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黃宗漢傳


  黃宗漢,字壽臣,福建晉江人。道光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兵部主事,充軍機章京。曆員外郎、郎中,遷禦史、給事中。二十五年,出為廣東督糧道,調雷瓊道,曆山東、浙江按察使。咸豐初,巡撫吳文鎔薦宗漢可重用,遷甘肅布政使。二年,擢雲南巡撫,未之任,調浙江。值試辦海運,湖郡漕船淺滯,改留變價,虧銀三十余萬兩,布政使椿壽情急自縊。宗漢疏請原米隨新漕運京,允之。

  三年,粵匪犯江寧,調浙江兵二千名赴援。江甯尋陷,宗漢赴嘉興、湖州籌防,疏言不可僅於本境畫疆而守。於是分兵赴江蘇、安徽境內協防,詔嘉其妥協。尋上海匪起陷城,請海運改于劉河受兌。時江南大營需餉甚钜,宗漢貽書向榮,通盤籌算,請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確定每月額數。榮據以上聞,文宗韙之。四年,特詔褒宗漢辦理防務、海運,及本境治匪、察吏,精詳無瞻顧,深堪嘉尚,特賜禦書「忠勤正直」扁額,勉其慎終如始,以成一代良臣。

  擢四川總督。給事中張修育疏言:「宗漢治浙,佈置合宜,未可更易。」詔不允。會因數月未奏事,降旨詢問,以疾為言,詔斥之,議降三級調用,加恩降二品頂戴,仍留總督任。五年,馬邊夷匪為亂,平之。遵旨遣松潘鎮總兵德恩以兵二千援荊州,又調兵四千赴貴州剿苗,並協餉十萬兩。六年,複因久無奏報,命將軍樂斌查奏,以痰疾聞,下部議降調,命來京另候簡用。補內閣學士,兼署刑部侍郎、順天府尹。

  廣東軍事起,葉名琛被擄,授宗漢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時廣州為英人所踞,巡撫柏貴在城中為所脅制。民團四起,文宗因徐廣縉等前拒英人入城,賴紳民之力,欲複用之,命在籍侍郎羅惇衍、京卿龍元僖、給事中蘇廷魁治團練。惇衍等號召鄉團,得數萬人,戒期攻城,卒無功;又禁華人不得受雇為洋人服役以困之。

  八年春,各國遣人赴江蘇投書致京師大學士訴粵事,請遣大臣至上海會議;且言逾期即赴天津。詔仍回廣東候宗漢查辦,而英、俄兩國兵船已泊吳淞。宗漢過江蘇,總督何桂清堅留在上海開議,宗漢不可,遽去;取道浙、閩,調兵不可得。及至廣東,敵兵已犯天津。宗漢駐惠州,惟恃聯絡民團,出示空言激勵,為英人所禁格,不能遍及。既而天津和約成,俟償款六百萬兩分年交畢,始退出廣州,粵民愈憤。英領事宣佈和議,新安鎮鄉勇殺其張示者數人,遂發兵陷新安。民團大舉攻城,初勝終挫,懸賞格購洋官首,亦僅時伺隱僻,有所殺傷而已。宗漢外怵強敵,內畏民嵒,不能有所措施。泊大學士桂良等至上海議稅則及換約事宜,將與商交還廣州,向宗漢詢近狀,輒不答。而英人以既議和,民團複相仇殺,來相詰問,且揭團紳告示載諭旨有異,必欲去宗漢及三團紳。桂良等疏聞,詔責宗漢捕偽造諭旨之人,罷其通商大臣,改授何桂清。英使額羅金猶不愜,遽率艦赴廣東。九年,遂複有天津之役。

  尋調宗漢四川總督,召至京,改以侍郎候補。十年,署吏部侍郎,尋實授。四川京官呈請飭赴四川督辦團練,不許。

  宗漢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交結。十一年,穆宗即位,載垣等獲罪。少詹事許彭壽疏劾宗漢與陳孚恩、劉昆並黨肅順等,蹤跡最密。詔曰:「黃宗漢本年春赴熱河,危詞力阻回鑾。迨皇考梓宮將回京,又以京城可慮,遍告于人,希冀阻止。其意存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聲名品行如此,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屬僚?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軟媚者戒。」並追奪前賜禦書「忠勤正直」扁額。同治三年,卒。

  ***

  論曰:當道、鹹之間,海禁大開,然昧於外情,朝野一也。粵民身創夷患之深,目擊國威之墮,憤懼交乘,遂因拒入城一事,釀成大釁。朝廷誤信民氣可用,而不知虛聲之不足恃也。徐廣縉操縱有術,幸安一時;葉名琛狃於前事,驕愎致敗,宜哉。黃宗漢依違貽誤,終以依附權要被譴。廣縉在粵東剿平羅鏡匪有功,及代賽尚阿督師,軍事已壞,旁皇失措,咎無可辭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