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丁晏傳


  丁晏,字柘堂,江蘇山陽人。阮元為漕督,以漢易十五家發策,晏條對萬餘言,精奧為當世冠。道光元年舉人。晏以顧炎武雲梅賾偽古文雅密非賾所能為,考之家語後序及釋文、正義,而斷為王肅偽作。蓋肅雅才博學,好作偽以難鄭君。鄭君之學昌明於漢,肅為古文孔傳以駕其上,後儒誤信之。近世惠棟、王鳴盛頗疑肅作而未能暢其旨,特著論申辨之,撰尚書余論二卷。又以胡渭禹貢錐指能知偽古文,而不能信好古學,踵謬沿訛,自逞臆見。後之學者,何所取正?既為正誤以匡其失,複採獲古文,甄錄舊說,砭俗訂訛,斷以己意。期於發揮經文,無取泥古。引用前人說,各系姓氏於下,輯禹貢集釋三卷。

  生平篤好鄭學,於詩箋、禮注研討尤深。以毛公之學,得聖賢之正傳,其所稱道,與周、秦諸子相出入。康成申暢毛義,修敬作箋。孔疏不能尋繹,誤謂破字改毛。援引疏漏,多失鄭旨。因博稽互考,證之故書雅記,義若合符,撰毛鄭詩釋四卷。康成詩譜,宋歐陽氏補亡,今通志堂刊本訛脫踳駮。爰據正義排比重編,撰鄭氏詩譜考正一卷。以康成兼采三家詩,王應麟有三家詩考,附刊玉海之後,舛謬錯出,世無善本。乃蒐采原書,校讎是正,撰詩考補注二卷,補遺一卷。

  鄭氏注禮至精,去古未遠,不為憑虛臆說。迄今可考見者,如儀禮喪服注,多依馬融師說。士虞記中月而禫,注二十七月,依戴禮喪服變除。周禮大司樂鼓鞀,注依許叔重說,與先鄭不同。小胥縣鐘磬,注二八十六枚在一虡,依劉向五經要義。小宗伯注五精帝,依劉向五經通義。射人注稱今儒家,依賈侍中注。考工記山以章,注作獐,依馬季長注。禮記檀弓瓦不成味,注當作沫,依班固白虎通。王制大綏小綏,注當作緌,依劉子政說苑。玉藻元端朝日,鄭讀為冕,依大戴禮朝事義。祭法幽宗雩祭,鄭讀為禜,依許氏說文。鄭君信而好古,原本先儒,確有依據。凡此釋義,補孔之遺闕,皆前人未發之秘。疏通證明,燦若爟火。撰三禮釋注共八卷,又輯鄭康成年譜,署其堂曰「六藝」,取康成六藝論,以深仰止之思。然晏治經學不掊擊宋儒,嘗謂漢學、宋學之分,門戶之見也。漢儒正其詁,詁正而義以顯;宋儒析其理,理明而詁以精:二者不可偏廢。其于易,述程子之傳,撰周易述傳二卷;于孝經,集唐玄宗、宋司馬光、范祖禹之注,撰孝經述注一卷。

  尤熟於通鑒,故經世優裕。嘗與人論鈔弊,謂輕錢行鈔,必有利而無害。論禁洋煙,謂不禁則民日以弱,中國必疲,禁則利在所爭,外夷必畔。且禁煙當以民命為重,不當計利。立法當以中國為先,不當擾夷。後悉如其言。在籍時辦堤工,司賑務,修府城,浚市河,開通文渠中支,均有功於鄉里。

  咸豐三年,粵匪蔓延大江南、北,督撫檄行府縣,練勇積穀為守禦計。淮安以晏主其事,旋以事為人所劾,奉旨遣戌黑龍江,繳費免行。十年,撚匪擾淮安北關,晏號召團練,分佈要隘,城以獲全。十一年,以團練大臣晏端書薦,敘前守城績,由侍讀銜內閣中書加三品銜。

  晏少多疾病,迨長讀書養氣,日益強固。治一書畢,方治他書,手校書籍極多,必徹終始。光緒元年,卒,年八十有二。所著書四十七種,凡一百三十六卷,其已刊者為頤志齋叢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