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多弘安佟國聘傳


  多弘安,字君修,直隸阜城人。順治五年,選拔貢生。康熙初,授廣東靈山知縣。兵後荒殘,居無衙舍。弘安請免積年逋賦,招撫流移,捐給牛種,民得安耕稼。葺城垣,創學宮,繕官廨,捕除盜賊,靈山大治,士民刊石紀其績。七年,遷奉天承德知縣。旗、民抗法者,送部懲治,皆懾服。十年,擢陝西延安靖邊同知。十六年,補江南淮安山盱河務同知。時高堰長堤潰決,淮水注寶應、高郵,不復出清口敵黃。黃水直注裡河,運道淤淺,複隨淮入堰,無由會清口下雲梯關入海,近海口盡淤墊。弘安與河督靳輔籌策築高堰,束淮敵黃,治爛泥淺諸故道,導清水入裡河,運道乃通。修築兩岸及河口清江大閘,與淮工相表裡。清河達雲梯關數百里,葭葦榛蕪,壅塞故道。用以水攻沙法,塞周橋、高澗諸閘,使清淮無旁泄,蓄全力攻積沙。十七年,大雨,淮盛漲,與黃併入海。治淮、治黃、治運,並收成效。十九年,擢淮安知府。二十年,擢淮揚道。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時方議浚下河、治高堰。弘安入覲,疏陳:「高堰宜急治,無論下河開浚與否。治堰法,砌石先安地釘,湖底水深,費帑甚繁。如用板若掃,水勢蕩掣,尤易摧殘。惟密釘排椿,內實以碎石,庶可敵風浪,省金錢。十餘年後,黃河刷深,則湖、河水俱卑,高堰既固,下河亦漸就理。」二十八年,遷江西布政使,乞歸。後值黃、運兩河潰溢,起用弘安。會病卒,祀靈山名宦。

  ***

  佟國聘,字君莘,奉天人。以蔭生補吏部筆帖式。康熙十年,授江南碭山知縣,縣當黃河沖,研求治河方略。擢歸仁堤同知,調宿桃同知。擢貴州平遠知府,河督靳輔疏留任,十餘年倚如左右手。塞楊家莊、蕭家渡決口,建朱家堂、溫家廟二石壩,浚白洋引河九道,築黃河南、北兩岸堤,浚中河,靡役不從。久之,擢山東濟寧道副使。道地為漕運樞紐,恤夫役,減苛稅,除冗費,能舉其職。複調監督高堰工程。三十八年,卒於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