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大雩 |
|
明初,凡水旱災傷及非常變異,或躬禱,或露告于宮中,或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廟、陵寢及社稷、山川,無常儀。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禦制祝文,躬祀南郊及山川壇。次日,祀社稷壇。冠服淺色,鹵簿不陳,馳道不除,皆不設配,不奏樂。九年,帝欲於奉天殿丹陛上行大雩禮。夏言言:「按《左傳》『龍見而雩』。蓋巳月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為百穀祈膏雨也。《月令》:『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通典》曰:『巳月雩五方上帝,其壇名雩,禜於南郊之傍。』先臣丘浚亦謂:『天子于郊天之外,別為壇以祈雨者也。後世此禮不傳,遇有旱,輒假異端之人為祈禱之事,不務以誠意感格,而以法術劫制,誣亦甚矣。』浚意欲於郊傍擇地為雩壇,孟夏後行禮。臣以為孟春既祈谷矣,苟自二月至四月,雨暘時若,則大雩之祭,可遣官攝行。如雨澤愆期,則陛下躬行禱祝。」乃建崇雩壇於圜丘壇外泰元門之東,為制一成,歲旱則禱,奉太祖配。 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樂正習盛樂、舞皇舞。蓋假聲容之和,以宣陰陽之氣。請于三獻禮成之後,九奏樂止之時,樂奏《雲門之舞》。仍命儒臣括《雲漢》詩詞,制《雲門》一曲,使文武舞士並舞而歌之。蓋《雲門》者,帝堯之樂,《周官》以祀天神,取雲出天氣,雨出地氣也。且請增鼓吹數番,教舞童百人,青衣執羽,繞壇歌《雲門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儀,視祈穀禮。又言:「大雩乃祀天禱雨之祭。凡遇亢旱,則禮部於春末請行之。」帝從其議。 十七年,躬禱於壇,青服。用一牛,熟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