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祈穀


  順治間,定歲正月上辛祭上帝大饗殿,為民祈穀。帝親詣行禮,與冬至同。惟不設從壇,不燔柴。十七年,詔饗帝大典,不宜有異,自後祈谷、燔柴以為常,並改大饗殿合祀上帝百神在圜丘舉行。康熙二十九年,聖祖親制祝文。四十八年,帝疾,不能親,遣官代。會江、浙、魯、豫水旱洊臻,仍自製祝文祈之。故事,上辛在正月五日前,改用次辛。雍正八年,上辛為正月二日,部臣因元旦宴,請展十日,不許。先期齋戒如故。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未立春,帝曰:「此非乘陽義也。」命禮臣集議。奏言:「禮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東郊,乃祈穀上帝。此禮本在立春後,請循例用次辛,或立春後上辛。」從之。乾隆十六年,和親王等以大饗為季秋報祀,義殊祈穀,請更錫名。群臣亦言非明堂本制,襲稱大饗,名實未協。得旨,改曰「祈年」。

  凡祈穀,駕如南郊,至西天門內神路西降輦,入祈年左門,詣皇乾宮上香。禮成,詣祈年壇視位,畢,仍出左門升輦至齋宮。三十七年,更定前一日輦入西天門,自齋宮東乘禮輿,訖西磚城左門止。步詣皇乾殿上香,畢,還齋宮,親王視壇位。祀日出齋宮,乘輦,至甬道正中,易禮輿,至神路西降。自磚城步就幄次,入左門,禮同圜丘。四十七年正月四日上辛,禮臣先期請改次辛便,帝曰:「上辛在正月三日前,為須隔年齋戒也;在四日前,為因聖母祝釐也。茲非昔比,奚改為?其仍用上辛,著為例。」又諭:「孟春祈穀,所以迓陽氣,兆農祥。考諸經傳,是立春後上辛,非元旦後上辛也。惟在月初,舊臘,即當齋戒。然太廟祫祭,大禮攸關,宮中拜神,國俗所在。若以齋期行此,似非專一致敬之道。」因下廷臣議。尋奏:「上辛以立春後所得為准,與其用十二月上辛,不如用正月上辛,以重歲首。如值三日前,則改次辛。或四日前,則應一日齋戒,是日未入齋宮,宮殿拜祭,各不相妨。毋庸改期。」允行。咸豐四年,祈穀,帝患宿疾,敕禮臣酌損儀文。侍郎宋晉請仍舊貫遣代行。帝曰:「是非輕改舊章也,應天以實不以文,此意宜共喻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