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湯金釗傳


  湯金釗,字敦甫,浙江蕭山人。嘉慶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三年,入直上書房。金釗端謹自持,宣宗在潛邸,甚敬禮之。母憂服闋,擢侍講,督湖南學政。累遷內閣學士。二十一年,複直上書房。典江南鄉試,留學政,詔勉以訓士不患無才,務培德,經學為本,才藻次之。金釗闡揚詔旨,通誡士子。會匪以禍福煽惑鄉愚,金釗著福善辨,刊發曉諭。徐州俗悍,武生不馴者,繩之以法。遷禮部侍郎,任滿,仍直上書房。

  宣宗即位,調吏部,益鄉用。時用尚書英和議,命各省查州縣陋規,明定限制。金釗疏言:「陋規皆出於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為例所應得,勢必明目張膽,求多於例外,雖有嚴旨,不能禁矣。況名目碎雜,所在不同,檢察難得真確,轉滋紛擾。無論不當明定章程,亦不能妥立章程也。吏治貴在得人,得其人,雖取於民而民愛戴之,不害其為清;非其人,雖不取於民而民嫉仇之,何論其為清?有治人無治法,惟在督撫舉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會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釗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諍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無傷於政體,不勝欣悅!」予議敘。

  道光元年,兼署戶部侍郎。兩江總督孫玉庭以南漕浮收不能盡去,議請八折徵收,學政姚文田、禦史王家相皆奏言不可。金釗既同部臣議覆,複疏爭曰:「康熙中奉永不加賦之明詔,此大清億萬年培養國脈之至計也。前有議加耗米及公費銀者,戶部以事近加賦議駁。今准其略有浮收,不肖者益無顧忌,而浮收且多於往日,雖告以收逾八折即予嚴參,然前此逾額者何嘗不幹嚴譴,卒不聞為之減少,獨於新定之額,恪遵而不敢逾,此臣之所不敢信也。在督撫奏定之後,不慮控告浮收;在州縣縱有發覺,又將巧脫其罪。是限制仍同虛設,徒為盛朝開加賦之端,臣竊惜之!」疏入,下江、浙督撫妥議,事乃寢。尋以吏部事繁,罷直上書房。典江南鄉試,道經銅山,見運河支渠為黃流淤塞,歲苦潦,回京奏請疏濬,如議行。二年,典會試,調戶部,父憂歸。六年,服闋,署禮、工二部及倉場侍郎,仍直上書房,授皇長子奕緯讀。實授戶部侍郎。七年,連擢左都禦史、禮部尚書、上方倚畀,迭命赴山西、直隸、四川、湖北、福建鞫獄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所至持法明慎,悉當上意。充上書房總師傅,調吏部尚書。十一年,皇長子遘疾不起,忌者因以激上怒,罷總師傅,降兵部侍郎。逾兩年,複自左都禦史授工部尚書,轉吏部。連典江南、順天鄉試。十六年,陝西巡撫楊名颺被劾,命偕侍郎文慶往按,暫署巡撫;又往四川按事,名颺複與臬司互訐,得其冒工庇屬狀,劾罷。會京察,以奉使公明,予議敘。又赴張家口、太原鞫獄。十八年,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仍調吏部。

  十九年,命按事安徽、江蘇、浙江。自禁煙議起,海疆久不靖。林則徐既罷,琦善主撫,複不得要領。金釗素不附和議,與穆彰阿等意齟齬。一日召對,上從容問廣東事可付諸何人,金釗以林則徐對,上不悅。至二十一年,事且益棘,詔予則徐四品卿銜赴浙江軍營,亦未果用之。未幾,有吏部司員陳起詩規避倉差,金釗還其呈牘禁勿遞,為所訐,坐降四級調用。逾年,授光祿寺卿。以衰老乞罷,住京養屙,許以二品頂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二十九年,皇太后之喪,具疏上慰,賜頭品頂戴。咸豐四年,重宴鹿鳴,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詔以尚書例賜恤,諡文端。

  金釗自為翰林,布衣脫粟,後常不改。當官廉察,負一時清望,雖被排擠,卒以恩禮終。子修,通政司副使。

  ***

  論曰:阮元由詞臣出膺疆寄,竟殄海寇;開府粵、滇,綏邊之績,並有足稱;晚登宰輔,與樞臣曹振鏞異趣,惟以文學裁成後進,世推耆碩。汪廷珍、湯金釗正色立朝,清節並著;金釗雖以直言被擯,宣宗終鑒其忠誠,易名曰「端」,胥無愧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