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刑部


  刑部尚書,左、右侍郎,俱滿、漢一人。其屬:堂主事,清檔房滿洲二人,漢本房滿洲三人,漢軍一人。司務廳司務,滿、漢各一人。繕本筆帖式四十人。直隸、奉天、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七清吏司:郎中,宗室一人,湖廣司置。滿洲十有五人,除奉天、湖廣兩司外,司各一人。蒙古一人,奉天司置。漢十有九人。湖廣、陝西司各二人,餘俱一人。員外郎,宗室二人,廣東、雲南司各一人。滿洲二十有三人,江蘇、湖廣、河南、山東、陝西、廣東司各二人,餘俱一人。蒙古一人,直隸司置。漢十有九人。直隸、浙江司二人,餘俱一人。主事,宗室一人,廣西司置。滿洲十有五人,除奉天、湖廣二司外,司各一人。蒙古一人,山西司置。漢十有七人。司各一人。督捕清吏司:郎中,滿、漢各一人。員外郎,滿洲一人。主事,滿、漢各一人。筆帖式,宗室一人,滿洲百有三人,蒙古四人,漢軍十有五人。提牢廳主事,滿、漢各一人。由額外及試俸主事引見補授。司獄,從九品。滿洲四人,漢軍、漢各一人。贓罰庫,正七品。滿洲一人。庫使,未入流。滿洲二人。

  尚書掌折獄審刑,簡覈法律,各省讞疑,處當具報,以肅邦紀。侍郎貳之。十七司各掌其分省所屬刑名。直隸司兼掌八旗遊牧、察哈爾左翼所屬,並理京畿道禦史、順天府、東西陵、熱河都統、圍場總管、密雲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古北口、張家口、獨石口、喜峰口、蘆峰口、塔子溝、三座塔、八溝、烏蘭哈達、喀拉河屯、多倫諾爾文移。奉天司兼掌吉林、黑龍江所屬,並理宗人府、理藩院文移。江蘇司兼掌各省減免之案,凡遇恩赦,審詳具奏。並理江南道禦史、江甯將軍、京口副都統、漕運總督、南河總督文移。安徽司兼理鑲紅旗、宣武門文移。江西司兼理江西道禦史、中城禦史、正黃旗、西直門文移。浙江司兼理都察院刑科、浙江道禦史、南城禦史、杭州將軍、乍浦副都統文移。並司條奏匯題,及各司爰書駁正者,會其成,比年一奏。福建司兼理都察院戶科、倉場衙門、左右兩翼監督、鑲藍旗、阜成門、福州將軍文移。湖廣司兼掌湖北、湖南所屬,並理湖廣道禦史、荊州將軍文移。河南司兼理禮部、都察院禮科、河南道禦史、太常寺、光祿寺、國子監、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東城禦史、正紅旗、德勝門文移。凡夏令熱審,頒行各省欽恤如制。山東司兼理兵部、都察院兵科、山東道禦史、太僕寺、青州副都統、東河總督文移。凡步軍營捕獲盜賊,歲登其數請敘。山西司兼理察哈爾右翼、綏遠城將軍、歸化城副都統、定邊左副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庫倫辦事大臣所屬,並理軍機處、內閣、翰林院、詹事府、起居注、中書科、內廷各館、內務府、山西道禦史、北城禦史、鑲白旗、崇文門文移,及各省年例諮報之案。陝西司兼掌甘肅、伊犁、烏魯木齊、塔爾巴哈台、葉爾羌、喀什噶爾、烏什、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哈喇沙爾、和闐、哈密所屬,並理陝西道禦史、大理寺、西城禦史、西安將軍、寧夏將軍、涼州副都統、伊犁將軍文移。囚糧則以時散給。四川司兼理工部、都察院工科、四川道禦史、成都將軍文移。凡秋審,會九卿、詹事于朝房以定爰書,並收發刑具。廣東司兼理鑾輿衛、正白旗、廣東道禦史、安定門,廣州將軍文移。廣西司兼理通政司、廣西道禦史文移。凡朝審,具題稿,囚衣則以時散給。雲南司兼理鑲黃旗、雲南道禦史,東直門文移。並司堂印封啟。貴州司兼理吏部、都察院吏科、正藍旗、貴州道禦史、朝陽門文移。並定各司漢員升補。督捕司掌八旗及各省逃亡。提牢廳掌檢獄圄。司獄掌督獄卒。贓罰庫掌貯現審贓款,會數送戶部。別設律例館,由尚書或侍郎充總裁。提調一人,纂修四人,司員兼充。校對四人,收掌二人,翻譯、謄錄各四人。司員及筆帖式充。掌修條例。五年匯輯為小修,十年重編為大修。秋審處,主覈秋錄大典。初以四川、廣西二司分理。雍正十二年,始別遣滿、漢司員各二人,曰總辦秋審處。尋佐以協辦者四人。錄各省囚,謂之秋審;錄本部囚,謂之朝審。歲八月,會九卿、詹事、科道公閱爰書,覈定情實。凡大辟,禦史、大理寺官會刑司錄問,案法隨科,曰會小三法司。錄畢,白長官。都禦史、大理卿詣部偕尚書、侍郎會鞫,各麗法議獄,曰會大三法司。讞上,複召大臣按覆,然後麗之於辟。初制,刑部會擬朝審,俱本部案件。其外省之案,康熙十六年始命刑部覆覈,九卿會議。

  初,天聰五年,設刑部。順治元年,置尚書、侍郎各官。設江南、浙江、福建、四川、湖廣、陝西、河南、江西、山東、山西、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四司,置滿洲郎中六人,五年增八人。員外郎八人,五年增十人。堂主事五人,司主事十有四人;漢軍郎中四人,雍正五年省。員外郎十有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八人,雍正五年俱省。堂主事一人;漢郎中、雍正五年,增江南、湖廣、陝西司各一人。員外郎、十五年省湖廣、廣西、雲南、廣東司各一人。雍正三年複故,並增四川司一人。五年增浙江、山東司各一人。主事,十五年省河南、四川、陝西、貴州司各一人。雍正三年複故。各十有四人。滿洲司庫一人,漢司獄四人。康熙五十一年增滿洲四人。乾隆六年定漢軍、漢各二人。五年,定滿、漢尚書各一人。七年增滿洲一人,十年省。十八年,置蒙古員外郎八人。康熙元年省。康熙三十八年,增設督捕前、後司,為十六司。由兵部併入。五十七年,增置蒙古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雍正元年,設現審左、右二司,主鞫訊囚系。十二年,析江南司為江蘇、安徽二司,定滿、漢郎中俱各一人,滿洲員外郎三人,江蘇司二人,安徽司一人。漢員外郎二人,滿、漢主事司各一人,並督捕前、後司為一。自時厥後,親王、郡王奉命管部,無常員。乾隆六年,更現審左司為奉天司,右司為直隸司,定滿洲、直隸司置。蒙古奉天司置。郎中各一人,漢郎中各一人,滿洲員外郎二人,蒙古一人,直隸司置。漢三人,奉天司一人,直隸司二人。滿、漢主事俱各一人,是為十七司。嘉慶四年,以大學士領部事,改滿洲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為宗室員缺。光緒六年,增置雲南司宗室員外郎一人。三十二年,更名法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