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
儒學傳(6) |
|
郭山惲,蒲州河東人。少通《三禮》。景龍中,累遷國子司業。時中宗數引近臣及修文學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將軍張洽舞《黃獐》,左金吾衛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盧藏用效道士上章。山惲獨奏曰:「臣無所解,請誦古詩兩篇。」帝從之,於是誦《鹿鳴》、《蟋蟀》之詩。奏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詞有「好樂無荒」之語,頗涉規諷,怒為忤旨,遽止之。 翌日,帝嘉山惲之意,詔曰:「郭山惲業優經史,識貯古今,《八索》、《九丘》,由來遍覽;前言往行,實所該詳。昨者因其豫遊,式宴朝彥,既乘歡洽,鹹使詠歌。遂能志在匡時,潛申規諷,謇謇之誠彌切,諤諤之操逾明。宜示褒揚,美茲鯁直。」賜時服一幅。尋與祝欽明同獻皇后助祭郊祀之議。景雲中,左授括州長史。開元初,複入為國子司業。卒於官。 柳沖,蒲州虞鄉人也,隋饒州刺史莊曾孫也。其先仕江左,世居襄陽。陳亡,還鄉里。父楚賢,大業末,為河北縣長。時堯君素固守郡城,以拒義師。楚賢進說曰:「隋之將亡,天下皆知。唐公名應圖籙,動以信義,豪傑響應,天所贊也!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轉禍為福,今其時也!」君素不從,楚賢潛行歸國。高祖甚悅,拜侍御史。貞觀中,累轉光祿少卿,使突厥存撫李思摩,突厥贈馬百匹及方物,悉拒而不受。累轉交、桂二州都督,皆有能名。卒于杭州刺史。 沖博學,尤明世族,名亞路敬淳。天授初,為司府主簿,受詔往淮南安撫。使還,賜爵河東縣男。景龍中,累遷為左散騎常侍,修國史。 初,貞觀中太宗命學者撰《氏族志》百卷,以甄別士庶;至是向百年,而諸姓至有興替,沖乃上表請改修氏族。中宗命沖與左僕射魏元忠及史官張錫、徐堅、劉憲等八人,依據《氏族志》,重加修撰。元忠等施功未半,相繼而卒,乃遷為外職。至先天初,沖始與侍中魏知古、中書侍郎陸象先及徐堅、劉子玄、吳兢等撰成《姓族系錄》二百卷,奏上。 沖後曆太子詹事、太子賓客、宋王傅、昭文館學士,以老疾致仕。開元二年,又敕沖及著作郎薛南金刊定《系錄》,奏上,賜絹百匹。五年卒。 盧粲,幽州范陽人,後魏侍中陽烏五代孫。祖彥卿,撰《後魏紀》二十卷,行于時,官至合肥令。叔父行嘉,亦有學涉,高宗時為雍王記室。粲博覽經史,弱冠舉進士。景龍二年,累遷給事中。時節湣太子初立,韋庶人以非己所生,深加忌嫉,勸中宗下敕令太子卻取衛府封物,每年以供服用。粲駁奏曰:「皇太子處繼明之重,當主鬯之尊,歲時服用,自可百司供擬。又據《周官》,諸應用財器,歲終則會,唯王及太子應用物,並不會。此則儲君之費,咸與王同。今與列國諸侯齊衡入封,豈所謂憲章在昔,垂法將來者也!必謂青宮初啟,服用所資,自當廣支庫物,不可長存藩封。」詔從之。 後安樂公主婿武崇訓為節湣太子所殺,特追封為魯王,令司農少卿趙履溫監護葬事。履溫諷公主奏請依永泰公主故事,為崇訓造陵。詔從其請。粲駁奏曰: 伏尋陵之稱謂,本屬皇王及儲君等。自皇家已來,諸王及公主墓,無稱陵者。唯永泰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塗,不合引以為名。《春秋左氏傳》雲:「衛孫桓子與齊戰。衛新築大夫仲叔于奚救孫桓子,桓子以免。衛人賞之以邑,于奚辭,請曲懸、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若以假人,與之政也,政亡則國從之。』」聖人知微知章,不可不慎。魯王哀榮之典,誠別承恩;然國之名器,豈可妄假!又塋兆之稱,不應假永泰公主為名,請比貞觀已來諸王舊例,足得豐厚。 手敕答曰:「安樂公主與永泰公主無異。同穴之義,古今不殊。魯王緣自特為陵制,不煩固執。」粲又奏曰: 臣聞陵之稱謂,施於尊極,不屬王公已下。且魯王若欲論親等第,則不親于雍王。雍王之墓,尚不稱陵,魯王自不可因尚公主而加號。且君之舉事,則載于方冊,或稽之往典,或考自前朝。臣曆檢貞觀已來,駙馬墓無得稱陵者。且君人之禮,服絕於傍期,蓋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陛下以膝下之恩愛,施及其夫,贈賵之儀,哀榮足備,豈得使上下無辨,君臣一貫者哉!又安樂公主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基,指南山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魯王之葬,車服有章,加等之儀,備有常數,塋兆之稱,不應假永泰公主為名,非所謂垂法將來,作則群辟者也! 帝竟依粲所奏。公主大怒。粲以忤旨出為陳州刺史。累轉秘書少監。開元初卒。 尹知章,絳州翼城人。少勤學,嘗夢神人以大鑿開其心,以藥內之,自是日益開朗,盡通諸經精義。未幾,而諸師友北面受業焉。長安中,駙馬都尉武攸暨重其經學,奏授其府定王文學。神龍初,轉太常博士。中宗初即位,建立宗廟,議者欲以涼武昭王為始祖,以備七代之數。知章以為武昭遠世,非王業所因,特奏議以為不可。當時竟從知章之議。俄拜陸渾令,以公玷棄官。時散騎常侍解琬亦罷職歸田園,與知章共居汝、洛間,以修學為事。 睿宗初即位,中書令張說薦知章有古人之風,足以鎮雅俗,拜禮部員外郎。俄轉國子博士。後秘書監馬懷素奏引知章就秘書省與學者刊定經史。知章雖居吏職,歸家則講授不輟,尤明《易》及莊、老玄言之學,遠近咸來受業。其有貧匱者,知章盡其家財以衣食之。 性和厚,喜慍不形於色,未嘗言及家人產業。其子嘗請並市樵米,以備歲時之費,知章曰:「如汝所言,則下人何以取資?吾幸食祿,不宜奪其利也!」竟不從。 開元六年卒,時年五十有餘。所注《孝經》、《老子》、《莊子》、《韓子》、《管子》、《鬼穀子》,頗行于時。門人孫季良等立碑於東都國子監之門外,以頌其德。 孫季良者,河南偃師人也,一名翌。開元中,為左拾遺、集賢院直學士。撰《正聲詩集》三卷,行於代。 徐岱,字處仁,蘇州嘉興人也。家世以農為業。岱好學,六籍諸子,悉所探究,問無不通,難莫能詘。大曆中,轉運使劉晏表薦之,授校書郎。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厚遇之,敕故所居為複禮鄉。尋為朝廷推援,改河南府偃師縣尉。建中年,禮儀使蔣鎮特薦為太常博士,掌禮儀。從幸奉天、興元,改膳部員外郎兼博士。貞元初,遷水部郎中,充皇太子及舒王已下侍讀。尋改司封郎中,擢拜給事中,加兼史館修撰,並依舊侍讀。承兩宮恩顧,時無與比。而謹慎過甚,未嘗泄禁中語,亦不談人之短。婚嫁甥侄之孤遺者,時人以此稱之。然吝嗇頗甚,倉庫管鑰,皆自執掌,獲譏于時。卒,時年五十。上嘆惜之,賻以帛絹。皇太子又遺絹一百疋,贈禮部尚書。 蘇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良嗣,天后朝宰相,國史有傳。弁少有文學,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奉天主簿。 朱泚之亂,德宗倉卒出幸,縣令杜正元上府計事;聞大駕至,官吏惶恐,皆欲奔竄山谷。弁諭之曰:「君上避狄,臣下當伏難死節。昔肅宗幸靈武,至新平、安定,二太守皆潛遁,帝命斬之以徇,諸君知其事乎!」眾心乃安。及車駕至,迎扈儲備無闕。德宗嘉之,就加試大理司直。賊平,拜監察禦史,曆三院,累轉倉部郎中。仍判度支案。 裴延齡卒,德宗聞其才,特開延英,面賜金紫。授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仍命立于正郎之首。副知之號,自弁始也。承延齡之後,以寬簡代煩虐,人甚稱之。遷戶部侍郎,依前判度支,改太子詹事。弁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鄒儒立對仗彈之。弁于金吾待罪數刻,特釋放。舊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卿已下。貞元三年,禦史中丞竇參敘定班,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舊班制立。台官詰之,仍紿雲:「自己白宰相,請依舊。」故為儒立彈之。旋坐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河州司戶參軍。當德宗時,朝臣受譴,少蒙再錄,至晚年尤甚。唯弁與韓皋得起為刺史,授滁州,轉杭州。 弁與兄冕、袞,皆以友弟、儒學稱。 冕,纘國朝政事,撰《會要》四十卷,行于時。弁聚書至二萬卷,皆手自刊校,至今言蘇氏書,次於集賢秘閣焉。貞元二十一年,卒於家。 袞自贊善大夫貶永州司戶參軍,敕:「蘇袞貶官,本緣弟連坐。矜其年暮,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任歸私第。」袞年且七十,兩目無見已逾年。以弁之故,竟未停官。及貶,上聞之哀憫,故許還家。尋卒。 初,冕既坐弁貶官,或有人言冕才學,上悔不早知。業已貶出,又複還袞,難於再追冕,乃止。 陸質,吳郡人,本名淳,避憲宗名改之。質有經學,尤深於《春秋》,少師事趙匡,匡師啖助。助、匡皆為異儒,頗傳其學,由是知名。陳少遊鎮揚州,愛其才,辟為從事。後薦于朝,拜左拾遺。轉太常博士,累遷左司郎中,坐細故,改國子博士,曆信、台二州刺史。順宗即位,質素與韋執誼善,由是征為給事中、皇太子侍讀,仍改賜名質。 時執誼得幸,順帝寢疾,與王叔文等竊弄權柄。上在春宮,執誼懼,質已用事,故令質入侍,而潛伺上意,因用解。及質發言,上果怒曰:「陛下令先生與寡人講義,何得言他?」質惶懼而出。未幾病卒。質著《集注春秋》二十卷,《類禮》二十卷,《君臣圖翼》二十五卷,並行於代。貞元二十一年卒。 馮伉,本魏州元城人。父玠,後家於京兆。少有經學。大曆初,登《五經》秀才科,授秘書郎。建中四年,又登博學《三史》科。三遷尚書膳部員外郎,充睦王已下侍讀。澤潞節度使李抱真卒,為吊贈使,抱真男遺伉帛數百匹,不納。又專送至京,伉因表奏,固請不受。屬醴泉闕縣令,宰臣進人名,帝意不可,謂宰臣曰:「前使澤潞不受財帛者,此人必有清政,可以授之。」遂改醴泉令。縣中百姓多猾,為著《諭蒙》十四篇,大略指明忠孝仁義,勸學務農,每鄉給一卷,俾其傳習。在縣七年,韋渠牟薦為給事中,充皇太子及諸王侍讀。召見于別殿,賜金紫。著《三傳異同》三卷。順宗即位,拜尚書兵部侍郎。改國子祭酒,為同州刺史。入拜左散騎常侍,複領太學。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六,贈禮部尚書。 子藥,進士擢第,又登制科,仕至尚書郎。 韋表微,始舉進士登第,累佐藩府。元和十五年,拜監察禦史。逾年,以本官充翰林學士。遷左補闕、庫部員外郎、知制誥。滿歲,擢遷中書舍人。俄拜戶部侍郎,職並如故。時自長慶、寶曆,國家比有變故,凡在翰林,遷擢例無滿歲,由是表微自監察,六七年間,秩正貳卿,命服金紫,承遇恩渥,盛于一時。卒,年六十。 表微少時,克苦自立。著《九經師授譜》一卷,《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 子蟾,進士登第,咸通末,為尚書左丞。 許康佐,父審。康佐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以家貧母老,求為知院官,人或怪之,笑而不答。及母亡,服除,不就侯府之辟,君子始知其不擇祿養親之志也,故名益重。遷侍御史,轉職方員外郎,累遷至駕部郎中,充翰林侍講學士,仍賜金紫。曆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皆在內庭。為戶部侍郎,以疾解職。除兵部侍郎,轉禮部尚。卒,年七十二,贈吏部尚書。撰《九鼎記》四卷。 弟堯佐、元佐,堯佐子道敏,並登進士第,曆官清顯。 贊曰:積學成功,開談辨治。儒道玄機,聖人雅旨。出必由戶,行跡其軌。邈有其人,光乎信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