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吳汝綸傳


  吳汝綸,字摯父,桐城人。少貧力學,嘗得雞卵一,易松脂以照讀。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進士,用內閣中書。曾國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嘗以漢禰衡相儗。旋調直隸,參李鴻章幕。時中外大政常決于國藩、鴻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綸手。

  尋出補深州,丁外內艱。服除,補冀州。其治以教育為先,不憚貴勢,籍深州諸村已廢學田為豪民侵奪者千四百餘畝入書院,資膏火。聚一州三縣高材生親教課之,民忘其吏,推為大師。會以憂去,豪民至交通禦史以壞村學劾奏,還其田。及蒞冀州,仍銳意興學,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輔。又開冀、衡六十裡之渠,泄積水於滏,以溉田畝,便商旅。時時求其士之賢有文者禮先之,得十許人。月一會書院,議所施為興革於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稱疾乞休。

  鴻章素重其人,延主蓮池講席。其為教,一主乎文,以為:「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國所獨優。語其實用,則歐、美新學尚焉。博物格致機械之用,必取資於彼,得其長乃能共競。舊法完且好,吾猶將革新之,況其窳敗不可複用。」其勤勤導誘後生,常以是為說。嘗樂與西士遊,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來請業。會朝旨開大學堂于京師,管學大臣張百熙奏薦汝綸加五品卿銜總教務,辭不獲,則請赴日本考學制。既至其國,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婦孺學子,皆備禮接款,求請題詠,更番踵至。旋返國,先乞假省墓,興辦本邑小學堂。規制粗立,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綸為學,由訓詁以通文辭,無古今,無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經子史、周、秦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諸文集,無不博求慎取,窮其原而竟其委。于經,則易、書、詩、禮、左氏、谷梁、四子書,旁及小學音韻,各有詮釋。于史,則史記、漢書、三國志、新五代史、資治通鑒、國語、國策皆有點校,尤邃於史記,盡發太史公立言微旨。于子,則老、莊、荀、韓、管、墨、呂覽、淮南、法言、太玄各有評騭,而最取其精者。于集,則楚辭、文選,漢魏以來各大家詩文皆有點勘之本。凡所啟發,皆能得其深微,整齊百代,別白高下,而一以貫之。盡取古人不傳之蘊,昭然揭示,俾學者易於研求;且以識夫作文之軌范,雖萬變不窮,而千載如出一轍。

  其論文,嘗謂:「千秋蓋世之勳業皆尋常耳,獨文章之事,緯地經天,代不數人,人不數篇,唯此為難。」又謂:「中國之文,非徒習其字形而已,綴字為文,而氣行乎其間,寄聲音神采于文外。雖古之聖賢豪傑去吾世邈矣,一涉其書,而其人之精神意氣若儼立乎吾目中。」務欲因聲求氣,凡所為抗墜、詘折、斷續、斂侈、緩急、長短、伸縮、抑揚、頓挫之節,一循乎機勢之自然,以漸於精微奧窔之域。乃有以化裁而致於用,悉舉學問與事業合而為一;而尤以瀹民智自強亟時病為兢兢雲。著有易說二卷、寫定尚書一卷、尚書故三卷、夏小正私箋一卷、文集四卷、詩集一卷、深州風土記二十二卷,及點勘諸書,皆行於世。

  汝綸門下最著者為賀濤,而同時有蕭穆,亦以通考據名。

  穆,字敬孚。縣學生。其學博綜群籍,喜談掌故,于顧炎武、全祖望諸家之書尤熟。複多見舊槧,考其異同,朱墨雜下。遇孤本多方勸刻,所校印凡百餘種。有敬孚類槁十六卷。

  濤,字松坡,武強人。光緒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目疾去官。初,汝綸牧深州,見濤所為反離騷,大奇之,遂盡授以所學,複使受學于張裕釗。濤謹守兩家師說,于姚鼐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之說,尤必以詞章為貫澈始終,日與學者討論義法不厭。與同年生劉孚京俱治古文,濤言宜先以八家立門戶,而上窺秦、漢;孚京言宜先以秦、漢為根柢,而下攬八家,其門徑大略相同。濤有文集四卷。

  孚京,字鎬仲,南昌人。有文集六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