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南京(1)


  南京,《禹貢》揚、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又分置淮東道宣慰使司(治揚州路)屬焉;江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書省。(治應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罷行中書省,以應天等府直隸中書省,衛所直隸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為京師。十三年正月己亥罷中書省,以所領直隸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以所領直隸中軍都督府。永樂元年正月仍稱南京。統府十四,直隸州四,屬州十七,縣九十有七。(為裡萬三千七百四十有奇。)北至豐、沛,(與山東、河南界。)西至英山,(與河南、湖廣界。)南至婺源,(與浙江、江西界。)東至海。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裡。

  應天府(元集慶路,屬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應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師。永樂元年仍曰南京。(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內為宮城,亦曰紫禁城,門六:正南曰午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宮城之外門六:正南曰洪武,東曰長安左,西曰長安右,東之北曰東華,西之北曰西華,北曰玄武。皇城之外曰京城,周九十六裡,門十三:南曰正陽,南之西曰通濟,又西曰聚寶,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鐘阜,東曰朝陽,西曰清涼,西之北曰定淮,曰儀鳳。後塞鐘阜、儀鳳二門,存十一門。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週一百八十裡,門十有六:東曰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雙橋,南曰上方、夾岡、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東,北曰佛寧、上元、觀音。)領縣八。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戶一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萬一千三。萬曆六年,戶一十四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萬五百一十三。

  上元(倚。太祖丙申年遷縣治淳化鎮,明年複還舊治。東北有鐘山,山南有孝陵衛,洪武三十一年置。北有覆舟山。西北有雞鳴山、幕府山。又東北有攝山。東南有方山。北濱大江。東南有秦淮水,北流入城,又西出,入大江。又北有玄武湖。東有青溪,又有淳化鎮巡檢司。)

  江寧(倚。南有聚寶山、牛首山。西南有三山、烈山、慈姥山。西濱大江。東北有靖安河。西南有大勝關、江寧鎮。東南有秣陵關。西有江東四巡檢司。北有龍江關,置戶分司於此。)

  句容(府東。南有茅山。北有華山,秦淮水源於此。北濱大江。西北有龍潭巡檢司。)

  溧陽(府東南。元溧陽州。洪武二年降為縣。東南有鐵山、銅山。西南有鐵冶山。北有長蕩湖,一名洮湖,與宜興、金壇二縣分界。西北有溧水,一名瀨水,上承丹陽湖,東流為宜興縣荊溪,入太湖,舊名永陽江,又曰中江也。西北有上興埠巡檢司,後廢。)

  溧水(府東。元溧水州。洪武二年降為縣。東南有東廬山,秦淮水別源出焉。南有石臼湖,西連丹陽湖,注大江。)

  高淳(府南。弘治四年以溧水縣高淳鎮置。西南有固城、丹陽、石臼諸湖。東南有廣通鎮,俗曰東壩,有廣通鎮巡檢司。)

  江浦(府西。本六合縣浦子口巡檢司,洪武九年六月改為縣,析和、滁二州及江寧縣地益之。二十五年七月移於江北新開路口,仍置巡檢司於舊治。東南濱大江,有江淮衛,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置。又有西江口巡檢司。)

  六合(府西北。元屬真州。洪武三年直隸揚州府。二十二年二月來屬。東有瓜步山,濱大江,滁河水自西來,入焉。有瓜埠巡檢司。)

  鳳陽府(元濠州,屬安豐路。)太祖吳元年升為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鳳陽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城於舊城西,三年十二月始成。週五十裡四百四十三步。立門九:正南曰洪武,南之左曰南左甲第,右曰前右甲第,北之東曰北左甲第,西曰後右甲第,正東曰獨山,東之左曰長春,右曰朝陽,正西曰塗山。中為皇城,周九裡三十步,正南門曰午門,北曰玄城,東曰東華,西曰西華。)領州五,縣十三。距南京三百三十裡。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七萬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萬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戶九萬五千一十,口九十三萬一千一百八。萬曆六年,戶一十一萬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九。

  鳳陽(倚。洪武七年八月析臨淮縣地置,為府治。十一年又割虹縣地益之。北濱淮,南有鏌鋣山,西濠水出焉。又西南有皇陵城,洪武二年置衛。西北有長淮關,洪武六年置長淮衛於此。東北有洪塘湖屯田守禦千戶所,洪武十一年置。)

  臨淮(府東北。元曰鐘離,為濠州治。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改曰臨淮。七年為府屬。北濱淮。有二濠水,東源出濠塘山,西源出鏌鋣山,至城西南合流,東入淮。)

  懷遠(府西北。荊山在縣西南。塗山在縣東南。淮水經兩山峽間,有北肥水入焉。又北有渦水亦入淮,謂之渦口。又西南有洛水,與壽州分界,徑縣南新城村入淮。有洛河鎮巡檢司。)

  定遠(府南。南有池河。西有洛河。又有英武衛在北,飛熊衛在東北,俱洪武十一年置。)

  五河(府東北。元屬泗州。洪武四年二月來屬。舊治在縣南,永樂元年圮於水,徙治西北界。嘉靖二十五年遷於澮河北,即今治也。東濱淮。東南有漴河,西北有澮河、沱河,東北有潼河,並流合淮,謂之五河口。又西有上店巡檢司,後廢。)

  虹(府東北。元屬泗州。洪武七年七月來屬。南有汴河。東南有潼河。西有沱河。)

  壽州(元安豐路,屬河南江北行省。)太祖丙午年曰壽春府。吳元年曰壽州,屬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後以州治壽春縣省入。(北濱淮。淮水經山硤中,謂之硤石山,有西肥水來合焉。東北有八公山,東肥水經其下,西入淮,謂之肥口。又西北有潁水,亦入淮。又南有芍陂水,西有渒水,俱入淮。又北有下蔡縣,南有安豐縣,俱洪武中省,有下蔡鎮巡檢司。又東有北爐鎮、西有正陽鎮二巡檢司。)東距府一百八十裡,領縣二:

  霍丘(州西南。西南有大別山。北濱淮,史河、灃河俱流入焉。南有開順鎮、丁塔店,西有高唐店三巡檢司。)

  蒙城(州北。北有渦水,又有北肥水。)

  泗州(元屬淮安路。)太祖吳元年屬臨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還屬府,後以州治臨淮縣省入。(南濱淮,有汴水自城北南流入焉。)西距府二百十裡,領縣二:

  盱眙(州南。東南有都梁山。東北有龜山。西有浮山。北濱淮,有池河自西來入焉。又東北有洪澤湖,淮水之所匯也。又西有舊縣巡檢司。)

  天長(州東南。冶山在縣南。西北有石樑河,下流為五湖,接高郵州界。東北有城門鄉巡檢司。)

  宿州(元屬歸德府。)洪武四年二月來屬。(龍山在西南,北肥水出焉。又北有睢河,自河南永城縣流入,下流至宿遷縣合淮,亦曰小河也。南有汴河,亦自永城縣流入,又有澮河與渙水合。又東南有沱水。)東南距府二百三十三裡。領縣一:

  靈璧(州東。西南有齊眉山。北有磬石山。黃河在東北。南有汴河。北有睢河。又南有固鎮巡檢司。)

  潁州(元屬汝寧府。)洪武四年二月來屬。(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縣流入,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縣流入,經朱皋鎮入淮。又北有潁河,自河南沈丘縣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黃河決於河南,由陳州合潁,徑太和縣,又經州城北,又經潁上縣,至壽州同入於淮。永樂九年,河複故道。宣德、正統、成化、正德間,河、潁時通時塞,俗亦稱潁為小黃河。西北又有沈丘鎮巡檢司。)東距府四百四十裡。領縣二:

  潁上(州東南。東有潁河。南有淮河。東北有西肥水。)

  太和(州西北。南有潁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檢司。)

  亳州(元屬歸德府。)洪武初,以州治譙縣省入,尋降為縣,屬歸德州。六年屬潁州。弘治九年十月複升為州。(西有渦河,自河南鹿邑縣流入,北有馬尚河,流合焉。南有西肥水,即夏肥水也。又東南有城父縣,洪武中廢。又有義門巡檢司。)東南距府四百五十裡。

  淮安府(元淮安路,屬淮東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四月為府。領州二,縣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八萬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萬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戶二萬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七。萬曆六年,戶一十萬九千二百五,口九十萬六千三十三。

  山陽(倚。北濱淮。高家堰在其西南。南有運河,永樂中浚。西南有永濟河,萬曆九年開,長六十五裡,亦謂之新運河。東南有射陽湖。東北有馬邏鄉、廟灣鎮、羊寨鄉三巡檢司。)

  清河(府西。縣治濱黃河,崇禎末,遷治縣東南之甘羅城。南有淮河,東北與黃河合,謂之清口,舊謂之泗口。自徐州至此,皆泗水故道,為黃河所奪者也。南有洪澤湖,有洪澤巡檢司。又東有馬頭鎮巡檢司。)

  鹽城(府東南。東濱海,有鹽場。北有射陽湖。西有清溝、西北有喻口鎮二巡檢司。)

  安東(府東北。元安東州。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東北朐山在南。東北有鬱洲山,在海中,洪武初,置東海巡檢司於此,後移於州南之新壩。西南有漣河,又有桑墟湖,濱海。南有淮水,東北過雲梯關,折旋入於海。自清口至此,皆淮水故道,為黃河所奪者也。又漣水自西北來,東南流入淮。又西北有碩項湖。東北有五港口、長樂鎮,東南有壩上三巡檢司。)

  桃源(府西北。元曰桃園。洪武初,更名。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西北有古城巡檢司。東有三義鎮巡檢司,崇禎末,移於縣西之白洋河鎮。)

  沭陽(府北。元屬海寧州。洪武初改屬。東南有沭水,自山東郯城縣流入,其下流為漣水。又北有桑墟湖。)海州(元曰海寧州。)洪武初,複曰海州,以州治朐山縣省入。(北有于公、白溝等浦,皆產鹽。南有惠澤、西北有高橋二巡檢司。)南距府二百七十裡。領縣一:

  贛榆(州北。西北有羽山。東濱海。東北有荻水鎮、南有臨洪鎮二巡檢司。)

  邳州(元屬歸德府。)洪武初,以州治下邳縣省入。四年二月改屬中都。十五年來屬。(北有艾山,接山東沂水縣界。西有沂水,自沂州西流,至下邳入泗。又西北有泇河。萬曆三十五年開泇以通運,自沛縣夏鎮迄直河口,長二百六十餘裡,避黃河險者三百餘裡。有直河口巡檢司。又西有新安巡檢司。)東南距府四百五十裡。領縣二:

  宿遷(州東南。北有峒峿山。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又東南有睢水,入大河,曰睢口,亦曰小河口。又東南有白洋河,西北有駱馬湖,皆入大河。東北有劉家莊巡檢司。)

  睢甯(州南。北濱大河。有睢水自西來,經縣界,至睢口入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