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至聖先師孔子


  崇德元年,建廟盛京,遣大學士範文程致祭。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定春秋二仲上丁行釋奠禮。世祖定大原,以京師國子監為大學,立文廟。制方,南鄉。西持敬門,西鄉。前大成門,內列戟二十四,石鼓十,東西舍各十一楹,北鄉。大成殿七楹,陛三出,兩廡各十九楹,東西列舍如門內,南鄉。啟聖祠正殿五楹,兩廡各三楹,燎爐、瘞坎、神庫、神廚、宰牲亭、井亭皆如制。

  順治二年,定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春秋上丁,遣大學士一人行祭,翰林官二人分獻,祭酒祭啟聖祠,以先賢、先儒配饗從祀。有故,改用次丁或下丁。月朔,祭酒釋菜,設酒、芹、棗、栗。先師四配三獻,十哲兩廡,監丞等分獻。望日,司業上香。

  正中祀先師孔子,南鄉。四配:複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顓孫子師,俱東西鄉。西廡從祀:先賢澹台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適、公晳哀、商瞿、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商澤、有若、梁鱣、巫馬施、冉孺、顏辛、伯虔、曹恤、冉季、公孫龍、漆雕徒文、秦商、漆雕哆、顏高、公西赤、壤駟赤、任不齊、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後處、鄡單、奚容蒧、罕父黑、顏祖、榮旗、句井疆、左人郢、秦祖、鄭國、縣成、原亢、公祖句茲、廉潔、燕伋、叔仲會、樂欬、公西輿如、狄黑、邽巽、孔忠、陳亢、公西蒧、琴張、顏之僕、步叔乘、施之常、秦非、申棖、顏噲、左丘明、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朱熹,凡六十九人;先儒公羊高、谷梁赤、伏勝、孔安國、毛萇、後蒼、高堂生、董仲舒、王通、杜子春、韓愈、司馬光、歐陽修、胡安國、楊時、呂祖謙、羅從彥、蔡沈、李侗、陸九淵、張栻、許衡、真德秀、王守仁、陳獻章、薛瑄、胡居仁,凡二十八人。

  啟聖祠,啟聖公位正中,南鄉。配位:先賢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東西鄉。兩廡從祀:先儒周輔成、程珦、蔡元定、朱松。

  九年,世祖視學,釋奠先師,王、公、百官,齋戒陪祀。前期,衍聖公率孔、顏、曾、孟、仲五氏世襲五經博士,孔氏族五人,顏、曾、孟、仲族各二人,赴都。暨五氏子孫居京秩者鹹與祭。是歲授孔氏南宗博士一人,奉西安祀。

  十四年,給事中張文光言:「追王固誣聖,而『大成文宣』四字,亦不足以盡聖,宜改題『至聖先師』。」從之。康熙六年,頒太學中和韶樂。二十二年,禦書「萬世師表」額懸大成殿,並頒直省學宮。二十六年,禦制孔子贊序、顏曾思孟四贊鑱之石。揭其文頒直省。

  五十一年,以朱子昌明聖學,升躋十哲,位次蔔子。尋命宋儒范仲淹從祀。

  雍正元年,詔追封孔子五代王爵,於是錫木金父公曰肇聖,祈父公曰裕聖,防叔公曰詒聖,伯夏公曰昌聖,叔梁公曰啟聖,更啟聖祠曰崇聖。肇聖位中,裕聖左,詒聖右,昌聖次左,啟聖次右,俱南鄉。配饗從祀如故。

  二年,視學釋奠,世宗以祔饗廟庭諸賢,有先罷宜複,或舊闕宜增,與孰應祔祀崇聖祠者,命廷臣考議。議上,帝曰:「戴聖、何休非純儒,鄭眾、盧植、服虔、範甯守一家言,視鄭康成淳質深通者有間,其他諸儒是否允協,應再確議。」覆議上。於是複祀者六人:曰林放、蘧瑗、秦冉、顏何、鄭康成、範甯。增祀者二十人:曰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醜,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複,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國朝陸隴其。入崇聖祠者一人,宋橫渠張子迪。

  尋命避先師諱,加「邑」為「邱」,地名讀如期音,惟「圜丘」字不改。

  四年八月仲丁,世宗親詣釋奠。初,春秋二祀無親祭制,至是始定。犧牲、籩豆視丁祭,行禮二跪六拜,奠帛獻爵,改立為跪,仍讀祝,不飲福、受胙。尚書分獻四配,侍郎分獻十一哲兩廡。明年,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師誕辰,官民軍士,致齋一日,以為常。又明年,禦書「生民未有」額,頒懸如故事。十一年,定親祭儀,香案前三上香。

  乾隆二年,諭易大成殿及門黃瓦,崇聖祠綠瓦。複元儒吳澄祀。三年,升有子若為十二哲,位次卜子商。移朱子次顓孫子師。

  是歲上丁,帝親視學釋奠,嚴駕出,至廟門外降輿。入中門,俟大次,出盥訖,入大成中門,升階,三上香,行二跪六拜禮。有司以次奠獻。正殿,分獻官升東、西階,入左、右門,詣四配、十二哲位前,兩廡分獻官分詣先賢、先儒位前,上香奠獻畢,帝三拜,亞獻、終獻如初。釋奠用三獻始此。其祭崇聖祠,拜位在階下,承祭官升東階,入左門,詣肇聖王位前上香畢,分獻官升東、西階,入左、右門,分詣配位及兩廡從位前上香,三跪九拜。奠帛、讀祝,初獻時行。凡三獻,禮畢。自是為恒式。

  十八年,改正太學丁祭牲品,依闕裡例用少牢,十二哲東西各一案,兩廡各三案。崇聖祠四配,兩廡東西各一案,十二哲位各一帛,東西共二篚。其分獻,正殿東西,翰林官各奠三爵;西廡國子監四人,共奠三爵;十二哲兩廡奉爵用肄業諸生。定兩廡位序,按史傳年代先後之。

  三十三年,葺文廟成,增大門「先師廟」額,正殿及門曰「大成」,帝親書榜,制碑記。選內府尊彝中十器,凡犧尊、雷文壺、子爵、內言卣、康侯爵、鼎盟簋、雷紋觚、召仲簋、素洗、犧首罍各一,頒之成均。

  五十年,新建辟雍成,親臨講學,釋奠如故。嘉慶中,兩舉臨雍儀。

  道光二年詔劉宗周,三年湯斌,五年黃道周,六年陸贄、呂坤,八年孫奇逢,從祀先儒。八年,湖北學政王贈芳請祀陳良,帝以言行無可考,寢其議。未幾,禦史牛鑒以李顒請,部議謂然,帝斥之。十六年,詔祀孔子不得與佛、老同廟。是後複以宋臣文天祥、宋儒謝良佐侑饗雲。咸豐初,增先賢公明儀,宋臣李綱、韓琦侑饗。

  三年二月上丁,行釋菜禮,越六日,臨雍講學,自聖賢後裔,以至太學諸生,圜橋而聽者雲集。

  七年,增聖兄孟皮從祀崇聖祠,先賢公孫僑從祀聖廟,宋臣陸秀夫、明儒曹端併入之。

  十年,用禮臣言,從祀盛典,以闡聖學、傳道統為斷。餘各視其所行,分入忠義、名宦、鄉賢。至名臣碩輔,已配饗帝王廟者,毋再滋議。同治二年,禦史劉毓楠以祔祀新章過嚴,如宋儒黃震輩均不得預,恐釀人心風俗之憂,帝責其迂謬。

  是歲魯人毛亨,明呂棻、方孝孺並侑饗。於是更訂增祀位次,各按時代為序。乃定公羊高、伏勝、毛亨、孔安國、後蒼、鄭康成、范甯、陸贄、范仲淹、歐陽脩、司馬光、謝良佐、羅從彥、李綱、張栻、陸九淵、陳淳、真德秀、何基、文天祥、趙複、金履祥、陳澔、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羅欽順、呂棻、劉宗周、孫奇逢、陸隴其列東廡,谷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萇、杜子春、諸葛亮、王通、韓愈、胡瑗、韓琦、楊時、尹焞、胡安國、李侗、呂祖謙、黃幹、蔡沈、魏了翁、王柏、陸秀夫、許衡、吳澄、許謙、曹端、陳獻章、蔡清、王守仁、呂坤、黃道周、湯斌列西廡,並繪圖頒各省。七年,以宋臣袁燮、先儒張履祥從祀。光緒初元,增入先儒陸世儀。自是漢儒許慎、河間獻王劉德,先儒張伯行,宋儒輔廣、游酢、呂大臨並祀焉。

  二十年仲秋上丁,親詣釋奠,仍用飲福、受胙儀。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升為大祀。先師祀典,自明成化、弘治間,已定八佾,十二籩、豆。嘉靖九年,用張璁議,始釐為中祀。康熙時,祭酒王士禛嘗請酌采成、弘制,議久未行。至是命禮臣具儀上,奏言:「孔子德參兩大,道冠百王。自漢至明,典多缺略。我聖祖釋奠闕裡,三跪九拜,曲柄黃蓋,留供廟庭。世宗臨雍,止稱詣學。案前上香、奠帛、獻爵,跪而不立。黃瓦飾廟,五代封王。聖誕致齋,聖諱敬避。高宗釋奠,均法聖祖,躬行三獻,垂為常儀。崇德報功,遠軼前代。已隱寓升大祀至意。世宗諭言:『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賴孔子以不墜。魯論一書,尤切日用,能使萬世倫紀明,名分辨,人心正,風俗端,此所以為生民未有也。』聖訓煌煌,後先一揆。近雖學派紛歧,而顯示欽崇,自足收經正民興巨效。」疏上,於是文廟改覆黃瓦,樂用八佾,增武舞,釋奠躬詣,有事遣親王代,分獻四配用大學士,十二哲兩廡用尚書。祀日入大成左門,升階入殿左門,行三跪九拜禮。上香,奠帛、爵俱跪。三獻俱親行。出亦如之。遣代則四配用尚書,余用侍郎,出入自右門,不飲福、受胙。崇聖祠本改親王承祭,若代釋奠,則以大學士為之。分獻配位用侍郎,西廡用內閣學士。餘如故。三十四年,定文廟九楹三階五陛制。

  禦史趙啟霖請以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從祀。下部議。先是署禮部侍郎郭嵩燾、湖北學政孔祥霖請夫之從祀,江西學政陳寶琛請宗羲、炎武從祀,並被駁。至是部議謂:「三人生當明季,毅然以窮經為天下倡,德性問學,尊道並行,第夫之黃書,原極諸篇,讬旨春秋;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原臣諸篇,取義孟子,似近偏激。惟炎武醇乎其醇,應允炎武從祀,夫之、宗羲候裁定。」帝命並祀之。

  闕裡文廟,有事祭告,具前祭告篇。春、秋致祭同太學。康熙中,聖祖東巡親祭,禮部具儀。駐蹕次日,帝服龍袞,行在儀仗具陳,行禮二跪六拜,配位、十哲、兩廡、啟聖祠,皆遣官分獻。扈從諸臣,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暨各氏子孫在職者,鹹陪祀。聖心猶未安,命更議。尋定迎神、送神俱三跪九拜,惟樂章與國學小異,可令太常司樂及樂舞生先往肄習。帝親制祝文。祀日詣廟,至奎文閣前降輦,如齋所小憩,自大次出,入大成門,登殿釋奠畢,禦詩禮堂講書。禮成,周視廟庭車服、禮器。更常服,駕如孔林,跪奠酒,三爵,三拜,賜衍聖公以下銀幣有差。留曲柄黃蓋陳廟庭。擴孔林地畝,蠲其稅。建廟碑,禦書文鑱石。又建子思子廟,仿顏、曾、孟三廟制。

  三十二年,修文廟成,皇子往祭,行禮杏壇。雍正二年,曲阜廟災,遣官詣闕裡祭慰,敕大臣重建,並令闕裡司樂遣人赴太常習樂舞,冠服悉准太學式為之。八年,廟成,黃瓦畫棟,悉仿宮殿制。凡登、簋、簠、鉶、籩、豆、尊、爵,頒自上方。勒碑如故事。特詔皇五子往祭。

  乾隆八年,定闕裡聖廟樂章。二十三年,東巡親祭如往制。遣大臣祭顏、曾、思、孟專廟。勒禦制四賢贊于石。其盛京學宮所需樂器,乾隆中始敕府尹遵皇朝禮器圖造作,鎛鐘、特磬,制出內廷,特頒太學暨各省學宮,並令府丞選佾生精音律者送太常習舞。厥後以熱河為時巡所,黌序肇興,定大成殿龕案如太學式,祭器、樂器亦如之。

  至各省府、州、縣釋奠,以所在印官承祭,禮如太學,順治初行之。雍正五年,定制各省督、撫、學政上丁率屬致祭。學政蒞試時,先至文廟行禮,府、州、縣官率屬￿治所文廟行。乾隆六年,敕直省學宮設先賢、先儒神位。同治初,頒從祀先儒位次圖。光緒末,升大祀,各省文廟規制、禮器、樂舞暨崇聖祠祭品,並視太學,禮節悉從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