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文苑傳(9)


  李華字遐叔,趙郡人。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擢第。天寶中,登朝為監察禦史。累轉侍御史,禮部、吏部二員外郎。華善屬文,與蘭陵蕭穎士友善。華進士時,著《含元殿賦》萬餘言,穎士見而賞之,曰:「《景福》之上,《靈光》之下。」華文體溫麗,少宏傑之氣;穎士詞鋒俊發。華自以所業過之,疑其誣詞。乃為《祭古戰場文》,熏汙之,如故物,置於佛書之閣。華與穎士因閱佛書得之。華謂之曰:「此文何如?」穎士曰:「可矣。」華曰:「當代秉筆者,誰及於此?」穎士曰:「君稍精思,便可及此。」華愕然。華著論言龜蔔可廢,通人當其言。

  祿山陷京師,玄宗出幸,華扈從不及,陷賊,偽署為鳳閣舍人。收城後,三司類例減等,從輕貶官,遂廢於家,卒。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後人爭模寫之,號為「四絕碑」。有文集十卷,行于時。

  ***

  蕭穎士者,字茂挺。與華同年登進士第。當開元中,天下承平,人物駢集,如賈曾、席豫、張垍、韋述輩,皆有盛名,而穎士皆與之遊,由是縉紳多譽之。李林甫采其名,欲拔用之,乃召見。時穎士寓居廣陵,母喪,即縗麻而詣京師,徑謁林甫於政事省。林甫素不識,遽見縗麻,大惡之,即令斥去。穎士大忿,乃為《伐櫻桃賦》以刺林甫雲:「擢無庸之瑣質,因本枝而自庇。洎枝幹而非據,專廟廷之右地。雖先寢而或薦,豈和羹之正味。」其狂率不遜,皆此類也。然而聰警絕倫。嘗與李華、陸據同游洛南龍門,三人共讀路側古碑,穎士一閱,即能誦之,華再閱,據三閱,方能記之。議者以三人才格高下亦如此。是時外夷亦知穎士之名,新羅使入朝,言國人願得蕭夫子為師,其名動華夷若此。終以誕傲褊忿,困躓而卒。

  華宗人翰,亦以進士知名。天寶中,寓居陽翟。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祿山之亂,從友人張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賊攻圍經年,食盡矢窮方陷。當時薄巡者,言其降賊,翰乃序巡守城事蹟,撰《張巡姚摐等傳》兩卷上之。肅宗方明巡之忠義,士友稱之。上元中,為衛縣尉,入朝為侍御史。

  ***

  陸據者,周上庸公騰六代孫。少孤。文章俊逸,言論縱橫。年三十余,始游京師,舉進士。公卿覽其文,稱重之,辟為從事。累官至司勳員外郎。天寶十三載卒。

  開元、天寶間,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顥、京兆王昌齡、高適、襄陽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適官達,自有傳。

  ***

  崔顥者,登進士第,有俊才,無士行,好蒱博飲酒。及游京師,娶妻擇有貌者,稍不愜意,即去之,前後數四。累官司勳員外郎。天寶十三年卒。

  ***

  王昌齡者,進士登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又以博學宏詞登科,再遷汜水縣尉。不護細行,屢見貶斥,卒。昌齡為文,緒微而思清。有集五卷。

  ***

  孟浩然,隱鹿門山,以詩自適。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張九齡鎮荊州,署為從事,與之唱和。不達而卒。

  ***

  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開元二十一年登進士第。性純樸,無緣飾,動師古道。父為延州刺史。

  德秀少孤貧,事母以孝聞。開元中,從鄉賦,歲游京師,不忍離親,每行則自負板輿,與母詣長安。登第後,母亡,廬於墓所,食無鹽酪,藉無茵席,刺血畫像寫佛經。久之,以孤幼牽於祿仕,調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黜陟使上聞,召補龍武錄事參軍。

  德季早失恃怙,縗麻相繼,不及親在而娶。既孤之後,遂不娶婚。族人以絕嗣規之,德秀曰:「吾兄有子,繼先人之祀。」以兄子婚娶,家貧無以為禮,求為魯山令。先是,墮車傷足,不任趨拜,汝郡守以客禮待之。部人為盜,吏捕之,系獄。會縣界有猛獸為暴,盜自陳曰:「願格殺猛獸以自贖。」德秀許之。胥吏曰:「盜詭計苟免,擅放官囚,無乃累乎?」德秀曰:「吾不欲負約,累則吾坐,必請不及諸君。」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獸而還。誠信化人,大率此類。

  秩滿,南游陸渾,見佳山水,杳然有長往之志,乃結廬山阿。歲屬饑歉,庖廚不爨,而彈琴讀書,怡然自得。好事者載酒餚過之,不擇賢不肖,與之對酌,陶陶然遺身物外。琴觴之餘,間以文詠,率情而書,語無雕刻。所著《季子聽樂論》、《蹇士賦》,為高人所稱。

  天寶十三年卒,時年五十九,門人相與諡為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謂之元魯山。

  ***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東人。

  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曆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喑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複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甯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捨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縉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天寶事後,十不存一。比於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餘篇。」翌日上之,帝優詔褒賞。縉自有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