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清史列傳 | 上頁 下頁 |
魏源 |
|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陽人。 道光二年,順天舉人;試卷進呈,宣廟手批嘉賞,名籍甚。入貲為內閣中書,改知州。 二十四年,成進士;發江蘇以知州用,權東台、興化縣事。 二十九年,大水,河督將啟閘;源力爭不能得,則躬赴制府擊鼓。總督陸建瀛聞報,立往勘,始得免啟;七州縣士民皆德之。未幾,補高郵州;坐驛遞遲誤,免。尋以緝獲梟匪功,副都禦史袁甲三奏複其官。 咸豐六年,卒;年六十三。 源經術湛深,讀書精博。初,崇尚宋儒理學。後發明西漢人之誼,於「書」則專申「史記」伏生大傳及「漢書」所載歐陽、夏侯、劉向遺說以難馬、鄭,撰「書古微」十二卷。於「詩」則謂「毛詩」晚出,顧炎武、閻若璩、胡渭、戴震皆致疑于毛學而尚知據三家古義以證其源,因表章魯、韓墜緒以匡傳箋,撰「詩古微」二十二卷。於「春秋」則謂「漢書」《儒林傳》言董生與胡母生同業治「春秋」,而何休注但依胡母生條例、于董生無一言及;近日曲阜孔廣森、武進劉逢祿皆「公羊」專家,亦止為何氏拾遺補缺,而董生之書未之詳焉。若謂董生疏通大義、不列經文,不足頡頏何氏;則其書三科九旨燦然大備,且宏通精淼、內聖而外王,蟠天際地,遠在胡母生、何休章句之上,撰「董子春秋發微」七卷。 他所著有「庸易通義」、「說文儗雅」、「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論語孟子類篇」、「孟子小記」、「小學古經」、「大學古本」、「孝經集傳」、「曾子章句」、「明代食兵二政錄」、「老子本義」、「孫子集注」、「元史新編」,多未成;其例目,見集中。性兀傲,高自標樹。惟論古今成敗、國家利病、學術本末,反復辨論不少衰,四座皆屈。嘗謂「禹分天下為九州島,外薄四海,鹹建五長;而朔南所暨,說者謂北距大漠,不能越乎其外。至我朝而龍沙雁海之國、萬潼億毳之民,獨峰駝、無尾羊之部,奔走萬里,臣妾一家。」因借觀史館秘閣官書,參以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傳聞,排比經緯、馳聘往復,成「聖武記」十四卷,統四十余萬言。又喜談經濟,其論河務,謂宜改複北行故道。咸豐五年銅瓦廂之決,河複北流由大清河入海;適與所論相合。 又作《籌鹺篇》上兩江總督陶澍,謂「鹺政之要,不出化私為官,而緝私不與焉。自古有緝場私之法,無緝鄰私之法;鄰私惟有減價敵之而已。非減價,何以敵私?非輕本,曷以敵減價?非裁費,曷以輕本?非變法,曷以裁費?」迨陸建瀛當漢岸火災之後,始力主行之。晚遭夷變,謂籌夷事必知夷情,知夷情必知夷形;因據粵督林則徐所繹西夷之「四州志」及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近日夷圖夷語,成《海國圖志》一百卷。番禺陳澧常歎以為奇書;又謂「其調客兵不如練士兵及裁兵並糧、水師將弁用舵工炮手出身諸條為最善。惟「議攻篇」以夷攻夷之說,尚有可議。」後源至粵,聞其說大悅,因定交焉。其虛心受善如此。所自著有「古微堂文內集」三卷、「外集」七卷、「詩集」六卷;而賀長齡所著「皇朝經世文編」,亦源襄輯之力居多。 ——卷六十九《儒林傳》(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