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裴幰度傳


  裴幰度,字晉武,山西曲沃人。少為諸生,工詩,能書畫。入貲為主事。康熙三十五年,授刑部主事。洊擢戶部郎中。四十九年,授雲南澂江知府,調廣南。以大計入覲,聖祖聞其能詩,命題應制,稱旨。五十五年,遷河東鹽運使,尋改兩浙。海甯築塘,巡撫徐元度檄幰度董其事。潮大至,撼塘,塘欲裂,幰度據地坐督役力護,久之乃定。幰度自是中濕,病重膇,終其身。五十九年,遷湖北按察使。六十年,遷貴州布政使。

  雍正元年,擢江西巡撫。九江舊設關榷稅,後徙湖口。湖口當江、湖沖,水急,商舟時覆溺。幰度疏言:「九江舊關,上有龍開河、官牌夾,下有老鶴塘、白水港,地勢寬平,泊舟安穩。離湖四十裡曰大姑塘,為商舟所必經,水漲則有女兒港、張家套,皆可泊舟;水落則平湖一線,夾岸泥沙,無風濤礁石之險。請仍移關九江,而于大姑塘設口分抽。」上令會同總督查弼納料理。南昌、袁州、瑞州三府賦額,明沿陳友諒之舊,視他府偏重。順治間、減袁、瑞二府賦額,而南昌未及。幰度疏言:「常賦未易屢更,同省實難歧視。請將南昌賦額視袁、瑞二府同予核減。」下部議減南昌浮額七萬五千五百兩有奇。

  福建、廣東流民入江西,就山結棚以居,蓺靛葉、煙草,謂之「棚民」,往往出為盜。萬載溫上貴、甯州劉允公等,皆以棚民為亂,幰度捕治論如律。上令編保甲,幰度疏言:「棚民良莠淆雜,去留無定,或散居山箐,或為土民傭工墾地。臣飭屬嚴察,凡萬五千餘戶,編甲造冊,按年入籍。」上獎勉之。上聞江西裡長催徵累民,民多尚邪教,諭幰度禁革。幰度疏言:「臣察知裡長累民,已勒石永禁,令糧戶自封投櫃。距城較遠畸零小戶,原輪雇交納者聽其便,仍嚴防不得幹累。邪教自當捕治,醫蔔星相往往假其術以惑民,雖非邪教,亦當以時嚴懲。」上深嘉之。

  總督查弼納議開廣信封禁山,諭幰度酌度。幰度疏言:「封禁山舊名銅塘山,相傳產銅,然有名無實,故自明封禁至今。順治間有議采木者,郡縣力陳不便,勒碑永禁。臣揆查弼納意,或以棚民巢穴在此山中,故為破巢搗穴之計。此山荊榛充塞,稔毒滋藏,並非有梗化頑民盤踞在內。臣詳度此山開則擾累,封則安寧,成案俱存,確有可據。」諭曰:「當開則不得因循,當禁則不宜依違。但不存貪功之念,實心為地方興利除害,何事不可為?在卿等秉公相度時宜而酌定之。」仍封禁如初。

  四年,遷戶部侍郎,擢左都禦史。上遣侍郎邁柱勘江西諸州縣倉穀,命幰度留任。邁柱疏言:「倉穀虧空甚多,例定谷一石折銀二錢,州縣交代,按此數接收,不敷糴補。」上奪幰度及歷任布政使張楷、陳安策官,命以所存摺價買穀還倉。十年,事畢,釋還裡。乾隆五年,卒。

  子宗錫,入貲為同知。十五年,授山東濟南同知,屢遷轉。二十八年,授直隸霸昌道,遷直隸按察使。疏言:「古北口外山場產菠蘿樹,此即橡樹,葉可飼蠶。臣在濟東,飭屬通栽,頗有成效。請令用東省養蠶法,廣栽試養。」命交總督方觀承試行。三十二年,以母憂去官。宗錫在任,誤應驛站車馬,部議當降調。總督楊廷璋諮部,言宗錫當自行檢舉。上諭曰:「宗錫,朕知其為人,頗可造就。按察使管理驛站,偶有一二誤應,原屬公過。今已丁憂,安得自行檢舉?廷璋乃令作此趨避,愛之適以害之也。」三十五年,宗錫服將闋,仍授直隸按察使。

  俄擢安徽布政使,就遷巡撫。疏言:「安慶瀕江舊有漳葭港,上通潛山、太湖、望江三縣,下達江,漕艘商舶往來停泊,淤久漸成平陸。前巡撫張楷于上游別開新河,地高水急,重載逆上,遇風每虞覆溺。請仍濬漳葭港故道。」命總督高晉履勘,如宗錫議行。又疏言:「鳳、泗所屬州縣,高地宜多作池塘,低地宜厚築圩圍,以備灌溉、資捍禦。鳳陽地多高岡曠野,不宜五穀,令視土宜種樹。」諭獎其留心本務。

  四十年,調雲南。旋命署貴州。疏言:「貴州地處邊圉,請敕部撥銀三十萬貯司庫。」從之。又疏請增設鎮遠稅口,上嚴斥不許。又疏言:「貴州額輸京師及湖廣白鉛歲七百余萬斤,鉛廠僅三處,年久產絀。臣察知松桃廳巴壩山、遵義縣新寨產鉛,近水次,已飭設廠,歲各得鉛百余萬斤。分撥京師、湖廣,歲節省運費銀四萬三千有奇。」得旨嘉允。又疏言:「貴州古州有牛皮大箐,亙數百里,列屯置軍,應將箐內平曠之土開墾成田,寓防于屯,安屯養軍。丹江雷公院地平衍,可墾四五百畝,歐收、甬荒高箐二地畸零,可墾三四百畝,應令附近震威堡屯軍派撥試墾,並于丹江營移撥千總一、兵五十,入箐設卡駐守。」時上已命宗錫還雲南,命交後政圖思德如所議行。四十四年,以病乞解任。旋卒,賜祭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