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裴注三國志 | 上頁 下頁
吳主孫權傳(6)


  二年春【《江表傳》載權正月詔曰:「郎吏者,宿衛之臣,古之命士也。間者所用頗非其人。自今選三署皆依四科,不得以虛辭相飾。」】

  三月,遣使者羊衟、鄭胄、將軍孫怡之遼東,擊魏守將張持、高慮等,虜得男女。

  【《文士傳》曰:胄字敬先,沛國人。父劄,才學博達,權為驃騎將軍,以劄為從事中郎,與張昭、孫邵共定朝儀。胄其少子,有文武姿局,少知名,舉賢良,稍遷建安太守。呂壹賓客於郡犯法,胄收付獄,考竟。壹懷恨,後密譖胄。權大怒,召胄還,潘濬、陳表並為請,得釋。後拜宣信校尉,往救公孫淵,已為魏所破,還遷執金吾。子豐,字曼季,有文學操行,與陸雲善,與雲詩相往反。司空張華辟,未就,卒。臣松之聞孫怡者,東州人,非權之宗也。】

  零陵言甘露降。夏五月,城沙羨。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郁林諸郡,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諮討之,歲餘皆破。

  三年春正月,詔曰:「蓋君非民不立,民非穀不生。頃者以來,民多征役,歲又水旱,年穀有損,而吏或不良,侵奪民時,以致饑困。自今以來,督軍郡守,其謹察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者,舉正以聞。」夏四月,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冬十一月,民饑,詔開倉廩以賑貧窮。

  四年春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鳥獸死者大半。夏四月,遣衛將軍全琮略淮南,決芍陂,燒安城邸閣,收其人民。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琮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中郎將秦晃等十餘人戰死。車騎將軍朱然圍樊,大將軍諸葛瑾取柤中。

  【《漢晉春秋》曰:零陵太守殷禮言于權曰:「今天棄曹氏,喪誅累見,虎爭之際而幼童蒞事。陛下身自禦戎,取亂侮亡,宜滌荊、揚之地,舉強羸之數,使強者執戟,羸者轉運,西命益州軍於隴右,授諸葛瑾、朱然大眾,指事襄陽陸遜、朱桓別征壽春,大駕入淮陽,曆青、徐。襄陽、壽春困於受敵,長安以西務對蜀軍,許、洛之眾勢必分離;掎角瓦解,民必內應,將帥對向,或失便宜;一軍敗績,則三軍離心,便當秣馬脂車,陵蹈城邑,乘勝逐北,以定華夏。若不悉軍動眾,循前輕舉,則不足大用,易於屢退。民疲威消,時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權弗能用之。】

  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馬宣王救樊。六月,軍還。閏月,大將軍瑾卒。秋八月,陸遜城邾。

  五年春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百官奏立皇后及四王,詔曰:「今天下未定,民物勞瘁,且有功者或未錄,饑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豐子弟,崇爵位以寵妃妾,孤甚不取。其釋此議。」三月,海鹽縣言黃龍見。夏四月,禁進獻禦,減太官膳。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是歲大疫,有司又奏立後及諸王。八月,立子霸為魯王。

  六年春正月,新都言白虎見。諸葛恪征六安,破魏將謝順營,收其民人。冬十一月,丞相顧雍卒。十二月,扶南王範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是歲,司馬宣王率軍入舒,諸葛恪自皖遷于柴桑。

  七年春正月,以上大將軍陸遜為丞相。秋,宛陵言嘉禾生。是歲,步騭、朱然等各上疏雲:「自蜀還者,鹹言欲背盟與魏交通,多作舟船,繕治城郭。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虛以掎角之,反委漢中,還近成都。事已彰灼,無所複疑,宜為之備。」權揆其不然,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何以致此?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此間始嚴,亦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蜀寧可複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今此間治軍,寧複欲以禦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蜀竟自無謀,如權所籌。

  【《江表傳》載權詔曰:「督將亡叛而殺其妻子,是使妻去夫,子棄父,甚傷義教,自今勿殺也。」】

  八年春二月,丞相陸遜卒。夏,雷霆犯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楹。茶陵縣鴻水溢出,流漂居民二百餘家。秋七月,將軍馬茂等圖逆,夷三族。

  【《吳曆》曰:茂本淮南鐘離長,而為王淩所失,叛歸吳,吳以為征西將軍、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領千兵。封侯,領千兵。權數出苑中,與公卿諸將射。茂與兼符節令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志等合計,伺權在苑中,公卿諸將在門未入,令貞持節稱詔,悉收縛之;茂引兵入苑擊權,分據宮中及石頭塢,遣人報魏。事覺,皆族之。】

  八月,大赦。遣校尉陳勳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市,作邸閣。

  九年春二月,車騎將軍朱然征魏柤中,斬獲千餘。夏四月,武昌言甘露降。秋九月,以驃騎將軍步騭為丞相,車騎將軍朱然為左大司馬,衛將軍全琮為右大司馬,鎮南將軍呂岱為上大將軍,威北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

  【《江表傳》曰:是歲,權詔曰:「謝宏往日陳鑄大錢,雲以廣貨,故聽之。今聞民意不以為便,其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複出也。私家有者,敕以輸藏,計畀其直,勿有所枉也。」】

  十年春正月,右大司馬全琮卒。

  【《江表傳》曰:是歲權遣諸葛壹偽叛以誘諸葛誕,誕以步騎一萬迎壹于高山。權出塗中,遂至高山,潛軍以待之。誕覺而退。】

  二月,權適南宮。三月,改作太初宮,諸將及州郡皆義作。

  【《江表傳》載權詔曰:「建業宮乃朕從京來所作將軍府寺耳,材柱率細,皆以腐朽,常恐損壞。今未複西,可徙武昌宮材瓦,更繕治之。」有司奏言曰:「武昌宮已二十八歲,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權曰:「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多賦,若更通伐,妨損農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

  夏五月,丞相步騭卒。冬十月,赦死罪。

  十一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二月,地仍震。

  【《江表傳》載權詔曰:「朕以寡德,過奉先祀,蒞事不聰,獲譴靈祇,夙夜祗戒,若不終日。群僚其各厲精,思朕過失,勿有所諱。」】

  三月,宮成。夏四月,雨雹,雲陽言黃龍見。五月,鄱陽言白虎仁。

  【瑞應圖曰:白虎仁者,王者不暴虐,則仁虎不害也。】

  詔曰:「古者聖王積行累善,修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應之,所以表德也。朕以不明,何以臻茲?書雲『雖休勿休』,公卿百司,其勉修所職,以匡不逮。」

  十二年春三月,左大司馬朱然卒。四月,有兩烏銜鵲墮東館。丙寅,驃騎將軍朱據領丞相,燎鵲以祭。

  【《吳錄》曰:六月戊戌,寶鼎出臨平湖。八月癸醜,白鳩見於章安。】

  十三年夏五月,日至,熒惑入南斗,秋七月,犯魁第二星而東。八月,丹楊、句容及故鄣、甯國諸山崩,鴻水溢。詔原逋責,給貸種食。廢太子和,處故鄣。魯王霸賜死。冬十月,魏將文欽偽叛以誘朱異,權遣呂據就異以迎欽。異等持重,欽不敢進。十一月,立子亮為太子。遣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十二月,魏大將軍王昶圍南郡,荊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將軍戴烈、陸凱往拒之,皆引還。

  【庾闡揚都賦注曰:烽火以炬置孤山頭,皆緣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三十裡,寇至則舉以相告,一夕可行萬里。孫權時合暮舉火於西陵,鼓三竟,達吳郡南沙。】

  是歲,神人授書,告以改年、立後。

  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臨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

  【《吳錄》曰:羅陽今安固縣。】

  周旋民間,語言飲食,與人無異,然不見其形。又有一婢,名紡績。是月,遣中書郎李崇齎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表。表隨崇俱出,與崇及所在郡守令長談論,崇等無以易。所曆山川,輒遣婢與其神相聞。秋七月,崇與表至,權于蒼龍門外為立第舍,數使近臣齎酒食往。表說水旱小事,往往有驗。

  【孫盛曰: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

  秋八月朔,大風,江海湧溢,平地深八尺,吳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門飛落。冬十一月,大赦。權祭南郊還,寢疾。

  【《吳錄》曰:權得風疾。】

  十二月,驛徵大將軍恪,拜為太子太傅。詔省徭役,減征賦,除民所患苦。

  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為南陽王,居長沙;子奮為齊王,居武昌;子休為琅邪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元為神鳳。皇后潘氏薨。諸將吏數詣王表請福,表亡去。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諡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

  【《傅子》曰: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及權繼其業,有張子布以為腹心,有陸議、諸葛瑾、步騭以為股肱,有呂范、朱然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少敗而江南安。】

  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

  【馬融注尚書曰:殄,絕也,絕君子之行。】

  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臣松之以為孫權橫廢無罪之子,雖為兆亂,然國之傾覆,自由暴皓。若權不廢和,皓為世適,終至滅亡,有何異哉?此則喪國由於昏虐,不在於廢黜也。設使亮保國祚,休不早死,則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則吳不亡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