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錢大昕傳


  錢大昕,字曉徵,嘉定人。乾隆十六年召試舉人,授內閣中書。十九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大考二等一名,擢右春坊右贊善。累充山東鄉試、湖南鄉試正考官,浙江鄉試副考官。大考一等三名,擢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二年,乞假歸。三十四年,補原官。入直上書房,遷詹事府少詹事,充河南鄉試正考官。尋提督廣東學政。四十年,丁父艱,服闋,又丁母艱,病不復出。嘉慶九年,卒,年七十七。

  大昕幼慧,善讀書。時元和惠棟、吳江沈彤以經術稱,其學求之十三經注疏,又求之唐以前子、史、小學。大昕推而廣之,錯綜貫串,發古人所未發。任中書時,與吳烺、褚寅亮同習梅氏算術。及入翰林,禮部尚書何國宗世業天文,年已老,聞其善算,先往見之,曰:「今同館諸公談此道者鮮矣。」

  大昕於中、西兩法,剖析無遺。用以觀史,自太初、三統、四分,中至大衍,下迄授時,朔望薄蝕,淩犯進退,抉摘無遺。漢三統術為七十余家之權輿,訛文奧義,無能正之者。大昕衍之,據班志以闡劉歆之說,裁志文之訛,二千年已絕之學,昭然若發蒙。大昕又謂:「古法歲陰與太歲不同,淮南天文訓攝提以下十二名,皆謂歲陰所在。史記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者,歲陰,非太歲也。東漢後不用歲陰紀年,又不知太歲超辰之法,乃以太初元年為丁醜歲,則與史、漢之文皆悖矣。」又謂:「尚書緯四游升降之說,即西法日躔最高、卑之說,宋楊忠輔統天術以距差乘躔差,減氣汎積為定積,梅文鼎謂郭守敬加減歲餘法出於此。但統天求汎積,必先減氣差十九日有奇,與郭又異,文鼎不能言。大昕推之同,凡步氣朔,必以甲子日起算,今統天上元冬至乃戊子日,不值甲子,依授時法當加氣應二十四日有奇,乃得從甲子起。今減去氣差,是以上元冬至後甲子日起算也。既如此,當減氣應三十五日有奇,今減十九日有奇者,去躔差之數不算也。求天正經朔又減閏差者,經朔當從合朔起算。今推得統天上元冬至後第一朔乃乙丑戌初二刻弱,故必減閏差而後以朔實除之,即授時之朔應也。」

  大昕始以辭章名,沈德潛吳中七子詩選,大昕居一。既乃研精經、史,於經義之聚訟難決者,皆能剖析源流。文字、音韻、訓詁、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以及古人爵裡、事實、年齒,了如指掌。古人賢奸是非疑似難明者,典章制度昔人不能明斷者,皆有確見。惟不喜二氏書,嘗曰:「立德立功立言,吾儒之不朽也。先儒言釋氏近於墨,予以為釋氏亦終於楊氏為己而已。彼棄父母而學道,是視己重于父母也。」

  大昕在館時,常與修音韻述微、續文獻通考、續通志、一統志、天球圖諸書。所著有唐石經考異一卷,經典文字考異一卷,聲類四卷,廿二史考異一百卷,唐書史臣表一卷,唐五代學士年表二卷,宋學士年表一卷,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藝文志四卷,三史拾遺五卷,諸史拾遺五卷,通鑒注辨證三卷,四史朔閏考四卷,吳興舊德錄四卷,先德錄四卷,洪文惠、洪文敏、王伯厚、王弇州四家年譜各一卷,疑年錄三卷,潛揅堂文集五十卷,詩集二十卷,潛揅堂金石文跋尾二十五卷,養新錄二十三卷,恒言錄六卷,竹汀日記鈔三卷。族子塘、坫,能傳其學。

  塘,字學淵。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改教職,選江甯府學教授。塘少大昕七歲,相與共學,又與大昕弟大昭及弟坫相切磋,為實事求是之學,於聲音文字、律呂推步尤有神解。著律呂古義六卷,據所得漢慮俿銅尺正荀勖以劉歆銅斛尺為周尺之非。謂周本八寸尺,不可以制律,律必用十寸尺,即昔人所雲夏尺。周因夏、商,夏、商因唐、虞,古律當無異度。又史記三書釋疑三卷,於律曆天官家言皆究其原本,而以他書疏通證明之。律書「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宮五、徵九」數語,注家皆不能曉,小司馬疑其數錯。塘據淮南子、太玄經證之,始信其確。又著泮宮雅樂釋律四卷,說文聲系二十卷,淮南天文訓補注三卷。其所作古文曰述古編凡四卷。卒,年五十六。

  坫,字獻之。副榜貢生。游京師,朱筠引為上客。以直隸州州判官于陝,與洪亮吉、孫星衍討論訓詁輿地之學,論者謂坫沉博不及大昕,而精當過之。嘉慶二年,教匪擾陝西,坫時署華州,率眾乘城,力遏其沖。城無弓矢,仿古為合竹強弓,厚背紙為翎,二人共發之,達百五十步;又以意為發石之法,石重十斤,達三百步:前後斃賊無算,城獲全。以積勞得末疾,引歸。著史記補注百三十卷,詳於音訓及郡縣沿革、山川所在。陝甘總督松筠重其品學,親至臥榻問疾,索未刊著述,坫取付之。曰:「三十年精力,盡於此書矣!」十一年,卒,年六十六。又有詩音表一卷,車制考一卷,論語後錄五卷,爾雅釋義十卷,釋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十經文字通正書十四卷,說文斠銓十四卷,新斠注地理志十六卷,漢書十表注十卷,聖賢塚墓誌十二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