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歷代帝王廟


  順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門內,南鄉,正中景德崇聖殿,九楹,東西二廡各七楹,燎爐各一。後為祭器庫,前景德門。門外神庫、神廚、宰牲亭、井亭、鐘樓、齋所鹹備。初,明祀歷代帝王,元世祖入廟,遼、金諸帝不與焉。至是用禮臣言,以遼、金分統宋時天下,其太祖應廟祀。元啟疆宇,功始太祖,禮合追崇。從祀諸臣,若遼耶律赫嚕,金尼瑪哈、斡裡雅布,元穆呼哩、巴延,明徐達、劉基併入之。

  屆日,大臣一人祭正殿,殿祀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宗,宋、遼、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凡廿一帝,祀以太牢。分獻官四人祭兩廡,廡祀風後、力牧、皋陶、夔、龍、伯益、伯夷、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張巡、許遠、耶律赫嚕、曹彬、潘美、張浚、韓世忠、嶽飛、尼瑪哈、斡裡雅布、穆呼哩、巴延、徐達、劉基,凡功臣四十一,祀以少牢。

  十四年,聖祖躬祭,屆時致齋畢,翼日昧爽,駕出西華門,至廟降,入幄次盥訖,入直殿就位上香。三皇位前,二跪六拜,奠帛、爵,讀祝,俱初獻時行。凡三獻,分獻官祀兩廡如儀。遣官則衣朝服。王、公承祭,入景德左門,升左階,位階上,餘入右門,位階下,俱三跪九拜,不飲酒、受胙,不陪祀。

  十七年,禮臣議言廟祀帝王,止及開創,應增守成令辟,並罷宋臣潘美、張浚祀,從之。於是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而遼、金、元太祖皆罷祀。聖祖嗣服,以開創功複之。

  六十一年,諭:「帝王崇祀,代止一二君,或廟饗其臣子而不及其君父,是偏也。凡為天下主,除亡國暨無道被弑,悉當廟祀。有明國事,壞自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神宗、光宗、憙宗不應崇祀,咎不在湣帝也。」於是廷臣議正殿增祀夏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商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太丁、帝乙,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桓帝、靈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甯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甯宗,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湣帝,凡百四十三位。其從祀功臣,增黃帝臣倉頡,商仲虺,周畢公高、呂侯、仲山甫、尹吉甫,漢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呂蒙正、李沆、寇准、王曾、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呼嚕,元博果密、托克托,明常遇春、李文忠、楊士奇、楊榮、于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是歲,世宗禦極,依議行,增置神主,為文鑱之石。

  乾隆元年,諡明建文帝曰恭閔惠皇帝,廟祀之,位次太祖。複定帝王廟鹿脯、鹿醢,增鹿一,兩廡易醓醢,增豕一。十四年,以唐、虞五臣唯契未祀,乃建殿成湯廟後,有司致饗,如孔廟崇聖祠制。初,帝王廟正殿用青綠琉璃瓦,至十八年重修,改覆黃瓦。

  四十九年,諭廷臣:「曩時皇祖敕議增祀,聖訓至公,而陳議者未能曲體,乃列遼、金二朝,而遺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謂南北朝偏安,則遼、金亦未奄有中夏。即兩晉諸代,因篡而斥,不知三國正統,本在昭烈。至司馬氏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宋武帝手移晉祚,篡奪無所逃罪,其他祖宗得國不正,子孫但能守成,即為中主。且蜀漢至初唐不乏賢君,安可闕略!洎朱溫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絕如線。周世宗藉餘業,擴疆宇,卓然可稱,而斥擯弗列,此數百年間,祀典闃如,又豈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太武、道武,胥勤治理,並宜表章。昔楊維楨著正統辨,謂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元,其說甚當。今通禮祀遼、金,黜兩晉諸代,使後世疑本朝區分南北,非禮意也。明神、憙二宗,法紀墜失,湣帝嗣統,事無可為,雖國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皇祖徹神、憙,祀湣帝,具見大公。乃議者因複推祀桓、靈,亦思漢之所由亡乎?其再詳議。」尋議增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並以唐憲宗平亂,金哀宗殉國,亦宜列祀。允行。

  同治四年,以散宜生配饗,位次畢公高。高允配饗,位次趙雲。

  陵寢之祭,太宗征明,至燕京,即遣貝勒阿巴泰等赴金太祖、世宗陵致祭。順治建元,禮葬明崇禎帝、後,複詔明十二陵絜禋祀,禁樵牧,給地畝,置司香官及陵戶。歲時祭品,戶部設之。明年,定春、秋仲日致祭,遣官行。六年,定明陵仍設太監,並置房山、金陵陵戶。

  八年,定帝王陵寢祀典,淮寧伏羲,滑縣顓頊、帝嚳,內黃商中宗,西華商高宗,孟津漢光武,鄭周世宗,鞏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趙城女媧,榮河商湯,曲阜少昊,東平唐堯,中都軒轅,咸陽周文、武、成、康,涇陽漢高祖、唐宣宗,咸甯漢文帝,長安宣帝,富平後魏孝文帝,三原唐高祖,醴泉太宗,蒲城憲宗,酃神農,甯遠虞舜,會稽夏禹,江甯明太祖,廣甯遼太祖,房山金太祖、世宗,宛平元太祖、世祖,昌平明宣宗、孝宗、世宗,各就地饗殿行之,或因陵寢築壇,惟元陵望祭。十六年,幸畿輔,親酹崇禎帝陵,諡曰莊烈湣皇帝。

  凡巡幸所蒞,皆祭陵、廟,有大慶典,祭告亦如之。康熙二十一年,滇亂平,遣官致祭,頒冊文、香、帛,給黃傘一,禦仗、龍纛各二,凡成武功,皆祭如典。二十三年,南巡,道江寧,詣明太祖陵,拜奠。諭有司巡察,守陵人防護。越五年,巡會稽,祭禹陵,祝文書禦名,行三跪九拜禮。蹕江甯,祭明太祖陵,如祀禹儀。凡時巡祭帝王陵寢,儀同祭廟,率二跪六拜,茲蓋殊典雲。三十八年,複南巡,見明太祖陵圮剝,詔依周封杞、宋例,授明裔一官,俾世守弗替。四十二年,西巡,遣祭女媧氏陵,幸陝,遣祭所經諸陵,惟祀周文、武祝文書禦名,尊聖也。

  六十一年,遺諭,言:「明太祖起布衣,統方夏,駕軼漢、唐、宋諸君。末葉災荒,臣工內訌,寇盜外起,以致社稷顛覆。考其嗣主,未有荒墜顯跡,蓋亦歷數使然。且其制度規模,我朝多所依據。允宜甄訪支派,量授爵秩,俾奉春秋饗祀。」世宗纘緒,遂授朱之璉一等侯世襲,往江寧、昌平致祭,自是歲舉以為常。

  帝堯陵向有二:一在平陽,一在濮州。濮州東南谷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釐正,定谷林為舊址,平陽時奠如故。並修神農、虞舜陵廟,置陵戶典守。十一年,以陝西古建都地,帝王陵墓多,命疆吏考其不載會典者,所在令有司防護。十三年,車駕幸曲阜,奠少昊陵,嗣是東巡皆躬祭。十六年,選姒氏子姓一人,授世襲八品官,奉祀禹陵。趙城女媧陵,廟中故有塑像,帝斥其黷慢,徹之,改立神位,禁私禱。

  十八年,謁泰陵,禮畢,詣房山祭金太祖陵,賚其裔完顏氏官爵、幣帛。

  二十六年,定帝王陵寢與嶽鎮海瀆、先師闕裡皆遣官行。四十一年,禮臣言:「堯陵見正史者,兩漢地理志雲:『濟陰郡成陽有堯塚靈台。』劉向傳稱『葬濟陰』。晉地理志:『成陽舜所漁,堯塚在西。』宋史禮志:『在濮州雷澤東谷林山。』呂氏春秋,帝王世紀,水經注所引述征記,括地志,太平寰宇記,路史,集古錄諸說,皆與正史符。後漢元和以來,祀典並於其地行。明洪武雖改祀東平,而隸魯境則一。乾隆初,定谷林為堯陵,稽古正訛,萬世可守。嗣後祭告,率由舊章。其平陽一陵,有司祀之,如東平例。」

  已,大理寺卿尹嘉銓請罷明宣宗、世宗二陵祭告,廷議以為:「宣宗有善政,不應以一二事生訾議,唯世宗戮忠親佞,實與史合,應停饗祀。」從之。

  四十九年,南巡至江寧,祭明太祖陵,禮臣具儀上,三奠酒,每奠一拜。帝命用祀少昊陵例,二跪六拜,不必奠酒,著為令。

  五十年,幸湯山,道昌平,親酹明成祖陵,繕葺之,仍建定陵饗殿,並複世宗祀事。

  嘉慶元年,罷遣官,敕各省副都統、總兵官舉行。九年,謁東陵,道盤山,閱明陵。故事,往長陵奠醊,遣王大臣致奠余陵。是日仁宗躬詣,三奠畢,乃三拜。

  望祭元太祖、世祖陵,向在德勝門外,位暢春園、圓明園南,帝以為乖制。命嗣後行慶典,改於清河以北、昌平以南擇地行禮。

  道光十六年,定明陵春秋致祭,由襲侯往行,餘以其族官品峻者攝之,或遣散秩大臣,為永制。

  光緒七年,諭禁開墾明陵旁近地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