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河南(3)


  光州,洪武初,以州治定城縣省入。四年二月改屬中都臨濠府。十三年仍來屬。(北有淮水。又南有潢水,北流入淮水。西南有陰山關。)西北距府三百里。領縣四:

  光山(州西南。南有石盤山。北濱淮。南有潢水,亦曰官渡河。又南有木陵關。西南又有白沙、土門、鬥木嶺、黃土嶺、修善沖等五關,與湖廣麻城縣界。東南有牛山鎮巡檢司,後移於長潭。又有沙窩鎮巡檢司,後廢。)

  固始(州東北。南有白鹿崖。北濱淮。東有史河,西有淠河,俱入南直霍丘縣界,下流入淮。又東北有朱皋鎮,與南直潁州界,有巡檢司。)

  息(州西北。元息州,洪武四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尋降為縣,屬潁州。七年仍來屬。南濱淮。東北有汝水。北有楊莊店巡檢司,後移於縣東北之固城倉。)

  商城(州東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固始縣地置。南有金剛臺山。又東南有竹根山。東有大蘇山,灌水出焉,流入南直霍丘縣。又東有牛山河,即史河上源也。西南有五水關河。又南有五河,下流俱入於史河。又南有金剛台巡檢司,本置金剛臺山下,嘉靖二十七年移於縣東南之水東案。又南有長嶺關,東南有松子關,俱接湖廣羅田縣界。)

  南陽府(元直隸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領州二,縣十一。距布政司六百八十裡。

  南陽(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唐王府。城南有精山。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有分水嶺,其水北流入於汝水,南流入於淯水。西南有臥龍岡。東有淯水,一名白河,下流至湖廣襄陽縣界入漢水。西南有湍水,西北有洱水,皆流入淯水。)

  鎮平(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陽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西北有五朵山,產銅。東有潦河,流入淯河。)

  唐(府東南。洪武三年以故比陽縣地置。南有唐子山。東北有大狐山,亦曰壺山,沘水所出。又西有黃淳水,又有泌水,下流皆入淯水。又東北有石夾口關。)

  泌陽(府東。元為唐州治。洪武二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州廢,複置縣。東有銅山,泌水出焉。又北有潕水,東北有瀙水,下流俱入汝水。又象河關在縣東北,有巡檢司。)

  桐柏(府東南。本唐縣之桐柏鎮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縣,而移巡檢司於毛家集。東有桐柏山,淮水所經,下流至南直安東縣入海,行二千三百餘裡。又東有大複山。西北有胎簪山,淮水所出。又西有澧水,亦曰醴水,下流入泌水。)

  南召(府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南陽縣南召堡置。北有丹霞山,一名留山。北有魯陽關,即三鴉路口也,與魯山縣界。有鴉路鎮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窪石口。)

  鄧州(元治穰縣。)洪武二年二月,縣廢。十三年十一月複置縣。十四年五月複省入州。(南有析隈山。西北有白崖山。北有湍水,又東有涅水,亦名趙河,自北來入焉。)東北距府百二十裡。領縣三:

  內鄉(州北少西。東有熊耳山,湍水所出。西南有淅水,又有丹水。又北有菊潭。東北有金鬥山巡檢司,後廢。又西北有西硤口關巡檢司。又西南有党子口關。又西有武關,路出陝西商州。)

  新野(州東南。西有清水,又有湍水,又北有沘水,東有棘水,皆流入於淯水。)

  淅川(州西。成化六年析內鄉縣地置。東南有太白山。又有丹崖山。東有均水,又西南有淅水,北有丹水俱流入焉,南入於漢水。西北有花園頭巡檢司,又有荊子口關。又西有峽口鎮,南接湖廣均州界。)

  裕州洪武初,以州治方城縣省入。(東北有方城山,渚水出焉,下流入沘水。)西南距府百二十裡。領縣二:

  舞陽(州東北。汝水在縣北,舊入西平縣界,元末於渦河堨斷其流,使東歸潁,而西平之水始別為汝源。南有潕水,亦曰舞水,又有瀙水,下流俱入於汝寧府之汝水。西南有沙水,即瑽水也。又北有澧水,下流歸故汝水。)

  葉(州北少東。北有黃城山,一名長城山,有汝水。又北有湛水,流入汝。東北有沙水,一名瑽水,又名泜水,又北有昆水入焉,下流入於汝。又北有昆陽關。)

  懷慶府(元懷慶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領縣六。東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河內(倚。永樂二十二年建衛王府。正統三年除。八年,鄭王府自陝西鳳翔府遷此。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關。又有沁河,源出山西沁源縣,流入府境,下流至武陟入大河。又有丹河,自澤州流入,注於沁河。又西有柏鄉城,崇禎四年築。)

  濟源(府西。元屬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府。南濱大河。西有王屋山,接山西垣曲縣界,濟水出焉。西北有琮山,溴水出焉。又東北有沁水,經兩山之間,一名枋口水。又西北有軹關。西有邵原鎮巡檢司。)

  修武(府東少北。西有沁水。)

  武陟(府東。大河在縣南。東有沁河,至南賈口入焉。又東北有蓮花池,萬曆十五年,沁河決此。又西北有甯郭城,景泰中築。)

  孟(府南少西。元孟州。洪武初,以州治河陽縣省入。十年五月降為縣。西南濱大河。)

  溫(府東南。元屬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府。南濱大河,溴水自西北流入焉。又西南有濟水,舊自濟源縣流經沇河鎮,南注於河,後其道盡入河中。)

  衛輝府(元衛輝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八月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領縣六。東南距布政司一百六十裡。

  汲(倚。弘治四年八月建汝王府。嘉靖二十年除。隆慶五年二月建潞王府。北有衛河,源出輝縣,下流至北直靜海縣入海,行二千餘裡,又東北有淇門鎮。)

  胙城(府東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汲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

  新鄉(府西南。北有衛河。西北有清水。又西南有大河故道,正統十三年河決縣之八柳樹由此,尋塞。西有古沁河,永樂十三年後,時決時涸。)

  獲嘉(府西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鄉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大河舊在縣南。天順六年中,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縣界之流絕。北有清水,又有小丹河合焉。)

  淇(府北。元淇州,後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十二月降為縣。西北有淇水,又清水自東北流入焉,下流入於衛河。)

  輝(府西北。元輝州,後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十二月降為縣。西有太行山。西北有白鹿山。又有蘇門山,一名百門山,山有百門泉,泉通百道,其下流為衛水,故又名衛源。又西南有清水。又西北有侯趙川、西有鴨子口二巡檢司。)

  彰德府(元彰德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閏七月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領州一,縣六。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裡。

  安陽(倚。永樂二年四月建趙王府。元末,縣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東北有韓陵山。西北有銅山,舊產銅。北有安陽河,本名洹水,自林縣流入,至北直內黃縣入衛河。又北有濁漳水。)

  臨漳(府東北。元末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西有清、濁二漳水,合流於此,曰交漳口,入北直界。又有滏水,下流入於漳河。西南又有洹水。)

  湯陰(府南。元末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西有蕩水,經縣治北,下流入衛水。)

  林(府西,少南。元林州,後廢。洪武元年九月複置。二年四月降為縣。西北有隆慮山,亦曰林慮,洹水出焉。又西南有天平山。西有太行山。又北有濁漳水,自山西平順縣流入。)

  磁州(元治滏陽縣,屬廣平路,後州縣俱廢。)洪武元年十一月複置州,屬廣平府。二年四月來屬。(西北有神麇山,滏水出焉。又南有清漳水。北有車騎關巡檢司。)南距府七十裡。領縣二:

  武安(州西北。元末廢。洪武元年十一月複置。東南有滏山,滏水出焉。西南有磁山,產磁石。東北有洺河,流入北直邯鄲縣界。又西有固鎮巡檢司。)

  涉(州西少北。元屬真定路,後廢。洪武元年十一月複置,屬真定府。二年四月來屬。南有涉水,即清漳水也,自山西黎城縣流入。又東北有偏店巡檢司,後移於縣西南之吾而峪口。)

  汝州(元屬南陽府。)洪武初,以州治梁縣省入。成化十二年九月直隸布政司。(東南有霍山。又有魚齒山,涉水出於此,入葉縣界。又西南有鳴皋山。又有空峒山。南有汝水。西有廣成澤。)領縣四。東北距布政司四百九十裡。

  魯山(州西南。東有魯山。西有堯山,瑽水所出,西南有波水流入焉。又西北有歇馬嶺關巡檢司。)

  郟(州東少南。東南有汝水,西有扈澗水流入焉。)

  寶豐(州東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汝州地置。南有汝水,又有瑽水。)

  伊陽(州西少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闕故縣置,析嵩及魯山二縣地益之。西有伊陽山。又有堯山,即天息山也,上有分水嶺,瑽水出焉,俗又名沙水。又南有汝水。西有伊水。西南有上店鎮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常界嶺。又有普浗關巡檢司,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