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佛尼埒傳


  佛尼埒,科奇理氏,滿洲鑲紅旗人,世居瓦爾喀。父索爾和諾,少孤,兄瑚裡納撫之成立,後為仇所害,索爾和諾手刃之,祭兄墓。崇德三年,來歸。從伐明,攻河間,戰死,授牛錄章京世職。

  佛尼埒襲職。授西安駐防牛錄額真,進二等阿達哈哈番。康熙初,累擢西安副都統。十三年春,從將軍瓦爾喀道四川討吳三桂。入棧道,聞四川叛附三桂,譚弘據陽平關。從瓦爾喀自野狐嶺進兵,斬三千餘級。進朝天關,屢擊敗敵軍。總兵吳之茂以保寧叛,移師往討之,弗克,鑿壕塹與相持。之茂出劫略陽糧艘,截槐樹驛運道。我師餉不繼,還漢中。之茂要於中途,與總兵王懷忠擊之,敗走。

  其冬,提督王輔臣叛,連陷平涼、秦州。十四年,擢西安將軍,加振武將軍銜。命與貝勒洞鄂進討輔臣將高鼎,以四千人屯關山河岸,偕穆占整師與戰,破其壘;逐北,又敗之渭河橋,進薄秦州。壘未定,賊乘我不備,開壁出戰。佛尼埒督軍遮擊,賊不敢犯。旋攻克東西二關。賊數千掠仙逸關,佛尼埒慮斷餉道,分兵往援。賊逾山走,追躡之,殺其黨且盡,遂率師趨隴州。賊縱火焚山澤,佛尼埒曰:「是欲燒絕我輓運道也。若不增兵策應,軍食何賴焉?」因暫駐隴州。

  時師攻秦州久未下,而四川及平涼諸寇挾萬餘人赴救,城寇與應者亦八千餘。佛尼埒亟還師與諸軍合,偕內大臣坤連敗賊眾,擒其將李國棟等,殪其眾三千餘。州城複,以次下禮縣、西和、清水、伏羌諸城。漢中運道阻,軍大饑。將軍席卜臣還西安,上命佛尼埒領兵開棧道,規漢中,緣塗擊賊,皆潰竄。十五年,之茂欲為輔臣援,再犯秦州。佛尼埒與護軍統領傑殷議繞賊後,絕其運道,複靜寧。大將軍圖海下平涼,之茂遁。又與傑殷乘夜追擊,及之牡丹園,遂克祁山堡。之茂僅以十餘騎走。

  十六年,追論自保甯退還漢中諸罪,降世職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削振武將軍銜,仍署西安將軍。十七年,與吳丹等敗敵于牛頭山、於香泉,率師駐守寶雞,堅扼棧道諸隘。寇屢至,屢敗之。十八年,從大將軍圖海征興安,寇阻梁河關。佛尼埒領兵先驅,濟乾玉河,拔之。興安下。十九年,潼川降,並複鹽亭、中江、射洪諸縣。再敗寇豹子山,克瀘州。冬,吳世璠將胡國柱自敘州擾永寧,詔授建威將軍討之。二十年,克馬湖。世璠將宋國輔等以永寧降。國柱亦棄敘州遁,上命佛尼埒守之。尋命還鎮漢中。二十一年,卒。乾隆初,追諡恭靖。子托留,襲世職,官至黑龍江將軍。額倫特,別有傳。

  坤,那木都魯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居綏芬,隸瓦爾喀部。父伊訥克,太宗伐瓦爾喀,先眾降。坤事太宗,洊擢一等侍衛,兼管牛錄事。太宗伐明,圍松山。明總兵曹變蛟乘夜犯禦營,迫正黃旗營門。諸侍衛及親軍等皆散列門左右,坤獨當門,力戰卻敵。上嘉其勇,賜號「巴圖魯」,賚白金四百,授一等甲喇章京世職。

  世祖朝,累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尋以遣祭昭陵辭未往,扈蹕南台不入直,又娶女子已賜配者為妻,論罪當死,上寬之,奪官,仍留世職侍衛。順治十一年,從靖南將軍珠瑪喇下廣東,命署固山額真。破明將李定國於新會,逐至橫州江岸,斬馘無算。擢內大臣。康熙十二年,獎先朝諸舊臣,坤加太子太保。

  吳三桂反,授振武將軍,帥師駐汝寧。王輔臣叛,命移師西安。十四年,又命偕副都統翁愛等進駐漢中,輔臣毀鳳縣偏橋絕運道,又斷棧道,阻漢中聲援。詔趣坤援漢中,次寶雞,以道阻未克進。命罷將軍,以內大臣從軍。秦州既複,朝議規複漢中,以坤守潼關。

  十八年,上念坤已老,召還。追論漢中逗留狀,當奪官、削巴圖魯號。上曰:「巴圖魯號太宗所賜,其勿削!但奪官。」仍留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二十四年,授散秩大臣,並諭年衰不能朝,聽家居。二十六年,卒。

  鄂泰,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世居蘇完。國初來歸,以軍功累進二等阿達哈哈番。順治間,授盛京禮部理事官,坐事黜,並奪世職,旋複起。康熙初,洊擢盛京副都統。王輔臣叛,大將軍貝勒洞鄂西討,命鄂泰率盛京兵千來京備徵發。十四年,授建威將軍,率所部兵駐太原。尋命赴西安參贊洞鄂軍務,以建威將軍印授副都統吳丹。鄂泰與副都統阿爾瑚屯寶雞,賊出棧道攻九龍山,鄂泰督兵縱擊,盡殪之。輔臣所署置總兵任德望率兵及倮倮七千餘屯益門鎮,鄂泰分兵九路進擊,自巳至未,破七壘。德望以百騎遁,驍騎校韓楚漢射中其股,乃降。十五年,複捕餘賊紅崖堡。十八年,卒,追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吳丹,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葉赫金台石曾孫也。康熙初,以一等侍衛同學士郭廷祚視淮安河決。十三年,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討吳三桂,吳丹奉使軍中,宣諭機宜。王輔臣叛,命署副都統,從鄂泰駐太原。旋覆命署建威將軍,移師潼關。十五年,從大將軍圖海征平涼,擊賊虎山墩,輔臣乞降,吳丹率數騎入城,安撫降人。

  十七年,授護軍統領。時漢中、興安尚為三桂兵所據,上趣圖海進軍,以吳丹參贊軍務,戰于牛頭山、香泉,屢破賊。圖海入覲,命仍佩建威將軍印,暫統大兵。旋從圖海徇鎮安,偕將軍佛尼埒戰於火神崖,破賊,渡乾玉河,克梁河關,遂復興安。上命圖海還駐鳳翔,分兵畀吳丹,與將軍王進寶下四川,為後繼。十九年,與進寶擊賊蟠龍、錦屏諸山,大破之,遂複保寧,獲三桂將吳之茂等。時將軍趙良棟亦複成都,吳丹與佛尼埒分兵取順慶、重慶,並下達州、東鄉、太平諸州縣。詔取瀘州,趨雲南。吳丹複從佛尼埒戰於豹子山,破瀘州賊。會永寧複為賊得,仁懷亦不守,良棟劾吳丹不急赴援,解將軍印還漢中。事定,還京,王大臣等議罪,奪職。尋授三等侍衛兼佐領。

  二十九年,喀爾喀台吉額爾克阿海等為亂,噶爾丹亦犯邊,命從大將軍裕親王討之,戰于烏闌布通,噶爾丹敗走。裕親王命吳丹與參領色爾濟、博爾和岱詗噶爾丹所在,知遠去已數日,乃還。途值喀爾喀叛者,並遇害,贈散秩大臣,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