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鹽運使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從三品。奉天、直隸、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各一人。鹽法道,江南、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廣西、雲南各一人,甘肅二人。兼分守地方者二,分巡地方者六。詳道員。運同,從四品。長蘆、山東、廣東分司各一人。運副,從五品。兩浙分司一人。監掣同知,正五品。山西、河東、兩淮、淮南、淮北各一人。鹽課提舉司提舉,從五品。雲南三人,分司石膏、黑鹽、白鹽三井。運判,從六品。直隸薊永分司、兩淮海州通州泰州分司、兩浙嘉松分司各一人。鹽課司大使,正八品。直隸、場凡八:曰越支、曰岩鎮、曰蘆台、曰豐財、曰石碑、曰歸化、曰濟民、曰海豐。山東場凡八:曰王家岡、曰永阜、曰永利、曰富國、曰濤雒、曰石河、曰官台、曰西繇。各八人,山西三人,曰東場、曰西場、曰中場。兩淮二十有三人,曰板浦、曰臨興、曰中正、曰金沙、曰呂四、曰餘西、曰掘港、曰豐利、曰石港、曰角斜、曰拼茶、曰廟灣、曰劉莊、曰新興、曰伍佑、曰富安、曰安豐、曰梁垛、曰河垛、曰草偃、曰丁溪、曰東台,場各一人。福建十有六人,內西河、浦下驗掣大使各一人。其場曰福清、曰詔安、曰莆田、曰下裡、曰浯州、曰福興、曰潯美、曰石馬、曰惠安、曰祥豐、曰蓮河。又有江陰西場、漳浦南場、前江團場。兩浙三十有二人,內崇明巡鹽大使一人。其場曰仁和、曰三江、曰錢清、曰曹娥、曰穿山、曰石堰、曰鳴鶴、曰清泉、曰大嵩、曰雙穗、曰長林、曰長亭、曰黃岩、曰下沙、曰下沙頭、曰杜瀆、曰西路、曰許村、曰海沙、曰鮑郎、曰蘆瀝、曰橫浦、曰袁浦、曰永嘉、曰青村、曰浦東、曰龍頭、曰玉泉、曰黃灣、曰東江、曰金山。四川五人,曰青隄渡、曰庸家渡、曰牛華溪、曰雲陽、曰大寧,場各一人。廣東十有二人,曰白石、曰博茂、曰大洲、曰招收、曰淡水、曰小靖、曰石橋、曰茂暉、曰隆井、曰東界、曰坎白、曰電茂,場各一人。雲南七人。曰黑鹽井、曰白鹽井、曰石膏井、曰阿陋井、曰按板井、曰大井、曰麗江井,場各一人。鹽引批驗所大使,正八品。直隸、分駐小直沽、長蘆。山東、分駐雒口、蒲台。兩淮分駐儀徵、淮安。各二人,四川三人,重慶、嘉定府經歷各兼一人。遂寧縣丞兼一人。兩浙四人,杭州、紹興、松江、嘉興各一人。廣東一人。駐西匯關。庫大使,從八品。長蘆、兩淮、兩浙、山東、廣東、隸鹽運使。山西、福建、四川、雲南隸鹽法道。各一人。經歷,從七品。長蘆、兩淮、兩浙、山東、廣東、隸鹽運使。山西隸鹽法道。各一人。知事,從八品。兩淮、廣東各一人。巡檢,從九品。長蘆一人,駐張家灣。兩淮、分駐白塔河、烏沙河。山西分鹽池駐長樂。各二人。

  運使掌督察場民生計,商民行息,水陸輓運,計道裡,時往來,平貴賤,以聽於鹽政。長蘆、兩淮各一人。其福建、四川、廣東,總督兼之。兩浙、山西、雲南,巡撫兼之。沿革詳下。鹽法道亦如之。運同,運副,運判,掌分司產鹽處所,輔運使、鹽道以治其事。同知掌掣鹽政令。提舉治事如分司。場大使掌治鹽場、池、井,分轄於運同、運判,統轄於運使或鹽法道。

  初差禦史巡視鹽課,長蘆、咸豐十年省歸直隸總督兼理。河東、雍正二年省歸川陝總督兼理,明年複故。乾隆四十三年省歸山西巡撫兼理。嘉慶十二年改隸河東道。兩淮、道光十一年省歸兩江總督兼理。兩浙雍正三年省歸浙江巡撫兼理。乾隆五十八年改織造為鹽政。嘉慶二十五年仍歸巡撫。各一人。十年停差巡鹽禦史,十二年複故。康熙六年,定各部郎員並差滿、漢各一人。八年仍改禦史。十年定差一人。十一年俱歸各省巡撫兼理。十二年複差。後兼差內府員司。並稱鹽政。置都轉鹽運使,長蘆、山東、河東、乾隆五十七年省。兩淮、兩浙、康熙四十九年改驛鹽道。乾隆五十八年複故。福建、雍正四年改驛鹽道,十二年更名鹽法。兩廣尋改驛鹽道。康熙三十二年複故。各一人,雲南鹽法道一人。其各省行銷事務,並守巡道兼之。運同,長蘆、山東、俱康熙十六年省,明年複置。兩淮、康熙六十年省。兩浙康熙十六年省。明年複置。四十三年又省。河東、康熙十六年省。雍正二年複置。乾隆五十七年又省。兩浙康熙十六年省。三十二年複置。各一人,副使各一人。順治十三年省兩淮一人。康熙十六年俱省。明年複置兩浙一人。運判,兩淮四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長蘆、康熙十七年省。乾隆四十六年複置。山東、河東、俱雍正二年省。嘉慶十二年複置。十七年又省。兩浙各一人。提舉,廣東一人,康熙五年省巿舶提舉七人,歸鹽提舉兼理。三十二年省。雲南三人。吏目,從九品。廣東、康熙三十二年省。雲南雍正十年省。各一人。經歷,知事,並所轄各場鹽課司,鹽引批驗所,庫倉大使,巡檢,省置無恒。順治三年,置江南驛鹽道一人。十三年省。康熙十三年置二人,分駐江寧、安慶。二十一年省安慶一人。七年,置湖北驛鹽道一人。改屯田水利、驛傳二道置。康熙七年省,十三年複置。五十八年又省。雍正元年複置。乾隆四十四年改分守武昌鹽法道。明年,置甘肅慶陽鹽課同知一人。尋省。康熙四年,以廣西桂平梧鬱道兼鹽法。明年,置江西驛鹽道一人。十七年,置福建運同一人。四十三年省。三十年,差巡鹽禦史,兩廣、三十二年停。五十七年差廣東一人。五十九年改歸兩廣總督兼理。福建雍正元年改隸閩浙總督。十二年改歸鹽法道。各一人。雍正四年,置山西鹽捕同知一人。嘉慶十二年省。明年,置四川驛鹽道一人。先是歸糧道兼理。二十五年專司鹽茶。十一年,置江蘇鹽務巡道,乾隆六年省。兩廣運判,乾隆七年省。各一人。十二年,改陝西驛傳道為驛鹽,專司鹽法。乾隆五十九年改置分巡鳳邠道。並置湖南驛鹽道一人。兼轄常、寶。十三年,改河南開歸道為分守糧驛鹽道。先是歸大樑道兼理。乾隆元年,置廣西梧州運同一人。七年省。二十四年,定淮南、淮北監掣同知二人。揀員兼攝。明年定為額缺。嘉慶十一年,定陝西鳳邠道、宣統元年省歸巡警道兼理。甘肅寧夏道兼鹽法。明年,複設山西鹽署,以河東道兼鹽法,置監掣同知一人。宣統二年,增置奉天運使一人,複改四川鹽茶道為運使。明年,改各省運使為鹽務正監督,增福建、雲南、山東、河東各一人。省鹽法道,改置副監督,定淮南、江岸、皖岸、西岸、鄂岸、湘岸、淮北、四川、滇黔邊計、濟楚、廣西、甘肅,各一人。統轄于鹽政大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