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賈昌神道碑


  ▼賈文元公昌朝神道碑〔王安石〕

  公諱某,字子明,姓賈氏。皇秘書省著作佐郎、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晉國公諱某之子,皇太子左贊善大夫、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齊國諱某之孫,晉中書舍人、史館修撰、皇贈太師、中書令諱某之曾孫。其先南皮中人,徙獲鹿,令葬開封而為其縣人者,自公皇考始。公少則莊重謹密,治經章解句達,老師宿學舉歎以為賢巳。天禧元年,獻文章,召試,賜同進士出身,除常州晉陵縣主簿、國子監說書,又以江州德化縣令兼潁川郡王伴讀。當是時,孫宣公領國子,一見聽語,待以公相,數舉公學問當在人主左右,大臣有以親嫌者,故久弗用。以知常州宜興、開封東明兩縣,監在京廣濟、永濟兩倉,又召置國子監說書。

  景祐元年,積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說書,而以公為之。公於傳注訓詁,不為曲釋,至先王治心守身、經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縷,言則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操法令斷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漢以上,以儒術為疏闊。然上嘗獨意鄉堯、舜三代,得公以《經》開說,則慨然皆以為善,而公由此顯矣。

  於是上所質問,多道德之要,公請悉記錄,歲終歸太史。詔以章獻太后故,為彭城郡王,諱其名,公言母之諱,禮不得以出於宮。太平興國寺災,公以《易》《春秋》進戒,因言:近歲屢災觀寺,天意蓋有所在。今此獨可勿繕治,以稱陛下畏天威、愛人力之意。西域僧以佛骨銅像來獻,公請加賜遣還,無以所獻示外。上皆從之。以直集賢院、天章閣侍講、史館修撰判尚書禮部、判太府寺。天章置侍講自公始。故事,親祠郊廟,燕遊慢戲之物皆在儀衛,公奏除之。未幾,遂以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權判吏部流內銓、權知開封府,又以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兼判國子監,而侍講如初。

  於是上所質問,多道德之要,公請悉記錄,歲終歸太史。詔以章獻太后故,為彭城郡王,諱其名,公言母之諱,禮不得以出於宮。太平興國寺災,公以《易》《春秋》進戒,因言:「近歲屢災觀寺,天意蓋有所在。今此獨可勿繕治,以稱陛下畏天威、愛人力之意。」西域僧以佛骨銅像來獻,公請加賜遣還,無以所獻示外。上皆從之。以直集賢院、天章閣侍講、史館修撰判尚書禮部、判太府寺。天章置侍講自公始。故事,親祠郊廟,燕遊慢戲之物皆在儀衛,公奏除之。未幾,遂以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權判吏部流內銓、權知開封府,又以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兼判國子監,而侍講如初。

  公曰:「契丹許我而有功,則必驕以弱我,而責報無窮已,不且以我市於元昊矣。且唐中極衰時,聽吐蕃擊朱泚,陸贄尚以為不可,後乃知吐蕃陰與泚合,而陽言助國。今獨安知契丹計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契丹者凡六事,上皆行其策。三年,遂以本官參知政事。四年,以尚書工部侍郎、檢校太傅為樞密使。五年,以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居兩月,拜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議祔章惠太后太廟,公言其非禮。及祔獻、懿二後,密敕遷文武位一等,賜外內諸軍特支優給,公又獨奏罷之。既而敕兩府,公又不從,乃已。元昊歸石元孫,議賜死。公爭言自古將帥被執,歸多不死,元孫以不死。七年,上以旱避正殿,貶食自責。公因稽首遜位,章六七入,乃除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河北安撫使。

  妖人王則謀舉大名府反河南、北,使其黨挾書妄言,冀得近公。公疑為奸,考問具服。則惶急不及會,獨嬰貝州以反。公即使部將王信、孟元、郝質馳兵操攻具往,且請自出搏賊,不許。終賊所以擒滅,功居多。移鎮山南東道,檢校太師,賜號安國公。公因請寬諸吏民為則所脅者,而捕河南、北妖人治殺之,無所漏。河決商胡,方暑,公暴堤上,躬親指畫,出倉廩與被水百姓,舍其流棄,接以醫藥,所活九十余萬口。契丹誘亡卒,號為「南軍」,以戰夏人,而邊法卒亡自歸者死。公變其法,有歸者,故擢超其任。

  於是歸者眾,因以知契丹國事,契丹亦因以拒亡卒,黜南軍不用。邊人以地外質,公請重禁絕,主不時贖,則聽人得贖而有之,地盡歸邊以不爭。

  皇祐元年,判鄭州,從公求也。至見,留為祥源觀使。既而以尚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朝會班宰相,視其儀物。歲中,又求任外,除山南東道節度使、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判鄭州,固辭僕射、侍中,乃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欲遷公四子各一官,亦以公辭而止。二年,母燕國太夫人薨,命以故官不起,賜書寵慰,從之。公事燕國以孝聞,上嘗賜銀飾肩輿,士大夫以為榮。及薨,自鄭歸葬,扶舁蒼然,肩足皆胝,行路瞻望,悲哀歎息。

  四年,除故官侍中。居頃,出治許州。將行矣,仁宗問《易》之《乾卦》,公既講解,又作書以獻,以「亢龍」為戒。手詔褒答,以公所獻藏太史。五年,又蒞大名,安撫河北。中書議塞商胡決,以公異論,故使建言者專其事。公猶爭不已,河果不可塞,建言者得罪,而澶、魏、信、棣、德、博德水死。公乃請使撫巡振救,人用歸息。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又兼侍中。方避未聽,而以樞密使召,卒罷侍中,而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樞密使。二年,以鎮安軍節、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充景靈宮使,出許州。

  七年,以保平軍節、陝州大都督府長史移大名,兼安撫。公凡三至魏及許、鄭,皆以寬惠為治,人安樂之。它將相賜公使錢,多使牟利,公度所賜為用,故在所尤不擾。今皇帝即位,改節度鳳翔,加左僕射、鳳翔尹,進封魏國公。治平元年,求還,使侍中、守許州凡六七,終不許。二年,乃授許州。入見,又辭所辭,不許。使使撫諭,須秋乃發。

  六月告疾,中人將太醫問視相屬,又力求解將相,乃以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七月戊寅,薨於第。上親臨哭發涕,為不視朝二日,賜龍腦、水銀以斂,制服,出司賓祭吊,別賜黃金給葬,贈司空兼侍中,諡曰「文元。」以九月甲申,葬開封汴陽裡晉公之墓兆。公年六十八,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勳上柱國,號「推誠保德崇仁守正忠亮佐運翊戴功臣」,邑戶萬五千戶,實封五千六百戶公。

  所著書有《群經音辯》十卷、《通紀》八十卷、《本朝時令》十二卷,又奏議、文集合二十卷。

  元配王氏,尚書兵部郎中、集賢殿修撰軫之女,追封莒國夫人。繼配陳氏,武信軍節度使康肅公堯諮之女,封魏國夫人。

  六男子:章,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早卒;圭,尚書比部員外郎;田,尚書駕部員外郎;青,尚書司門員外郎;齊,大理寺丞;炎,未仕。

  三女子:國子博士程嗣弼、大理寺丞宋惠國、太常博士龐元英,公婿也。其後天子以炎守將作監丞,又官公內外族親凡若干。

  賈氏自誼及耽,傅王相帝,皆以儒學,至公又以經術致將相,出入文武,有謀有功。當中國治安,四夷集附,寵祿光大,始終安榮,君臣相遭,於是為盛。銘曰:

  于皇仁宗,時宋之隆。奠此中國,四夷來同。
  孰夾孰承,有宰魏公。帝曰詢爾,群公卿士。
  朕欲考古,以求亂治。有博六藝,使熙朕志。
  魏公乃來,錫帝之求。筵於殿中,登闡治幽。

  乃尹開封,治民不絿。乃丞禦史,督制庶尤。
  膏澤在下,薫蒸在上。參國政事,遂都將相。
  帝巡大塗,公帝之車。帝禦廣宮,之屏之墉。
  文條武鬯,具獻膚功。終徂在天,公則隨邁。

  廷喪元老,隱加問賚。有銘太史,有諡太常。
  次詩不誣,斵石墓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