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陸懋修傳


  陸懋修,字九芝,江蘇元和人。先世以儒顯,皆通醫。懋修為諸生,世其學。咸豐中,粵匪擾江南,轉徙上海,遂以醫名。研精素問,著內經運氣病釋。後益博通漢以後書,恪守仲景家法,於有清一代醫家,悉舉其得失。所取法在柯琴、尤怡兩家,謂得仲景意較多。吳中葉桂名最盛,傳最廣,懋修謂桂醫案出門弟子,不盡可信。所傳溫病證治,亦門人筆述。開卷揭「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一語,不應經法,誤以胃熱為肺熱,由於不識陽明病,故著陽明病釋一篇,以闡明之。又據難經「傷寒有五」之文,謂:「仲景撰用難經,溫病即在傷寒中,治溫病法不出傷寒論外。」又謂:「瘟疫有溫、有寒,與溫病不同,醫者多混稱。吳有性、戴天章為治疫專家,且不免此誤。」著論辨之,並精確,有功學者。

  懋修既棄舉業,不求仕進,及子潤庠登第,就養京邸,著述至老不倦。光緒中,卒。潤庠亦通醫,官至大學士,自有傳。

  王丙,字朴莊,吳縣人,懋修之外曾祖也。著傷寒論注,以唐孫思邈千金方僅采王叔和傷寒論序例,全書載翼方中,序次最古,據為定本。謂:「方中行、喻昌等刪駁序例,乃欲申己見,非定論。」著回瀾說,爭之甚力。又著古今權量考,古一兩准今六分七釐,一升准今七勺七秒,承學者奉以為法。

  呂震,字茶村,浙江錢塘人。道光五年舉人,官湖北荊門州判。晚寓吳,酷嗜醫,診療輒有奇效。其言曰:「傷寒論使學者有切實下手工夫,不止為傷寒立法。能從六經辨證,雖繁劇如傷寒,不為多歧所誤,雜證一以貫之。」著內經要論、傷寒尋源。懋修持論多本丙、震雲。

  鄒澍,字潤安,江蘇武進人。有孝行,家貧績學,隱於醫。道光初,詔舉山林隱逸,鄉人議以澍名上,固辭。澍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勢沿革,詩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襮。所著書,醫家言為多。傷寒通解、傷寒金匱方解、醫理摘要、醫經書目,並不傳。所刊行者,本經疏證、續疏證、本經序疏要。謂明潛江劉氏本草述,貫串金、元諸家說,反多牽掣,故所注悉本傷寒、金匱,疏通證明,而以千金、外台副之。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

  費伯雄,字晉卿。與澍同邑,居孟河,濱江。鹹、同間以醫名遠近,詣診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區。持脈知病,不待問。論醫,戒偏戒雜。謂古醫以「和緩」命名,可通其意。著書曰醫醇,毀於寇。撮其要,成醫醇賸義,附方論。大旨謂常病多,奇病少,醫者執簡,始能馭繁,不可尚異。享盛名數十年,家以致富,子孫皆世其業。伯雄所著,詳於雜病,略於傷寒,與懋修、澍宗旨並不同。清末江南諸醫,以伯雄為最著,用附載焉。

  清代醫學,多重考古,當道光中,始譯泰西醫書,王清任著醫林改錯。以中國無解剖之學,宋、元後相傳臟腑諸圖,疑不盡合,于刑人時,考驗有得,參證獸畜。未見西書,而其說與合。光緒中,唐宗海推廣其義,證以內經異同,經脈奇經各穴,及營衛經氣,為西醫所未及。著中西匯通醫經精義,欲通其郵而補其缺。兩人之開悟,皆足以啟後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