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大理寺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左、右二寺,各寺正一人,(正六品)寺副二人,(從六品,後革右寺副一人。)評事四人。(正七品。初設右評事八人,後革四人。)

  卿,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少卿、寺丞贊之。左、右寺分理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問獄訟,皆移案牘,引囚徒,詣寺詳讞。左、右寺寺正,各隨其所轄而覆審之。既按律例,必複問其款狀,情允罪服,始呈堂准擬具奏。不則駁令改擬,曰照駁。三擬不當,則糾問官,曰參駁。有牾律失入者,調他司再訊,曰番異。猶不愜,則請下九卿會訊,曰圓審。已評允而招由未明,移再訊,曰追駁。屢駁不合,則請旨發落,曰制決。凡獄既具,未經本寺評允,諸司毋得發遣。誤則糾之。

  初,吳元年置大理司卿,秩正三品。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凡諸司刑名、錢糧,有冤濫隱匿者,稽其功過以聞。尋亦革。(洪武三年置磨勘司,設司令、司丞。七年增設司令一人,司丞五人,首領官五人,分為四科。十年革。十四年複置磨勘司,設司令一人,左、右司丞各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二十年複罷。)十四年,複置大理寺,改卿秩正五品,左、右少卿從五品,左、右寺丞正六品。其屬,左、右寺正各一人,寺副各二人,左評事四人,右評事八人。又置審刑司,共平庶獄。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審刑司複詳議之。(審刑司設左、右審刑各一人,正六品;左、右詳議各三人,正七品。)十七年,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審刑司、五軍斷事官署於太平門外,名其所曰貫城。十九年罷審刑司。二十二年複,卿秩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丞三人,正五品。其左、右寺官如故。)二十九年又罷,盡移案牘於後湖。建文初複置,改左、右寺為司,寺正為都評事,寺副為副都評事,司務為都典簿。(司務,洪武二十六年置。)成祖初,仍置大理寺,其左、右寺設官,複如洪武時。又因左、右二寺評事多寡不等,所治事亦繁簡不均,以二寺評事均分,左、右各六人,如刑部、都察院十二司道,各帶管直隸地方審錄。(初,太祖設左評事四員,分管在京諸司及直隸衛所、府州縣刑名。右評事八員,分管在外十三布政司、都司、衛所、府州縣刑名。)永樂二年,仍復舊。後定都北京,又改分寺屬。(兩京、五府、六部、京衛等衙門刑名,屬左寺。順天、應天二府,南、北直隸衛所、府州縣並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衛所刑名,屬右寺。)弘治元年,裁減右評事四人。(時天下罪囚,類不解審,右寺事顧簡于左寺。)萬曆九年,更定左、右寺分理天下刑獄。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貴州六司道,左寺理之。江西、陝西、河南、山西、湖廣、廣西、雲南七司道,右寺理之。以能按律出人罪者為稱職。(大理寺之設,為慎刑也。三法司會審,初審,刑部、都察院為主,覆審,本寺為主。明初,猶置刑具、牢獄。弘治以後,止閱案卷,囚徒俱不到寺。)司務典出納文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