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地理志三(1)


  ○淮南道六 江南道七 隴右道八

  淮南道

  揚州大都督府 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國,于潤州江寧縣置揚州,以隋江都郡為兗州,置東南道行台。七年,改兗州為邗州。九年,省江寧縣之揚州,改邗州為揚州。置大都督,督揚、和、滁、楚、舒、廬、壽七州。貞觀十年,改大都督為都督,督揚、滁、常、潤、和、宣、歙七州。龍朔二年,升為大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廣陵郡,依舊大都督府。乾元元年,複為揚州。自後置淮南節度使,親王為都督,領使;長史為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恒以此為治所。舊領縣四:江都、六合、海陵、高郵、戶二萬三千一百九十九,口九萬四千三百四十七。天寶領縣七,戶七萬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萬七千八百五十七。在京師東南二千七百五十三裡,至東都一千七百四十九裡。

  江都 漢縣,屬廣陵國。隋為江都郡。武德三年,改為兗州,七年改為邗州,九年改為揚州都督府,皆以江都為治所

  江陽 貞觀十八年,分江都縣置,在郭下,與江都分理

  六合 漢堂邑縣,屬臨淮郡。晉置秦郡,北齊為秦州,後周為方州,隋改為兗州。武德七年,複為方州,置六合縣。又分六合置石樑縣。貞觀元年,省方州,並石樑入六合,屬揚州。

  海陵 漢縣,屬臨淮郡。至隋,屬南袞州。武德二年,屬揚州,景龍二年,分置海安縣。開元十年省,併入海陵

  高郵 漢縣,屬廣陵國,至隋不改。武德二年,屬兗州。州改,仍舊

  揚子 永淳元年,分江都縣置

  天長 天寶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天寶七載,改為天長。

  楚州中 隋江都郡之山陽縣。武德四年,臧君相歸附,立為東楚州,領山陽、安且、鹽城三縣。八年,廢西楚州,以盱眙來屬,仍去「東」字。天寶元年,改為淮陰郡。乾元元年,複為楚州。舊領縣四,戶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萬六千二百六十二。天寶領縣五,戶二萬六千六十二,口十五萬三千。在京師西南二千五百一裡,至東都一千六百六十裡。

  山陽 漢射陽縣地,屬臨淮郡。晉置山陽郡,改為山陽縣。武德四年,置東楚州。八年,去「東」字,治於此縣。縣東南有射陽湖

  鹽城 漢鹽瀆縣地,屬臨淮郡。久無城邑,隋末,韋徹於此置射州,立射陽、安樂、新安三縣。武德四年歸國,因而不改。七年,廢射州及三縣,置鹽城縣於廢射州,仍屬楚州

  盱眙 漢縣,屬臨淮郡。武德四年,置西楚州。置總管,管東楚、西楚。領盱眙一縣。八年,廢西楚州,以盱眙屬楚州。寶應 漢平安縣,屬廣陵國。武德四年,置倉州,領安宜一縣。七年,州廢,縣屬楚州。肅宗上元三年建巳月,於此縣得定國寶十三枚,因改元寶應,仍改安宜為寶應

  淮陰 乾封二年,分山陽縣置於隋舊廢縣。

  滁州下 隋江都之清流縣。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國,置滁州,又以揚州之全椒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永陽郡。乾元元年,複為滁州。舊領縣二,戶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萬一千五百三十五。天寶領縣三,戶二萬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萬二千三百七十四。在京師東南二千五百六十四裡,至東都一千七百四十六裡。

  清流 漢全椒縣地,屬九江郡。梁置南譙州,居桑根山之朝陽,在今縣西南八十裡南譙州故城是也。北齊自南譙故城經治於此新昌郡城,今州治是也。隋改南譙為滁州,後廢。武德三年複置,皆治於清流縣

  全椒 漢舊縣名。梁北譙郡,又改為臨滁郡。隋改為滁縣,煬帝複為全椒。永陽 景龍二年,分清流縣置。

  和州 隋曆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國,改為和州。天寶元年,改為曆陽郡。乾元元年,複為和州。舊領縣二,戶五千七百三十,口三萬三千四百一。天寶領縣三,戶二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口十二萬一千一十三。在京師東南二千六百八十三裡,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一裡。

  曆陽 漢縣,屬九江郡。東晉置曆陽郡。宋為南豫州,北齊置和州。隋為曆陽郡。國初,複為和州。皆治此縣

  烏江 漢東城縣之烏江亭,屬九江郡。北齊為密江郡,陳為臨江郡,後周為問江郡,隋為烏江郡,縣皆治此

  含山 武德六年置,八年廢。長安四年複,為武壽縣。神龍元年,複為含山。

  濠州下 隋為鐘離郡。武德三年,改為濠州。又改臨濠為定遠縣,化明為招義縣。領鐘離、塗山、定遠、招義四縣。武德四年,省塗山入鐘離。天寶元年,改為鐘離郡。乾元元年,複為濠州。舊領縣三,戶二千六百六十,口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五。天寶,戶二萬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萬八千三百六十一。在京師東南二千一百五十裡,至東都一千三百一十三裡。

  鐘離 漢縣,屬九江郡。晉、宋、齊、梁,置徐州。隋初為濠州,煬帝複為鐘離郡。武德三年,置濠州。皆治於此。武德七年,省塗山縣併入

  定遠 漢曲陽縣地,屬九江郡。隋置定遠縣

  招義 漢淮陵縣地,屬臨淮。宋置濟陰郡。武德七年,改為招義。

  廬州上 隋廬江郡。武德三年,改為廬州,領合肥、廬江、慎三縣。七年,廢巢州為巢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廬江郡。乾元元年,複為廬州,自中升為上。舊領縣四,戶五千三百五十八,口二萬七千五百一十三。天寶領縣五,戶四萬三千三百二十三,口二十萬五千三百九十六。在京師東南二千三百八十七裡,至東都一千五百六十九裡。

  合肥 漢縣,屬九江郡。舊縣在北。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水合,故曰合肥。梁置合州,隋初為廬江郡,皆治此縣

  慎 漢逡遒縣,屬九江郡。古城在今縣南。隋為慎縣

  巢 漢居巢縣,屬廬江郡。隋為襄安縣。武德三年,置巢州,分襄安立開城、扶陽二縣。七年,廢巢州及開城、扶陽二縣,改襄安為巢縣,屬廬州

  廬江 漢郡名。漢龍舒縣地,屬廬江郡。梁置湖州,隋復舊也

  舒城開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廬江二縣置,取古龍舒縣為名。

  壽州中 隋為淮南郡。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國,改為壽州。七年,置都督府,督壽、蓼二州,領壽春、安豐、霍丘三縣。貞觀元年,廢都督府,又以廢霍州之霍山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壽春郡,又置霍山縣。乾元元年,複為壽州。舊領縣四,戶二千九百九十六,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八。天寶領縣五,戶三萬五千五百八十二,口十八萬七千五百八十七。在京師東南二千二百一十七裡,至東都一千三百九裡。

  壽春 漢縣,屬九江郡。晉改為壽陽。晉于此置揚州,齊置豫州,後魏置揚州,梁複為豫州,後周置揚州。隋改壽州,煬帝為淮南郡,武德為壽州。皆以壽春為治所

  安豐 漢六國,故城在縣南。梁置安豐郡。縣界有芍陂,灌萬頃,號安豐塘。隋因置縣

  霍山 漢灊縣,屬廬江郡。隋置霍山應城三縣。貞觀元年,廢霍州,省應城、灊城二縣,以霍山屬壽州

  盛唐 舊霍山縣。神功元年,改為武昌。神龍元年,複為霍山。開元二十七年,改為盛唐,仍移治于騶虞城

  霍丘 漢松滋縣地,屬貫廬江郡。武德四年,置蓼州,領霍丘一縣。七年,蓼州廢,霍丘屬壽州。縣北有安豐津,斬毌丘儉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