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孔廣森傳


  孔廣森,字眾仲,曲阜人,孔子六十八代孫,襲封衍聖公傳鐸之孫,戶部主事繼汾之子。乾隆三十六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年少入官,性淡泊,躭著述,不與要人通謁。告養歸,不復出。及居大母與父喪,竟以哀卒,時乾隆五十一年,年三十五。

  廣森聰穎特達,嘗受經于戴震、姚鼐之門,經史、小學,沉覽妙解。所學在公羊春秋,嘗以左氏舊學湮于征南,谷梁本義汨于武子。王祖游謂何休志通公羊,往往為公羊疚病。其餘啖助、趙匡之徒,又橫生義例,無當於經,唯趙汸最為近正。何氏體大思精,然不無承訛率臆。於是旁通諸家,兼采左、穀,擇善而從,著春秋公羊通義十一卷,序一卷。凡諸經籍義有可通於公羊者,多著錄之。

  其不同于解詁者,大端有數事:謂古者諸侯分土而守,分民而治,有不純臣之義,故各得紀年於其境內。而何劭公謂唯王者然後改元立號,經書元年,為讬王于魯,則自蹈所雲反傳違戾之失。其不同一也。謂春秋分十二公而為三世,舊說「所傳聞之世」,隱、桓、莊、閔、僖也;「所聞之世」,文、宣、成、襄也;「所見之世」,昭、定、哀也。顏安樂以為:襄公二十三年「邾婁鼻我來奔」,雲「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又昭公二十七年「邾婁快來奔」,傳雲「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二文不異,同宜一世,故斷自孔子生後,即為「所見之世」,從之。其不同二也。謂桓十七年經無夏,二家經皆有夏,獨公羊脫耳。何氏謂:「夏者陽也,月者陰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所不敢言。其不同三也。謂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時,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譏,二曰貶,三曰絕。人情者:一曰尊,二曰親,三曰賢。此三科九旨。而何氏文諡例雲:「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雲:「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又異辭。」三科六旨也。又「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其不同四也。他如何氏所據間有失者,多所裨損,以成一家之言。又謂左氏之事詳,公羊之義長,春秋重義不重事。皆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其為說能融會貫通,使是非之旨不謬于聖人大旨,見自序中。儀徵阮元謂讀其書始知聖志之所在。

  又著有大戴禮記補注十四卷,詩聲類十三卷,禮學卮言六卷,經學卮言六卷,少廣正負術內外篇六卷。駢體兼有漢、魏、六朝、初唐之勝,江都汪中讀之,歎為絕手。然廣森不自足,作堂于其居,名曰「儀鄭」,自庶幾于康成。桐城姚鼐謂其將以孔子之裔傳孔子之學,雖康成猶不足以限之。惜奔走家難,勞思夭年,不充其志,藝林有遺憾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