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汪紱傳


  汪紱,初名烜,字燦人,婺源人。諸生。少稟母教,八歲,四子書、五經悉成誦。家貧,父淹滯江寧,侍母疾累年,十日未嘗一飽。母歿,紱走詣父,勸之歸。父曰:「昔人言家徒四壁,吾壁亦屬人。若持吾安歸?」叱之去。紱乃之江西景德鎮,畫碗,傭其間。然稱母喪,不禦酒肉。後飄泊至閩中,為童子師。及授學浦城,從者日進。聞父歿,一慟幾殆,即日奔喪,迎櫬歸。

  紱自二十後,務博覽,著書十余萬言,三十後盡燒之。自是凡有述作,凝神直書。自六經下逮樂律、天文、地輿、陣法、術數無不究暢,而一以宋五子之學為歸。著有易經詮義十五卷,尚書詮義十二卷,詩經詮義十五卷,四書詮義十五卷,詩韻析六卷,春秋集傳十六卷,禮記章句十卷、或問四卷,參讀禮志疑二卷,樂經律呂通解五卷,樂經或問三卷,孝經章句一卷。其參讀禮志疑多得經意,可與陸隴其書並存。

  紱之論學,謂學不可不知要。然所以得要,正須從學得多後,乃能揀擇出緊要處。謂易理全在象、數上乘載而來。謂書曆象、禹貢、洪範須著力去考,都是經濟。謂詩只依字句吟詠,意味自出。謂看周禮,須得周公之心,乃於宏大處見治體之大,於瑣屑處見法度之詳。謂春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謂「格物」之「格」訓「至」,如書言「格於上下」、「格於皇天」,皆「至到」之義。上文「致知」字為「推致」,則「格物」為「窮至物理」甚明。謂「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直是不可得聞,陸、王家因早聞性天,而未嘗了悟,又果于自信,遺害後人也。謂周子言「一」,言「無欲」,程子言「主一」,言「無適」,微有不同。周子所謂「一」者天也,所謂「欲」者人也。純乎天,不參以人,一者即無欲也。程子所謂「一」者事也,所謂「適」者心也。一其心於所事,而不強事以成心,無適之謂一也。當時大興朱筠讀其書,稱其信乎以人任己,而頡頑古人。其後善化唐鑒亦稱其功夫體勘精密,由不欺以至誠明。紱初聘于江,比歸娶,江年二十八矣。江嘗語諸弟子曰:「吾歸汝師三十年,未嘗見一怒言、一怒色也。」乾隆二十四年,卒,年六十八。子思謙,增生,毀卒。同縣餘元遴傳其學。

  元遴,字秀書。諸生。著有庸言、詩經蒙說、畫脂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