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五代史 | 上頁 下頁
郡縣誌(2)


  河東道

  絳州(梁開平四年四月,割屬晉州。後唐同光二年六月,卻割屬河中府。)

  慈州、隰州(後唐同光二年六月,割隸晉州。)

  儀州(梁開平三年閏八月,敕:「兗州管內已有沂州,其儀州改為遼州。」晉天福五年三月,並沁州割隸潞州,六年七月,並沁州卻隸太原。)

  解州(漢乾祐元年九月,升解縣為州,割河中府聞喜、安邑、解三縣為屬邑。)

  河中府稷山縣(後唐同光二年正月,割隸絳州。)

  慈州仵城縣、呂香縣(周顯德三年三月降。)

  河北道

  鎮州(後唐同光元年四月,改為北京,至十一月,複改為成德縣。)

  幽州北平縣(後唐長興三年八月,改為燕平縣。)

  滄州長蘆縣、乾符縣(周顯德三年十月,併入清池縣) 無棣縣(周顯德五年,改為保順軍。) 弓高縣(周顯德六年二月,併入東光縣。

  博州武水縣(周顯德三年十月,併入聊城。)

  深州博野縣(周顯德四年五月,割隸定州。)

  澤州(梁開平元年六月,割隸河陽,四年二月,卻隸潞州。)

  德州(晉天福五年十一月,移就長河縣為理所。)

  泰州(後唐天成三年三月,升奉化軍為泰州,以清苑縣為理所,至晉開運二年九月,移就滿城縣。至周廣順二年二月,廢州,其滿城割隸易州。)

  雄州、霸州(周顯德六年五月,以瓦橋關為雄州。割容城、歸義二縣隸之;益津關為霸州,割文安、大成二縣隸之。地望並為中州,時初平關南故也。)

  劍南道

  蜀州唐興縣(梁開平二年八月,改為陶胡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複為唐興縣。)

  彭州唐昌縣(梁開平二年八月,改為歸化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複為唐昌縣。)

  江南道

  杭州臨安縣(梁開平二年正月,改為安國縣。)

  福州閩清縣(梁開平元年十月,移就梅溪場置。)

  蘇州吳江縣(梁開平三年閏八月,兩浙奏,于吳松江置縣。)

  明州望海縣(梁開平三年閏八月,兩浙奏置。)

  處州松楊縣(梁開平四年五月,改為長松縣。)

  秀州(晉天福三年十月,兩浙錢元瓘奏,以杭州嘉興縣置。)

  湘州(晉天福四年四月,湖南馬希範奏,以湘川縣置州,仍置清湘縣,並割灌陽縣隸之。)

  淮南道

  壽州(周顯德四年,移於潁州下蔡縣,仍以下蔡縣為倚郭,以舊壽州為壽春縣。) 盛唐縣(梁開平二年八月,改為灊山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複為盛唐。)

  山南道

  複州(梁乾化二年十月,割隸荊南。後唐天成二年五月,卻隸襄州。晉天福五年七月,直屬京,並為防禦。)

  果州(後唐天成二年五月,隸利州。)

  唐州慈丘縣(周顯德三年三月廢。)

  鄧州臨湍縣(漢乾祐元年正月,改為臨瀨縣,避廟諱也。)

  菊潭縣、向城縣(周顯德三年三月廢。)

  商州乾元縣(漢乾祐二年六月,改為乾祐縣,割隸京兆。)

  襄州樂鄉縣(周顯德六年二月,併入宜城。)

  隴右道

  秦州天水縣、隴城縣(後唐長興三年二月,秦州奏:「見管長道、成紀、清水三縣外,有十鎮,征科並系鎮將。今請以歸化、恕水、五龍、黃土四鎮就歸化鎮複置舊隴城縣,赤砂、染坊、夕陽、南冶、鐵務五鎮就赤砂鎮複置舊天水縣。其白石、大澤、良恭三鎮割屬長道縣。」從之。)

  成州同谷縣、栗亭縣(後唐清泰三年六月,秦州奏:「階州元管將利、福津兩縣,並無遷鎮,成州元管同谷縣,餘並是鎮,便系征科。今欲取成州西南近便鎮分併入同穀縣,其東界四鎮,別創一縣者,州西南有府城、長豐、魏平三鎮,其地東至泥陽鎮界二十五裡,北至黃竹路金砂鎮界五十裡,南至興州界三十裡,西至白石鎮界一百一十裡,西南至舊階州界砂地嶺四十五裡。其三鎮管界併入同穀縣,廢其鎮額。州東界有勝仙、泥陽、金砂、栗亭四鎮,東至鳳州美贍鎮界十五裡,南至果州界二十裡,北至高橋三十五裡,西至同穀界三十五裡,北至秦州界六十七裡,欲並其四鎮地于栗亭縣。其征科委縣司,捕盜委鎮司。」從之。)

  嶺南道

  潘州茂名縣(梁開平元年五月,改為越裳縣。至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複為茂名縣。)

  桂州純化縣(梁開平元年五月,改為歸化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複為純化縣。)

  邕州(晉天福七年七月,改為誠州,避廟諱。)

  溥州(晉開運三年三月,升桂州全義縣為州,仍改全義縣為德昌縣,並割桂州臨川、廣明、義寧等三縣隸之,從湖南馬希範奏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