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高愈傳


  高愈,字紫超,無錫人,明高攀龍之兄孫也。十歲,讀攀龍遺書,即有向學之志。既壯,補諸生。日誦遺經及先儒語錄,謹言行,嚴取捨之辨,不尚議論。嘗曰:「士求自立,須自不忘溝壑始。」事親孝,居喪,不飲酒食肉,不內寢。晚年窮困,餟粥七日矣,方挈其子登城眺望,充然樂也。儀封張伯行巡撫江蘇,延愈主東林書院講會,愈以疾辭。平居體安氣和,有忿爭者,至愈前輒愧悔。鄉人素好以道學相詆諆,獨於愈,僉曰:「君子也。」顧棟高嘗從愈遊,說經娓娓忘倦。年七十八,卒。嘗撰朱子小學注,又所著有讀易偶存、春秋經傳日鈔、春秋類、春秋疑義、周禮疏義、儀禮喪服或問。東林顧、高子弟顧樞、高世泰等,鼎革後尚傳其學。

  初,世泰為攀龍從子,少侍講席,晚年以東林先緒為己任,葺道南祠、麗澤堂于梁谿,一時同志恪遵遺規。祁州刁包等相與論學。學者有南梁、北祁之稱。大學士熊賜履講學出世泰門下,儀封張伯行、平湖陸隴其亦嘗至東林講學。賜履、隴其自有傳。

  顧培,字畇滋,無錫人。少從宜興湯之錡學,幡然悔曰:「道在人倫庶物而已。」之錡歿,有弟子金敞。培築共學山居以延敞,晨夕講會。遵攀龍靜坐法,以整齊嚴肅為入德之方。默識未發之中,篤守性善之旨。晚歲,四方來學日眾。張伯行頗疑靜坐之說,培往復千言,暢高氏之旨。

  彭定求,字勤止,又字南畇,長洲人。父瓏授以梁谿高氏之學,又嘗師事湯斌。康熙二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曆官國子監司業、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前後在翰林才四年,即歸裡不復出。作高望吟七章,以慕七賢。七賢者,白沙、陽明、東廓、念菴、梁谿、念台、漳浦也。又著陽明釋毀錄、儒門法語、南畇文集。嘗與門人林雲翥書雲:「有原進於足下者有二:一曰無遽求高遠而略庸近。子臣弟友,君子之道。至聖以有餘不足為斤斤,孟子以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然則舍倫常日用事親從兄之事不為,而鉤深索隱,以為聖人之道有出於人心同然之外者,必且流於異端堅僻之行矣。一曰無妄生門戶異同之見,騰口說而遺踐履。朱子之會於鵝湖也,傾倒于陸子義利之說,此陽明拔本塞源之論,致良知之指,一脈相承。其因時救弊,乃不得已之苦衷,非角人我之見。僕詠遺經,蕩滌瑕滓,因有儒門法語。足下有志聖賢,當以念台劉子人譜、證人會二書入門,且無嘵嘵于紫陽、姚江之辨也。」定求卒年七十有八。其孫啟豐官兵部尚書,自有傳。

  啟豐子紹升,頗傳家學,述儒行,有二林居集。然彭氏學兼朱、陸,識兼頓漸,啟豐、紹升頗入於禪。休甯戴震移書紹升辨之。紹升又與吳縣汪縉共講儒學。縉著三錄、二錄,尊孔子而遊乎二氏。此後江南理學微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