右金吾上將軍四人,將軍四人,大將軍各一人,折衝都尉一人。(大將軍、都尉並夾以犦槊二,每槊一人執,二人夾,纛槊皆中道。)

  次清遊隊。(左右道。)白澤旗二,(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左右金吾折衝都尉各一人領。)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次左右金吾十六騎,(左右道,主帥各一人分領。)弩八,弓箭十二,槊十二。次夾道佽飛,騎。(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領。)虞候佽飛四十八人,鐵甲佽飛二十四人。

  次前隊殳仗。(左右道。)左右領軍衛將軍各一人,犦槊四人,主帥四人,殳八十,叉八十;(相間。)左右武衛屯衛主帥各四人,殳各五十人,叉各五十人;左右驍衛主帥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朱雀旗一,(中道,一人持,二人引,二人夾。)弩四,弓箭十六。次龍旗十二。(中道,並一人執,二人引,二人護後;副竿二,皆騎,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領。)風伯、雨師旗各一,雷公、電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左、右攝提旗各一,北斗旗一。次指南、記裡鼓、白鷺、鸞旗、崇德、皮軒車。(左右金吾衛果毅都尉各一人,來往檢校。)次引駕十二重。(中道,並騎。)弩八,弓箭八,槊八。

  次太常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從。)掆鼓十二在左,(主帥四人騎領。)金鉦十二在右,(主帥四人騎領。)大鼓百二十,(主帥二十人騎領。)長鳴百二十,(主帥六人騎領。)鐃鼓十二,(主帥四人騎領。)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大橫吹百二十,(主帥十人騎領。)節鼓二,笛二十四,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掆鼓十二在左,(主帥二人騎領。)金鉦十二在右,(主帥二人騎領。)小鼓百二十,(主帥十人騎領。)中鳴百二十,(主帥六人騎領。)羽葆鼓十二,(主帥四人騎領。)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

  次司天監一人,騎,引相風、刻漏,(中道。令史一人,排列官二人,騎從。)相風烏輿一,(匠人一。)交龍鉦、鼓各一,(司晨、典事各一人騎從。)鐘樓、鼓樓各一,行漏輿一,(漏刻生四人從。)清道二人,十二神輿一。(司天官一人押。)

  次持鈒前隊。(中道。)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校尉二人。絳引幡一,金節十二,罕一在左,畢一在右,朱雀幢一,(叉一。)青龍、白虎幢各一,分左右。(叉各一。)導蓋一。(叉一。)稱長一人,鈒戟二百八十人,分左右;左右武衛將軍各一人,校尉四人,分左右。次殿中侍御史二人,黃麾一。(騎二夾。)

  次前部馬隊。(左右隊。)第一隊,角宿、亢宿、鬥宿、牛宿旗各一,(執次同龍墀旗,角、亢在左,鬥、牛在右,餘隊同此。)左右金吾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並分左右,餘隊皆同。)第二隊,氐宿、房宿、女宿、虛宿旗各一,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三、第四隊。)第三隊心宿、危宿旗各一;第四隊尾宿、室宿旗各一;第五隊箕宿、壁宿旗各一,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六隊奎宿、井宿旗各一,左右屯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七隊婁宿、鬼宿旗各一,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八、第九隊。)第八隊胃宿、柳宿旗各一;第九隊昴宿、星宿旗各一;第十隊畢宿、張宿旗各一,左右驍衛折衝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十一、十二隊。)第十一隊觜宿、翼宿旗各一;第十二隊參宿、軫宿旗各一。

  次步甲前隊。(左右道。)犦槊四,左右領軍衛將軍各一人檢校。第一隊,鶡雞旗二,(引、執同馬隊。)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赤鍪甲、弓箭六十;第二隊,貔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赤鍪甲、刀盾六十;第三隊,玉馬旗二,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青鍪甲、弓箭六十;第四隊,三角獸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青鍪甲、刀盾六十;第五隊,黃鹿旗二,左右屯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黑鍪甲、弓箭六十;第六隊,飛麟旗二,左右屯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黑鍪甲、刀盾六十;第七隊,駃騠旗二,左右武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白鍪甲、弓箭六十;第八隊,鸞旗二,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白鍪甲、刀盾六十;第九隊,麟旗二,左右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弓箭六十;第十隊,馴象旗二,左右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刀盾六十;第十一隊,玉兔旗二,左右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弓箭六十;第十二隊,辟邪旗二,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刀盾六十。

  次前部黃麾仗。(左右道。)絳引幡二十;第一部,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人檢校,(兼檢校第二部。)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主帥二人。)龍頭竿赤氅二十,揭鼓二,儀鍠五色幢二十,龍頭竿小孔雀氅二十,小戟二十,揭鼓二,龍頭竿五色鵝毛氅二十,弓箭二十,龍頭雞毛氅二十,朱縢盾二十,龍頭竿繡氅二十,弓箭二十,槊二十,揭鼓二,綠縢盾二十;第二部,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主帥及氅鍠等並同第一部,餘准此。)第三部,左右屯衛大將軍各一人檢校,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四部,左右武衛大將軍各一人檢校,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五部,左右驍衛大將軍各一人檢校;(兼檢校第六部,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六部,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

  次六軍儀仗。(中道,在殿中黃麾後。)左右神武軍統軍各一人,本軍旗二,(一人執,一人引,二人夾,都頭各一人騎押。)吏兵、力士旗各五,白乾槍五十,柯舒十,鐙仗八,(相間。)排闌旗二十,掩尾天馬旗二。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並同神武軍。(惟羽林用赤豹、黃熊旗各五,龍武用龍君、虎君旗各五。)

  次引駕旗十六,(中道,執人同六軍旗。)十二辰旗各一,天王旗四。(排仗通直官二人騎領。)次龍墀旗十三,(中道,各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排仗將二人騎領。)天下太平旗一,青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旗各一,金鸞、金鳳旗各一,獅子旗二,日旗、月旗各一,君王萬歲旗一。

  次禦馬二十四匹,(中道,並以天武官二人執轡。)尚乘奉禦二人從。次日月合璧旗一,次苣文旗二,次五星連珠旗一,次祥雲旗二。(以上並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佩橫刀,執弓箭。)次長壽幢一。次青龍、白虎旗各一。(左右道。)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七十騎,弩八,弓箭二十二,槊四十。

  次班劍儀刀隊。(左右道。)左右衛將軍各一人,親衛郎將各二人,班劍二百二十,為第一、第二行;勳衛郎將各二人,班劍二百二十,為第三、第四行;翊衛郎將各三人,儀刀三百七十八,為第五、第六、第七行;左右驍衛翊衛郎將各一人,儀刀一百三十四,為第八行;左右武衛翊衛郎將各一人,儀刀一百三十八,為第九行;左右屯衛翊衛郎將各一人,儀刀一百四十二,為第十行;左右領軍衛翊衛郎將各一人,儀刀一百四十六,為第十一行;左右金吾衛翊衛郎將各一人,儀刀一百五十,為第十二行。

  次五仗。(左右道。)左右衛供奉中郎將各二人,親勳翊衛各二十四人,左右衛郎將各一人,散手翊衛各三十人,左右驍衛郎將各一人,翊衛各二十八人。

  次左右驍衛、翊衛三隊。第一隊,花鳳旗二,大將軍各一人,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第二隊,飛黃旗二,將軍各一人,(弩、弓箭、槊同第一隊,下准此。)第三隊,吉利旗二,郎將各一人。

  次金吾細仗。殿中傘扇,千牛。(中道。)青龍、白虎旗各一,(一人執,三人引,騎二人押當。)五嶽神旗各一,五方神旗各一,五方龍旗二十五,五方鳳旗二十五,四瀆神旗各一。(各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四旗屬兵部,每行次五方鳳旗。)援寶三十二人,香案一,符寶郎一人,寶案一,寶輿一。(輿士十二人。)碧襴二十四人,騎,(內十四人,執儀刀。)方傘二,雉扇四,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金甲天武官二人,進馬四人,千牛將軍一人,千牛八人,中郎將二人,長史二人,引駕官四人,天武官三百人。次球仗供奉官一百人。

  次左右衛夾轂隊。(左右道。)第一、第四隊,朱鍪甲、刀盾各六十,折衝都尉各一人檢校;第二、第五隊,白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檢校;第三、第六隊,黑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檢校。

  次捧日、奉宸隊。(左右道。)捧日三十五隊,隊四十人,騎;奉宸二十五隊,隊四十人。(並五重相間。)

  次導駕官。(中道。)通事舍人八人,分左右;侍御史二人,分左右;禦史中丞二人,分左右;正言二人,分左右;司諫二人,分左右;起居郎二人在左,起居舍人二人在右;諫議大夫四人,分左右;給事中四人在左,中書舍人六人在右;散騎四人,分左右;門下侍郎二人在左,中書侍郎二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中書令二人在右。次鳴鞭二。(中道。)次宮苑馬二。(中道。)

  次殿中省仗。大傘二,方雉尾扇四,腰輿一,(排列官一人騎領。)小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華蓋二,香鐙一。

  次誕馬二,玉輅。(皇帝升輅,則太僕卿禦,千牛大將軍二人夾輅,將軍二人陪乘。前有誕馬二,教馬官二人。)次諸司隨駕供奉。次大輦,(掌輦四人導,尚輦奉禦二人騎從。)殿中少監二人,騎。(本省供奉二人騎從。)次禦馬二十四。(並以天武官二人執轡,尚輦直長二人騎從。)

  次持鈒後隊。(中道。)左右武衛旅帥各一人,大傘二,(大雉尾扇二夾。)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十二,朱團扇十二,華蓋二,(叉二。)睥睨十二,禦刀六,玄武幢一,(叉一。)絳麾二,細槊十二。次大角百二十。(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騎從。)

  次後部鼓吹。(中道。)鼓吹丞二人,騎。(典事四人騎從。)羽葆鼓十二,(主帥四人騎從。)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主帥二人騎領。)鐃鼓十二,(主帥四人騎領。)歌二十四,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橫吹百二十,(主帥八人騎領。)笛二十四,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

  次黃麾幡二,(騎二夾。)殿中侍御史二人,騎。(令史四人騎從。)次芳亭輦一,鳳輦一,小輿一,尚輦直長二人,騎,檢校。(書令史四人騎從。)次五牛旗輿各一,左右屯衛隊正各一人,騎,檢校。(並執銀裝長刀。)次乘黃令、丞二人。(府史四人騎從。)次金、象、革、木輅。次五副輅。次耕根車。次進賢、明遠、羊車。次屬車十二。次中書、門下、秘書、殿中省局官各一,騎。次黃鉞、豹尾車。

  次後部黃麾仗。(左右道,與殿中黃麾相並。)第一部,左右驍衛將軍各一人檢校,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主帥氅鍠等並同前部,下皆准此。)第二部,左右武衛將軍各一人檢校,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三部,左右屯衛將軍各一人檢校,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四部,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五部,左右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六部,左右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絳引幡二十,護後主帥二十人。

  次步甲後隊。(左右道。)第一隊,貔旗二,(執、引並同前。)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盾同前隊第十二。)第二隊,鶡雞旗二,左右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十一。)第三隊,仙鹿旗二,左右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刀盾同前隊第十。)第四隊,金鸚鵡旗二,左右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九。)第五隊,瑞麥旗二,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刀盾同前隊第八。)第六隊,孔雀旗二,左右武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七。)第七隊,野馬旗二,左右屯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刀盾同前隊第六。)第八隊,犛牛旗二,左右屯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五。)第九隊,甘露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刀盾同前隊第四。)第十隊,網子旗二,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三。)第十一隊,鶡雞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刀盾同前隊第二。)第十二隊,貔旗二,左右領軍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分領。(鍪甲、弓箭同前隊第一。)

  次後部馬隊。(左右道。)第一隊,角端旗二,左右衛折衝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二、第三隊。每隊弩、弓箭、槊並同前隊。)第二隊,赤熊旗二;第三隊,兕旗二,左右驍衛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四隊。)第四隊,太常旗二;第五隊,馴象旗二,左右武衛折衝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六、第七隊。)第六隊,鵕鸃旗二;第七隊,騼䮷旗二;第八隊,騶牙旗二,左右屯衛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領;第九隊,蒼烏旗二;第十隊,白狼旗二;第十一隊,龍馬旗二,左右領軍折衝都尉各二人分領;第十二隊,金牛旗二。

  次後隊殳仗。(左右道。)左右領軍衛主帥四人,殳八千,叉八十;左右武衛主帥四人,殳五十,叉五十;左右屯衛驍衛主帥各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掩後隊。(中道。)左右屯衛折衝都尉各一人,大戟五十,刀盾五十,弓箭五十,槊五十。

  次真武隊。(中道。)金吾折衝都尉一人,仙童、螣蛇、真武、神龜旗各一,(十人執,二人引,二人夾。)槊二十五,弓箭二十,弩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