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張以寧傳 |
|
張以寧,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以寧年八歲,或訟其伯父于縣系獄,以寧詣縣伸理,尹異之,命賦《琴堂詩》,立就,伯父得釋,以甯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尹,坐事免官,滯留江、淮者十年。順帝征為國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在朝宿儒虞集、歐陽元、揭傒斯、黃溍之屬相繼物故,以寧有俊才,博學強記,擅名于時,人呼小張學士。 明師取元都,與危素等皆赴京,奏對稱旨,複授侍講學士,特被寵遇。帝嘗登鐘山,以甯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給筆劄賦詩。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陳日煃為國王,禦制詩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國人乞以印詔授其世子,以寧不聽,留居洱江上,諭世子告哀於朝,且請襲爵。既得令,俟後使者林唐臣至,然後入境將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喪,令其國人效中國行頓首稽首禮。天子聞而嘉之,賜璽書,比諸陸賈、馬援,再賜禦制詩八章。及還,道卒,詔有司歸其柩,所在致祭。 以甯為人潔清,不營財產,奉使往還,補被外無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學尤專《春秋》,多所自得,撰《胡傳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歲,始卒業。元故官來京者,素及以甯名尤重。素長於史,以寧長於經。素宋、元史槁俱失傳,而以寧《春秋》學遂行。 門人石光霽,字仲濂,泰州人。讀書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經舉,授國子學正,進博士,作《春秋鉤玄》,能傳以寧之學。 裕伯,字景容,大名人。仕元,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遭世亂,棄官,客揚州。久之,複避地上海。居母喪盡禮。張士誠據姑蘇,遣人招之,拒不納。吳元年,太祖命中書省檄起之。裕伯對使者曰:「食元祿二十餘年而背之,不忠也。母喪未終,忘哀而出,不孝也。」乃上中書省固辭。洪武元年複征,稱病不出。帝乃手書諭之曰:「海濱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裕伯拜書,涕泗橫流,不得已,偕使者入朝。授侍讀學士,固辭,不允。與張以甯等扈從,登鐘山擁翠亭,給筆劄賦詩,甚見寵待。二年改待制,旋為治書侍御史。三年始詔設科取士,以裕伯與禦史中丞劉基為京畿主考官。裕伯博辨善論說,占奏悉當帝意,帝數稱之。出知隴州,卒於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