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地理志三(4)


  明州上 開元二十六年,於越州鄮縣置明州。天寶元年,改為余姚郡。乾元元年,複為明州,取四明山為名。天寶領縣四,戶四萬二千二十七,口二十萬七千三十二。在京師東南四千一百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五十裡。

  鄮 漢縣,屬會稽郡。至隋廢。武德四年,置鄞州。八年,州廢為鄮縣,屬越州。開元二十六年,於縣置明州

  奉化,慈溪,翁山,已上三縣,皆鄮縣地。開元二十六年,析置。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臨海縣。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領臨海、章安、始豐、樂安、寧海五縣。五年,改為台州。六年,沒於輔公祏。七年平賊,仍置台州,省甯海入章安。八年,廢始豐、樂安二縣入臨海。貞觀八年,複分置始豐。舊管二縣。永昌元年,置寧海縣。神龍二年,置象山縣。天寶元年,改為臨海郡。乾元元年,複為台州。舊領縣二:臨海、始豐。戶六千五百八十三,口三萬五千三百八十三。天寶領縣六,戶八萬三千八百六十八,口四十八萬九千一十五。在京師東南四千一百七十七裡,至東都三千三百三十裡。

  臨海 漢回浦縣,屬會稽郡。後漢改為章安。吳分章安置臨海縣。武德四年,於縣置台州,取天臺山為名

  唐興 吳始平縣,晉改始豐,隋末廢。武德四年,複置。八年,又廢。貞觀八年,複為始豐縣。上元二年,改為唐興

  黃岩 上元二年,分臨海置

  樂安 廢縣。上元二年,分臨海置,徙治孟溪

  甯海 永昌元年,分臨海置

  象山 神龍二年,分寧海及越州鄮縣置。

  婺州 隋東陽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領華川、長山二縣。七年,廢綱州,義烏來屬。八年,廢麗州為永康縣、衢州信安縣,並來屬。又廢谷州入信安,長山入金華縣。貞觀八年,複置龍丘縣。咸亨五年,置蘭溪、常山二縣。垂拱二年,分龍丘、信安、常山三縣置衢州,又置東陽縣。天授二年,又置武義縣。天寶元年,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複為婺州。舊領縣五,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九,口二十二萬八千九百九十。天寶領縣七,戶十四萬四千八十六,口七十萬七千一百五十二。在京師東南四千七十三裡,至東都三千一百三十五裡。

  金華 漢烏傷縣,屬會稽郡。後漢分烏傷置長山縣。吳置東陽郡。隋改長山為金華,取州界山為名

  義烏 晉分烏傷縣置。武德四年,置綱州,仍分置華川縣。七年,廢綱州及華川縣,改烏傷為義烏,以縣屬婺州

  永康 吳分烏傷縣置。武德四年,置麗州,又分置縉雲縣。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以永康來屬

  東陽 垂拱二年,分烏傷縣,取舊郡名。蘭溪 鹹亨五年,析金華縣西界置,以溪水為名。武成 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義縣,又改為武成

  浦陽 新置。

  衢州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于信安縣置衢州。七年陷賊,乃廢。垂拱二年,分婺州之信安、龍丘置衢州,取武德廢州名。天寶元年,改為信安郡。乾元元年,複為衢州,又割常山入信州。天寶領縣五,戶六萬八千四百七十二,口四十四萬四百一十一。在京師東南四千七百十三裡,至東都三千一百四十五裡。

  信安 後漢新安縣,晉改為信安。武德四年,置衢州,縣仍屬焉。又分置須江、定陽二縣。八年,廢衢州及須江、定陽二縣,以信安還屬婺州

  龍丘 漢太末縣,屬會稽郡。晉置龍丘縣,以山為名。至隋廢。武德四年,置穀州及太末、白石二縣。八年,廢谷州及白石、太末二縣入信安縣。貞觀八年,分金華、信安二縣置龍丘縣,來屬婺州。垂拱二年,躭衢州

  須江 武德四年,分信安置,以城南有須江。八年廢,永昌元年,分信安複置。

  盈川 如意元年,分龍丘置,縣西有刑溪,陳時土人留異惡「刑」字,改名盈川,因以為縣名。

  常山 鹹亨五年,分信安置,屬婺州。垂拱二年,改屬衢州。乾元元年,屬信州,又還衢州。

  信州上 乾元元年,割衢州之常山、饒州之弋陽、建州之三鄉、撫州之一鄉,置信州,又置上饒、永豐二縣。領縣四,戶四萬。在京師東南五千八百里,至東都二千九百五十裡。

  上饒 乾元元年置,州所理也。元和七年,省永豐縣入

  弋陽 舊屬饒州,乾元元年,來屬。

  貴溪 永泰元年十一月,分弋陽西界置。玉山 證聖二年,分常山、須江置,屬衢州。乾元元年,割屬信州。

  睦州 隋遂安郡。武德四年,平汪華,改為睦州,領雉山、遂安二縣。七年,廢嚴州之桐廬縣來屬,又改為東睦州。八年,去「東」字。舊管縣三,治雉山。萬歲登封二年,移治建德。天寶元年,改為新定郡。乾元元年,複為睦州。舊領縣三:雉山、遂安、桐廬。戶一萬二千六十四,口五萬九千六十八。天寶領縣六,戶五萬四千九百六十一,口三十八萬二千五百一大三。在京師東南三千六百五十九裡,至東都二千八百三十一裡。

  建德 漢富春縣地,屬會稽郡。吳分置建德縣,隋廢。永淳二年,複分桐廬、雉山置。萬歲通天二年,移州治建德縣

  清溪 漢歙縣地,屬丹陽郡。後分置新安縣,隋改為雉山。文明元年,複為新安。開元二十年,改為還淳。永貞元年十二月,避憲宗名,改為清溪。舊為睦州治所,移建德

  壽昌 永昌元年七月,分雉山縣置。載初元年廢,神龍元年複。舊治白艾裡,後移於今所。桐廬 吳分富春縣置。武德四年,于縣置嚴州,領桐廬、分水、建德三縣。七年,廢州及分水、建德二縣。以桐廬屬睦州。舊治桐溪,開元二十六年,移治鐘山

  分水 如意元年,分桐廬縣之四鄉,置武盛縣。神龍元年,改為分水

  遂安 後漢分歙縣南鄉安定裡,置新定縣。晉改新定為遂安。

  歙州 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華,置歙州總管,管歙、睦、衢三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新安郡。乾元元年,複為歙州。舊領縣三,戶六千二十一,口二萬六千六百一十七。天寶領縣五,戶三萬八千三百三十,口二十六萬九千一百九。在京師東南三千六百六十七裡,至東都二千八百二十六裡。

  歙 漢縣,屬丹陽郡。縣南有歙浦,因為名。隋於縣置新安郡。武德改為歙州。

  休甯 吳分歙縣置休陽縣,後改為海陽。晉武改為海甯,隋改為休寧。黟漢縣,屬丹陽郡。音同醫,縣南墨嶺山出石墨故也。縣置在黟川。

  績溪 永徽五年,分置北野縣,後改為績溪。

  婺源 開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

  處州 隋永嘉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括州,置總管府,管松、嘉、台三州。括州領括蒼、麗水二縣。七年,改為都督府。八年,廢松州為松陽縣來屬。省麗水入括蒼。貞觀元年,廢都督府。省東嘉州,以永嘉、安固二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縉雲郡。乾元元年,複為括州。大曆十四年夏五月,改為處州,避德宗諱。舊領縣四,戶一萬二千八百九十九,口十萬一千六百六。天寶領縣五,戶四萬二千九百三十六,口二十五萬八千二百四十八。今縣六。在京師東南四千二百七十八裡,至東都三千一十五裡。

  麗水 漢回浦縣地,屬會稽郡。光武更為章安。隋平陳,改永嘉郡為處州,尋改為括州,又分松陽縣東界置括蒼縣。大曆十四年夏,改為麗水縣,州所治

  松陽 後漢分章安之南鄉置松陽縣,縣東南大陽及松樹為名

  縉雲 萬歲登封元年,分括蒼及婺州永康縣置

  青田 景雲二年,分括蒼置

  遂昌 舊縣。武德八年,併入松陽。景雲二年,分松陽縣複置

  龍泉 乾元二年,越州刺史獨孤嶼奏請于括州龍泉鄉置縣,以龍泉為名,從之。

  溫州上 隋永嘉郡之永嘉縣。武德五年,置東嘉州,領永嘉、永甯、安固、樂成、橫陽五縣。貞觀元年,廢東嘉州,以縣屬括州。上元二年,分括州之永嘉、安固二縣置溫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嘉郡。乾元元年,複為溫州。天寶領縣四,戶四萬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十四萬一千六百九十四。在京師東南四千七百三十七裡,至東都三千九百四十裡。

  永嘉 後漢分章安縣之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晉置永嘉郡。隋改為永嘉。上元二年,置溫州,治於北縣

  安固 後漢章安縣,晉改為安固,隋廢。武德八年,分永嘉縣置,屬東嘉州。貞觀元年,廢東嘉州,安固屬括州。上元元年,屬溫州

  橫陽 武德五年,分安固縣置。貞觀元年廢,大足元年,複分安固置

  樂城 武德五年置,七年併入永嘉縣。載初元年,分永嘉複置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