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駱問禮傳


  駱問禮,諸暨人。嘉靖末進士。曆南京刑科給事中。隆慶三年,陳皇后移別宮,問禮偕同官張應治等上言:「皇后正位中闈,即有疾,豈宜移宮。望亟返坤甯,毋使後世謂變禮自陛下始。」不報。給事張齊劾徐階,為廷臣所排,下獄削籍。問禮獨言齊贓可疑,不當以糾彈大臣實其罪。張居正請大閱,問禮謂非要務,而請帝日親萬幾,詳覽奏章。未幾,劾誠意伯劉世延、福建巡撫塗澤民不職,帝並留之。

  帝初納言官請,將令諸政務悉面奏於便殿,問禮遂條上面奏事宜。一言:「陛下躬攬萬幾,宜酌用群言,不執己見,使可否予奪,皆合天道,則有獨斷之美,無自用之失。」二言:「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從官常在左右,非向晦不入宮闈,則涵養薰陶,自多裨益。」三言:「內閣政事根本,宜參用諸司,無拘翰林,則講明義理,通達政事,皆得其人。」四言「詔旨必由六科,諸司始得奉行,脫有未當,許封還執奏。如六科不封駁,諸司失檢察者,許禦史糾彈。」五言:「頃詔書兩下,皆許諸人直言。然所採納者,除言官與一二大臣外,盡付所司而已。宜益廣言路,凡臣民章奏,不惟其人惟其言,令匹夫皆得自效。」六言:「陛下臨朝決事,凡給事左右,如傳旨、接奏章之類,宜用文武侍從,毋使中官參與,則窺竊之漸,無自而生。」七言:「士習傾危,稍或異同,輒加排陷。自今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眾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則公論日明,士氣可振。」八言:「政令之出,宜在必行。今所司題覆,已報可者未見修舉,因循玩悽,習為故常。陛下當明作於上,敕諸臣奮勵於下,以挽頹惰之風」。九言:「面奏之儀,宜略去繁文,務求實用,俾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無或兩妨,斯上下之交可久。」十言:「修撰、編檢諸臣,宜令更番入直,密邇乘輿,一切言動,執簡侍書。其耳目所不及者,諸司或以月報,或以季報,令得隨事纂緝,以垂勸戒。」

  疏奏,帝不悅。宦侍複從中構之,謫楚雄知事。明年,吏部舉雜職官當遷者,問禮及禦史楊松在舉中。帝曰:「此兩人安得遽遷,俟三年後議之。」萬曆初,屢遷湖廣副使,卒。

  楊松,河南衛人。曆官禦史,巡視皇城。尚膳少監黃雄征子錢與民哄,兵馬司捕送松所。事未決,而內監令校尉趣雄入直,詭言有駕帖。松驗問無有,遂劾雄詐稱詔旨。帝令黜兵馬司官,而鐫松三秩,謫山西布政司照磨。神宗立,擢廬州推官,終山西副使。

  張應治,秀水人。在垣中抗疏,多可稱。為高拱所惡,出為九江知府。終山東副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