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隆平集 | 上頁 下頁
高若訥


  高若訥,字敏之,並州人。十歲喪父,寓家衛州,因居焉。天聖二年,登進士第,累擢天章閣待制、權禦史中丞。慶曆七年,樞密副使。皇祐元年,參知政事。三年,樞密使。五年,罷,降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群牧制置使,判都省。卒,年五十九,贈右僕射,諡文莊,禦篆其碑額曰「儒賢之碑」,有文集二十卷。子:彥輔、保衡、安石、吉甫、元規。若訥苦學強記,古今傳記,莫不遍閱,于申、韓、管子之書,尤其所好,亦習醫書,雖國醫相與評論,必為所困,然拘古方書,以升量湯劑多過,而用性溫平藥,治疾少效,特以博覽強辨取勝耳。皇祐間,累詔參定尺,以制鐘律,論久不決,若訥以漢貨泉度一寸,依《隋書》定尺十五鐘,上之。初,若訥知棣州商河縣,縣多窪田,舊令,或假民工,種以治之,若訥獨出心裁,棄而不耕。知諫院時,范仲淹論呂夷簡過失,貶知睦州,余靖、尹洙亦繼被黜,歐陽修移書,責若訥阿附宰相而不言,若訥忿而繳奏其書,修謫夷陵令,而若訥遂為時論所鄙。權禦史中丞,宰相賈昌朝與參知政事吳育數爭事上前,明年,春,旱,上詢所以,若訥遂引《洪範》,以謂大臣不肅,而雨不時若,昌朝、育因是俱罷,若訥即大用,公議亦短之。惟盜起甘陵,議者多欲招降,獨若訥言:「河朔重兵所聚,若釋不討,後且啟亂,為夷狄笑。」於是始議定,人以為當 。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