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崔遵度傳


  崔遵度,字堅白,本江陵人,後徙淄州之淄川。純介好學,始七歲,授經于叔父憲,嘗以《春秋》編年、《史》、《漢》紀傳之例問於憲,憲曰:「此兒他日成令名矣。」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解褐和州主簿,換臨汾。饋芻糧,三抵綏州,涉無定河,河沙與水混流無定跡,陷溺相繼,遵度憫之,著銘以紀焉。端拱初,轉運副使夏侯濤上其勤狀,召歸,對便坐,因獻文自薦。時新建秘閣,命中書試作頌一首,擢著作佐郎。

  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薦之,遷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順之亂,賊遣其党張餘來攻,遵度領甲士百餘背城而戰,賊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賴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貶崇陽令,移鹿邑。咸平初,複為太子中允。景德初,內出遵度名,引對崇政殿,詔索所著文,召試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館。會修《兩朝國史》,與路振並為編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東封,進博士,祀汾陰,是歲,真宗以兩省官絕少,故因覃慶選補之,命為左司諫。

  遵度與物無競,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於勢利泊如也。掌右史十餘歲,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間,慮上之見。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閣,手植竹數本,朝退,默坐其上,彈琴獨酌,翛然自適。嘗著《琴箋》雲:

  世之言琴者,必曰長三尺六寸象期之日,十三徽象期之月,居中者象閏,前世未有辨者。至唐協律郎劉貺以樂器配諸節候,而謂琴為夏至之音。至於泛聲,卒無述者,愚嘗病之。因張弓附案,泛其弦而十三徽聲具焉,況琴瑟之弦乎!是知非所謂象者,蓋天地自然之節耳,又豈止夏至之音而已。

  夫《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者,太極之節也;四時者,兩儀之節也;律呂者,四時之節也;晝夜者,律呂之節也;刻漏者,晝夜之節也。節節相交,自細至大而歲成焉。既不可使之節,亦不可使之不節,氣之自然者也。氣既節矣,聲同則應,既不可使之應,亦不可使之不應,數之自然者也。既節且應,則天地之文成矣。文之義也,或任形而著,或假物而彰。日星文乎上,山川理乎下,動物植物,花者節者,五色具矣。斯任形者也。至於人常有五性而不著,以事觀之然後著;日常有五色而不見,以水觀之然後見;氣常有五音而不聞,以弦考之然後聞。斯假物者也。

  是故聖人不能作《易》而能知自然之數,不能作琴而能知自然之節。何則?數本于一而成於三,因而重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及其應也,一必於四,二必於五,三必於六焉。氣氣相召,其應也必矣。卦既畫矣,故畫琴焉。始以一弦泛桐,當其節則清然而號,不當其節則泯然無聲,豈人力也哉!且徽有十三,而居中者為一。自中而左泛有三焉,又右泛有三焉,其聲殺而已,弦盡則聲減。及其應也,一必於四,二必於五,三必於六焉,節節相召,其應也必矣。

  《易》之書也,偶三為六,三才之配具焉,萬物由之而出。雖曰六畫,及其數也,止三而已矣。琴之畫也,偶六而根於一,一鐘者,道之所生也。在數為一,在律為黃,在音為宮,在木為根,在四體為心,眾徽由之而生。雖曰十三,及其節也,止三而已矣。卦之德方,經也;蓍之德圓,緯也;故萬物不能逃其象。徽三其節,經也;弦五其音,緯也;故眾音不能勝其文。先儒謂八音以絲為君,絲以琴為君。愚謂琴以中徽為君,盡矣。夫徽十三者,蓋盡昭昭可聞者也。苟盡弦而考之,乃總有二十三徽焉,是一氣也。丈弦具之,尺弦亦具之,豈有長短大小之限哉!

  是則萬物本於天地,天地本於太極,太極之外以至於萬物,聖人本于道,道本于自然,自然之外以至於無為,樂本於琴,琴本於中徽,中徽之外以至於無聲。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聲也。往者藏音而未談,來者專聲而忘理。《琴箋》之作也,庶乎近之。苟其闕也,請俟君子。

  世稱其知言。

  七年,東郊,建壇恭謝。壇上設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聖。遵度時與張複同典記注,書昊天為天皇,又增聖祖配位,坐謬誤,降為右正言,複亦責為工部郎中。逾歲,並複其秩。

  九年,仁宗以壽春郡王開府,詔宰相擇耆德方正有學術之士,鹹曰遵度力學,有士行,時稱長者,遂命與張士遜並為王友。改戶部員外郎,賜服金紫,又賚襲衣、犀帶、緡錢。上作七言詩寵之。因謂左右曰:「翊善、記室,皆府屬也,故王皆受拜,今賓友之禮,當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讀《孝經》徹章,複以禦詩賜之。國史成,拜吏部員外郎,升邸進封,改禮部郎中,充諮議參軍。儲宮建,又加吏部兼左諭德。未幾,命使契丹,判司農寺。

  遵度性寡合,喜讀《易》,嘗雲:「意有疑,則彈琴辨其數,筮《易》觀其象,無不究也。」

  天禧四年八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拜官者二人。仁宗即位,特詔贈工部侍郎,又授其二孫官,有集二十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