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莊亨陽官獻瑤傳


  莊亨陽,字複齋,靖南人。康熙五十七年進士,知山東濰縣。母就養,卒於途。歸而廬墓三年,自是未嘗一日離其父。乾隆初元,禮部尚書楊名時薦士七人,亨陽與焉,授國子監助教。當是時,上方鄉用儒術,尚書楊名時、孫嘉淦,大學士趙國麟咸以耆壽名德領太學事,相與倡明正學。六堂之長,則亨陽與安溪官獻瑤、無錫蔡德晉等,皆一時之俊。每朔望謁夫子,釋菜禮畢,六堂師登講座,率國子生以次執經質疑。旬日則六堂師分占一經,各於其書齋會講南北學,弦誦之聲,夜分不絕。都下號為「四賢、五君子」。

  遷吏部主事,外補德安府同知,擢徐州府。徐仍歲水災,亨陽相川澤,諮耆民,具方略,請廣開上游水道,以泄異漲,且告石林可危。未及施工而石林決,沛縣城將潰,民竄逃。亨陽駕輕舠行告父老曰:「太守來,爾民何往?」親率眾堵築,七日夜城完。在徐三年,兩遇大荒,勤賑事,幾不暇眠食。九年,遷按察司副使,分巡淮徐海道。亨陽通算術,及董河防,推究高深測量之宜,上書當路,大略謂:「淮、徐水患,在壅毛城鋪而徐州壞,壅天然減水壩而鳳、潁、泗壞,壅車邏、昭關等壩而淮、揚之上下河皆壞。宜開毛城鋪以注洪澤湖,則徐州之患息;開天然壩以注高、寶諸湖,則上江之患息;開三壩以注興、鹽之澤,則高、寶之患息;開範公堤以注之海,則興、鹽、泰諸州、縣之患息。」當路者頗韙其言,而未能用。

  京察,大臣當自陳。高宗命自陳者各舉一人自代。內閣學士李清植舉亨陽,時論以為允。勘淮海災過勞,以羸疾卒。卒之日,淮海諸氓罷巿奔走,樹幟哭而投賻。訥親巡江南,監司皆鞾袴跪迎,亨陽獨長揖,訥責問,曰:「非敢惜此膝於公,其如會典所無何?」訥默然。亨陽出巡,屬吏循故事餽殽,然一切勿拒,曰:「物以烹飪,卻之是暴天物而違人情也。」所從僕皆自飲其馬,或犒之,跽而辭曰:「公視奴輩為兒子,不告而受,於心不安。告公,公必命辭,是仍虛君惠也。」強之,皆伏地,誓指其心。其感人如此。

  ***

  官獻瑤,字瑜卿,安溪人。執業于漳浦蔡世遠、桐城方苞,稱高足弟子。亦以楊名時薦,補助教。甫入學,上事宜六條於其長。乾隆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充三禮館纂修,授編修。九年,典試浙江。尋提督廣西、陝甘學政,遷洗馬。在關中求得宋張載二十余代孫,囑其邑學官教之。識韓城王傑于諸生,以為大器,果如其言。獻瑤少孤,事母孝。自陝甘任滿歸,乞侍養。奉母二十餘載,母年九十乃終。撫愛諸子弟,修大小宗祠,增祭器,考禮經,遵時制以定儀式,立鄉規以教宗人,置義租以恤親族之貧者。卒,年八十。著讀易偶記三卷,尚書偶記三卷,尚書講槁,思問錄一卷,讀詩偶記二卷,周官偶記二卷,儀禮讀三卷,喪服私鈔並雜記一卷,春秋傳習錄五卷,孝經刊誤一卷,文集十六卷,詩集二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