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劉大櫆傳


  劉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桐城人。曾祖日燿,明末官歙縣訓導,鄉里仰其高節。其後累世皆為諸生,至大櫆益有名。始年二十余入京師,時方苞負海內重望,後生以文謁者不輕許與,獨奇賞大櫆。雍正中,兩登副榜,竟不獲舉。乾隆元年,苞薦應詞科,大學士張廷玉黜落之,已而悔。十五年,特以經學薦,複不錄。久之,選黟縣教諭,數年告歸。居樅陽江上不復出,年八十三,卒。

  大櫆修幹美髯,能引拳入口。縱聲讀古詩文,聆其音節,皆神會理解。桐城自方苞為古文之學,同時有戴名世、胡宗緒。名世被禍,宗緒博學,名不甚顯。大櫆雖遊苞門,傳其義法,而才調獨出,著海峰詩文集。姚鼐繼起,其學說盛行于時,尤推服大櫆。世遂稱曰「方劉姚」。

  宗緒,字襲參。康熙末,以舉人薦充明史館纂修。雍正八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監司業。少孤貧,母潘苦節,課之嚴而有法。感憤勵學,自經史以逮律曆、兵刑、六書、九章、禮儀、音律之類,莫不研窮。著易管、洪範皇極疑義、古今樂通、律衍數度衍參注、晝夜儀象說、歲差新論、測量大意、梅胡問答、九九淺說、正字通芟誤、正蒙解、大學講義、方輿考、南河北河論、膠萊河考、臺灣考、兩戒辨、苗疆紀事等書。自為詩文曰環隅集,古藻過大櫆。大櫆同邑門人自姚鼐外推王灼。

  灼,字濱麓。乾隆五十一年舉人,選東流教諭。嘗館于歙,與金榜、程瑤田及武進張惠言諸人相友善。一日見惠言黃山賦,曰:「子之才可追古作者,何必讬齊、梁以下自域乎!」惠言遂棄儷體為古文。灼所著悔生詩文鈔,鮑桂星為刊行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