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文科(2)


  八旗以騎射為本,右武左文。世祖禦極,詔開科舉,八旗人士不與。順治八年,吏部疏言:「八旗子弟多英才,可備循良之選,宜遵成例開科,於鄉、會試拔其優者除官。」報可。八旗鄉、會試自是年始。其時八旗子弟,每牛錄下讀滿、漢書者有定額,應試及各衙門任用,悉於此取給,額外者不得習。往往不敷取中。故自十四年至康熙十五年,八旗考試,時舉時停。先是鄉、會試,殿試,均滿洲、蒙古為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康熙二十六年,詔同漢人一體應試。尋定制,鄉、會場先試馬步箭,騎射合格,乃應制舉。庶文事不妨武備,遂為永制。初八旗鄉試,僅試清文或蒙古文一篇,會試倍之。漢軍試書藝二篇、經藝一篇,不通經者,增書藝一篇。二、三闈試論、策各一。逐科遞加,自與漢人合試,非複前之簡易矣。

  鄉試中額,順治八年,定滿洲、漢軍各五十,蒙古二十,嗣減滿洲、漢軍各五之一,蒙古四之一。康熙八年,編滿、蒙為滿字號,漢軍為合字號,各取十名。二十六年,再減漢軍五名。後複遞增。乾隆九年,詔各減十之一,定為滿、蒙二十七,漢軍十二。同治間,以輸餉增滿、蒙六名,漢軍四名。各省駐防,初亦應順天試,嘉慶十八年,始於駐防省分試之。十人中一,多不逾三名,副榜如例。會試初制,滿洲、漢軍進士各二十五,蒙古十。康熙九年,編滿、合字號,如鄉試例,各中四名。嗣亦臨時請旨,無定額。

  宗室不應鄉、會試,聖祖、世宗降有明諭。乾隆八年,宗人府試宗學,拔其尤者玉鼎柱等為進士,一體殿試,是為宗室會試之始。未久即停。嘉慶六年,宗室應鄉、會試始著為令。先期宗人府或奉天宗學考試騎射如例,試期於文闈鄉、會試場前,或場後,或同日,試製藝、律詩各一,一日而畢。鄉試九人中一人。會試,考官酌取數卷候親裁,別為一榜。殿試、朝考,滿、漢一體,除庶吉士等官有差。

  順治十五年,帝以順天、江南考官俱以賄敗,親覆試兩闈舉人,是為鄉試覆試之始。取順天米漢雯等百八十二名,准會試。江南汪溥勳等九十八名,准作舉人。罰停會試、除名者二十二名。惟吳珂鳴以三次試卷文理獨優,特許一體殿試,異數也。康熙三十八年,帝以北闈取士不公,命集內廷覆試。列三等以上者許會試,四等黜之。五十一年壬辰,順天解元查為仁以傳遞事覺而逸,帝疑新進士有代倩中式者,親覆試暢春園,黜五人。會試覆試自是始。乾隆間,或命各省督、撫、學政於鄉試榜後覆試,或專覆試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廣東、山西六省丙午前三科俊秀貢監中式者,或止覆試中式進士,或北闈舉人,臨期降旨,無定例。五十四年,貢士單可虹覆試詩失調訛舛,不符中卷,除名。詔旨嚴切,謂「禮闈非嚴行覆試,不足拔真才、懲幸進」。至嘉慶初,遂著為令。道光二十三年,定制,各省舉人,一體至京覆試,非經覆試,不許會試。以事延誤,於下三科補行。除丁憂展限外,讬故不到,以規避論,永停會試與赴部銓選。覆試期以會試年二月。鹹、同間,因軍興道路梗阻,光緒季年,以辛醜條約,京師停試,假闈河南,俱得先會試後覆試,非恒制也。覆試詩文疵謬,詩失粘,抬寫錯誤,不避禦名、廟諱、至聖諱,罰停會試、殿試一科或一科以上。文理不通,或文理筆跡不符中卷者黜。乾隆五十八年,中式舉人鄧棻春等八名補覆試,停科者五,斥革者二,監臨俱獲譴。曆科因是黜罰者有之。洎末造益趨寬大,光緒十九年,北闈倩作、頂替中式者至數十人,言官劾舉人周學熙、湯寶霖、蔡學淵、陳步鑾、黃樹聲、萬航六人,下所司舉出錄科中卷不符者,學淵、樹聲、航三人俱斥革,餘覆試無一黜者,監臨各官均免議,而僥倖者接跡矣。

  定例各省鄉試揭曉後,依程限解卷至部磨勘,遲延者罪之。蓋防考官闈後修改試卷避吏議也。磨勘首嚴弊幸,次檢瑕疵。字句偶疵者貸之。字句可疑,文體不正,舉人除名。若干卷以上,考官及同考革職或逮問。不及若干卷,奪俸或降調。其校閱草率,雷同濫惡,雜然並登,及試卷不諳禁例,字句疵蒙謬纇,題字錯落,真草不全,謄錄錯誤,內、外簾官、舉子議罰有差。禁令之密,前所未有也。磨勘官初禮部及禮科主之,康熙間,始欽派大臣專司其事。解額漸廣,試卷日多,於是令九卿公同磨勘。六部官牽於職事,以其餘暇勘校,往往虛應故事。乾隆初,改任都察院科、道五品以上,科甲京堂、中、贊以上翰、詹官,集朝房磨勘。嗣複增編、檢。額定四十人,以專責成。先是磨勘試卷不署名,亦無功過之條。與斯役者,每讬名寬厚,不欲窮究。乾隆二十一年,始令磨勘官填注銜名。二十五年,複增大臣覆勘例,分別議敘、議處,功令始嚴。是年特派秦蕙田、觀保、錢汝誠為覆勘大臣。事竟,原勘官禦史朱丕烈劾其瞻徇,下軍機大臣覈覆。蕙田等實有誤駁及疏漏之處,丕烈亦以彈劾不實,俱下部議。其時磨勘諸臣慎重將事,不稍假借,一變因循敷衍之習。太僕寺卿宮煥文、禦史閻循琦、朱稽、朱丕烈,嘉慶初禦史辛從益,俱以抉摘精審聞于時。

  曆科考官舉子因是譴黜者不乏人,而藉端報復,蓋亦有之。乾隆六十年乙卯,會元為浙江王以鋙,第二名即其弟以銜,帝心異之。正總裁侍郎竇光鼐素與和珅不協,且以詆訶後進忤同列,均欲藉以傾之。因摘兩人闈墨中並有「王道本乎人情」語,以為關節。抑寘以鋙榜末,停其殿試,降光鼐四品休致,鐫副總裁侍郎劉躍雲、祭酒瑚圖禮四級。及廷試傳唱,以銜第一,上意釋然。諭廷臣曰:「此亦豈朕之關節耶?」以鋙後亦入詞館。嘉慶五年,磨勘官辛從益、戴璐於北闈策題、試卷指摘不遺餘力。從益江西籍,向以嚴於磨勘稱。是科江西僅中一人,璐子下第,人謂因是多所吹求。上聞,命二人退出磨勘班。同治間,鴻臚寺少卿梁僧寶複以磨勘過嚴為人所憚。蓋自磨勘例行,足以糾正文體,抉剔弊竇,裨益科目,非淺鮮也。

  庶吉士之選無定額。順治三年,世祖始策貢士於廷,賜一甲三人傅以漸等及第,簡梁清寬等四十六人為庶吉士。四年、六年複選用。九年,以給事中高辛允言,按直省大小選庶吉士。直隸、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廣、山東、河南各四人,山西、陝西各二人,廣東一人,漢軍四人。另榜授滿洲、蒙古修撰、編修、庶吉士九人。自是考選如例。惟滿、蒙、漢軍選否無常。康熙間,新進士得奏請讀書中秘。輒以家世多任館閣,或邊隅素少詞臣為言。間邀俞允。故自四十五年至六十七年科中,各省皆有館選。世宗令大臣舉所知參用,廷對後,親試文藝。雍正元、二年間,漢軍、蒙古、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及諸邊省每不入選。三年,太常寺少卿李鐘峨疏請分省簡選,廣儲材之路。廷議駁之。五年,詔內閣會議簡選庶常之法,尋議照雍正癸卯科例,殿試後,集諸進士保和殿考試,仍令九卿確行保舉。考試用論、詔、奏議、詩四題。是為朝考之始。乾隆元年,禦史程盛修言:「翰林地居清要,欲得通材,務端始進。自保舉例行,而呈身識面,廣開請讬之門;額手彈冠,最便空疏之輩。宜亟停止。」報可。高宗諭禁向來新進士請讬奔競、呈送四六頌聯之陋習,既慎校文藝,複令大臣察其儀止、年歲,分為三等,欽加簡選。三年,罷大臣揀選例,依省分甲第引見,臨時甄別錄用。後世踵行其制。嘉慶以來,每科庶常率倍舊額,各省無不入選者矣。

  凡用庶吉士曰館選。初制,分習清、漢書,隸內院,以學士或侍讀教習之。自康熙九年專設翰林院,曆科皆以掌院學士領其事,內閣學士間亦參用。三十三年,命選講、讀以下官資深學優者數人,分司訓課,曰小教習。六十年,以禮部尚書陳元龍領教習事。厥後尚書、侍郎、閣學之不兼掌院事者,並得為教習大臣,滿、漢各一。雍正十一年,特設教習館,頒內府經、史、詩、文,戶部月給廩餼,工部供張什物,俾庶吉士肄業其中,尤為優異。三年考試散館,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改給事中、禦史、主事、中書、推官、知縣、教職。其例先後不一,間有未散館而授職編、檢者。或供奉內廷,或宣諭外省,或校書議敘,或召試詞科,皆得免其考試。凡留館者,遷調異他官。有清一代宰輔多由此選,其餘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勝數。士子咸以預選為榮,而鼎甲尤所企望。康熙間,庶吉士張逸少散館改知縣,遷秦州知州,其父大學士玉書奏乞內用,複得授編修。三十年辛未,上以鼎甲久無北人,親擢黃叔琳一甲三名。叔琳,大興人。雍正間,大學士張廷玉子若靄,廷對列一甲第三,廷玉執不可,上為抑寘二甲第一,誠重之也。

  先是,順治九年,選庶常四十人,擇年青貌秀者二十人習清書,嗣每科派習十數人不等,散館試之。乾隆十三年,修撰錢維城考列清書三等,命再試漢書,始留館。其專精國書者,漢文或日就荒落。十六年,高宗以清書應用殊少,而邊省館選無多,命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等省庶吉士不必派習清書,他省視人數酌派年力少壯者一二員或二三員,但循舉舊章,備國朝典制已足。其因告假、丁憂、年齒已長者,例准改習漢書。於是習者日少。道光間例停。穆宗初元,令以治經、治史、治事及濂、洛、關、閩諸儒之書課諸庶常。光緒季年,設進士館,課鼎甲庶吉士及閣部官以法政諸科學,或貲遣遊學異國。業成而試,優者授職獎擢。俱未久即罷。

  達官世族子弟,初制一體應試,而中式獨多。其以交通關節敗者,順治十四年,少詹事方拱乾子章鉞應江南試,以與正主考方猶聯族獲中,事覺遣戍。康熙二十三年,都禦史徐元文子樹聲、侍講學士徐乾學子樹屏同中順天試,上以是科南皿悉中江、浙籍,命嚴勘。斥革五人,樹聲、樹屏俱黜。三十九年,帝以搢紳之家多占中額,有妨寒畯進身之路。殿試時,諭讀卷諸臣,是科大臣子弟置三甲,以裁抑之。尋詔定官、民分卷之法,鄉試滿、合字號二十卷中一,直省視舉額十分中一,副榜如之。會試除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四省外,編官卷二十人中一。未幾罷會試官卷。乾隆十五年,廷臣有以官生過優為言者,部議仍舊,詔責其回護,並及吏、禮二部司官編官卷之不當,令再議。始議中額二十五中官卷一,吏、禮部司員及內閣侍讀子弟停編官卷。明年再議,以京官文四品、外官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及翰、詹、科、道等官為限。並減中額,順天十四,浙江六,餘省五至一名。二十三年,大學士蔣溥、學士莊存與複以為言。令官生大省二十卷中一,中省十五卷,小省十卷中一,滿、蒙、漢軍如小省例,南、北皿如中省例,中皿額中一名,不足一名入民卷。永以為例。鄉、會試考官、房考、監臨、知貢舉、監試、提調之子孫及宗族,例應回避。雍、乾間,或另試,或題由欽命,另簡大臣校閱。乾隆九年停其例,並受卷、彌封、謄錄、對讀等官子弟、戚族亦一體回避矣。

  有清重科目,不容幸獲。惟恩遇大臣,嘉惠儒臣耆年,邊方士子,不惜逾格。歷代優禮予告或在職大臣,與夫獎敘飾終之典,賜其子孫舉人、進士,有成例者無論已。至如雍正七年,廷臣遵旨舉出入闈未中式之大學士蔣廷錫子溥、尚書嵇曾筠子璜等十二人,俱賜舉人。侍郎劉聲芳子俊邦以疾未與試,賜舉人,尤為特典。康熙間,浙江舉人查慎行,江蘇舉人錢名世、監生何焯,安徽監生汪灝,以能文受上知。召試南書房,賜焯、灝舉人。四十二年,賜焯、灝、蔣廷錫進士。六十年,以內廷行走舉人王蘭生、留保學問素優,禮闈不第,俱賜進士。雍正八年,賜江南舉人顧天成、廣東舉人盧伯蕃殿試。乾隆十八年,賜內廷行走監生徐揚、楊瑞蓮舉人。四十三年,助教吳省蘭、助教銜張羲年以校四庫書賜殿試,俱非常例。乾隆以來,凡年七十以上會試落第者,予司業、編、檢、學正等銜。鄉試年老諸生,賜舉人副榜。雍正十一年,詔於雲、貴、廣東西、四川、福建會試落卷,擇文理可觀、人材可用者,拔取時餘等十人,一體殿試,趙繩其等四十人,揀選錄用。乾隆初,揀選如例,則邊省士子猶沐殊恩也。

  曆科情形略異者,順治三年,從大學士剛林請,以天下初定,廣收人才,再舉鄉、會試。十六年,以雲、貴新附,綏輯需人,再舉禮部試,均不循子醜之舊。康熙十六年,鄉試順天專遣官,山東、山西、陝西並河南省,湖廣、江西並江南省,福建並浙江省考試。試期九月,十五人中一,不取副榜,亦無會試。江南榜江西無中式者。鹹、同間軍興,各直省或數科不試。或數科並試,倍額取中。或一省止試數府、州、縣,減額取中。試期或遲至十月、十一月,不拘成例。順天正主考,初制均差翰林官。康熙初,沿明制,以前一科一甲一名為之。士子希詭遇者,得預通聲氣。二十年,修撰歸允肅主順天闈,撰文自誓力除積弊,不通關節,榜後下第者譁然,冀興大獄。刑部尚書魏象樞暴其事,浮議始息。制亦尋廢。二年,順天春秋題「邾子」訛「邾人」,罷考官白乃貞等職。士子因書子字貼出者,弘文院官覆試,優者准作舉人,無中式者。雍正元年,順天榜後,命大學士王頊齡等同南書房翰林檢閱落卷,中二人。是年會試覆檢如前,中落卷七十八人。二年,中七十七人。乾隆元年,中三十八人。後不復行。雍正四年,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著書悖逆,既按治,因停浙江鄉、會試。未幾,以李衛等請,弛其禁。七年,廣東連州知州朱振基私祀呂留良,生員陳錫首告,上嘉之。令是科連州應試完場舉子,由學政遴取優通者四人賞舉人。乾隆四十六年辛醜會試,江南解元錢棨領是科會、狀。嘉慶二十五年庚辰會試,廣西解元陳繼昌亦領是科會、狀,士子豔稱「三元」。有清一代,二人而已。八旗與漢人一體考試,康、乾以來,無用鼎甲者。同治四年,蒙古崇綺以一甲一名及第,光緒九年,宗室壽耆以一甲二名及第,漢軍鼎甲尤多。至歷代捐輸軍餉、賑款、園庭工程賞舉人,拏獲叛匪及殺賊立功,有貢監給舉人、舉人給進士之例,則又一時權宜之制也。

  初,太宗于蒙古文字外,制為清書。天聰八年,命禮部試士,取中剛林等二人,習蒙古書者俄博特等三人,俱賜舉人。嗣再試之。順治八年,舉行八旗鄉試,不能漢文者試清文一篇,再舉而罷。康熙初,複行翻譯鄉試,自滿、漢合試製舉文,罷翻譯科。雍正元年,詔八旗滿洲于考試漢字生員、舉人、進士外,另試翻譯。廷議三場並試,滿、漢正、副考官各二,滿同考官四。詔鄉試止試一場,或章奏一道,或四書、五經量出一題,省漢考官,增謄錄,餘如文場例。嗣後翻譯諭旨,或於性理精義及小學,限三百字命題。乾隆三年,令于翻譯題外作清文一篇。七年,定會試首場試清字四書文,孝經、性理論各一篇。二場試翻譯。凡滿洲、漢軍滿、漢字貢、監生員、筆帖式,皆與鄉試。文舉人及武職能翻譯者,准與會試。先試騎射如例。蒙古翻譯科,雍正九年,詔試蒙古主考官一,同考倍之。初令鄉、會試題,俱以蒙字譯清字四書、章奏各一道。乾隆元年,改譯清文性理小學,與滿洲翻譯同場試,別為一榜。時應清文鄉試者,率五六百人額中三十三名,應蒙文鄉試者,率五六十人額中六名。原定翻譯鄉、會試三年一次,然會試訖未舉行。乾隆四年,以鄉試已曆六科,八月始行會試。中滿洲二十名,蒙古二名。因人數無多,詔免殿試,俱賜進士出身,優者用六部主事。二十二年,以翻譯科大率尋章摘句,無關翻譯本義,詔停。四十三年,複行鄉試,罷謄錄對讀。明年會試,向例須滿六十人,是科僅四十七人,特准會議,免廷試,如四年例。自是每屆三年,試否請旨定奪。五十二年,更定鄉、會試五年一次,然會闈自五十三年訖嘉慶八年,僅一行之,猶不足定例六十名之數。且槍冒頂替,弊端不可究詰。蒙文嘗以不足七八人停試。雖詔旨諄諄勉以國語騎射為旗人根本,而應試者終屬寥寥。八年,從侍郎賡音請,復舊制三年一舉以為常。二十四年,定鄉、會覆試如文闈例。道光八年,罷翻譯同考官,末年始有用庶吉士者。各省八旗駐防,初但應漢文鄉、會試,道光二十三年,改試翻譯,十人中一,三名為額。宗室應翻譯試,自乾隆時始。別為一題,中額欽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