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
地理志二(2) |
|
潞州大都督府 隋上黨郡。武德元年,改為潞州,領上党、長子、屯留、潞城四縣。二年,置總管府,管潞、澤、沁、韓、蓋五州。四年,分上党置壺關縣。貞觀元年,廢都督府。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為都督府。貞觀十七年,廢韓州,以所管襄垣等五縣屬潞州。開元十七年,以玄宗曆職此州,置大都督府,管慈、儀、石、沁四州。天寶元年,改為上黨郡。乾元元年,依舊為潞州大都督府。舊領縣五,戶一萬八千六百九十,口八萬三千四百五十五。舊于襄垣置韓州,領縣五,戶七千一十七,口三萬二千九百三十六。天寶領縣十,戶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萬八千六百六十。在京師東北一千一百里,至東都四百八十七裡。 上党 漢壺關縣。隋分置上黨,州所治。 壺關 武德四年,分上黨置,治于高望堡。貞觀十七年,移治進流川。 長子 漢縣 屯留 隋舊。武德五年,自霍壁移於今所。 潞城 古邑。隋特置潞城縣。 襄垣 隋縣。武德元年,于縣置韓州,領襄垣、黎城、涉、銅鞮、武鄉五縣,又割並州之榆社來屬。三年,置甲水縣,仍以榆社屬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銅鞮來屬。九年,省甲水縣。貞觀十七年,廢韓州,以襄垣等五縣隸潞州。 黎城 舊刈陵縣,隋改曰黎城州。 涉 漢縣。隋屬韓州。州廢來屬。 銅鞮 隋屬韓州。武德元年,屬沁州。三年,分置甲水縣。五年,移治〈角亥〉水堡。六年,移於今所,屬韓州。省甲水縣。韓州廢,屬潞州。 武鄉 漢垣縣,後魏曰沮城,移治于南亭川。改為鄉縣,屬韓州。州廢,屬潞州。則天加「武」字。神龍年,去「武」字,複為鄉縣。後又加「武」字。 澤州上 隋長平郡。武德元年,改為蓋州,領高平、丹川、陵川,又置蓋城四縣。又於濩澤縣置澤州,領濩澤、沁水、端氏三縣。三年,於今理置晉城縣。六年,廢建州,自高平移蓋州治之。八年,移澤州治端氏。九年,省丹川、蓋城。貞觀元年,廢蓋州,自端氏縣移澤州於今治。天寶元年,改澤州為高平郡。乾元元年,複為澤州。舊領縣六,戶一萬六百六十,口四萬六千七百三十二。天寶,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九十。在京師東北一千三十裡,至東都六百六十七裡。 晉城 漢高都縣,隋改為丹川。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澤水北,屬蓋州。二年,于古高都城置晉城縣,屬建州。六年,廢建州,縣屬蓋州。九年,省丹川縣。貞觀元年,廢蓋州,縣屬澤州 端氏 漢縣。武德八年,移澤州於此縣。貞觀元年,又移于晉城 陵川 漢泫氏縣,隋改陵川。武德初,屬蓋州。貞觀元年,隸澤州 陽城 隋濩澤縣。武德元年,於縣置澤州。八年,移州治於端氏。天寶元年,改為陽城 沁水 元魏置東永安縣,隋改為沁水,屬蓋州。州廢來屬 高平 漢泫氏縣地。武德元年,于縣置蓋州,領高平、丹川、陵川、蓋城四縣。貞觀元年,廢蓋州,來屬。 沁州下 隋上黨郡之沁源縣。義甯元年,置義寧郡,領沁源、銅鞮、綿上,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縣。武德元年,改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遠縣。三年,省招遠縣。六年,以銅鞮屬韓州。天寶元年,改沁州為陽城郡。乾元元年,複為沁州。舊領縣三,戶三千九百五十六,口一萬六千一百七。天寶,戶六千三百八,口三萬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師東北一千二十五裡,去東都六百三十五裡。 沁源 漢穀遠縣。州所治。後魏改為沁源 和川 義甯元年,分沁源置 綿上 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綿上縣。 遼州 隋太原郡之遼山縣。武德三年,分並州之樂平、和順、平城、石艾四縣置遼州,治樂平。其年,置義興縣。六年,自樂平移於遼山,仍以石艾、樂平二縣屬受州,省義興縣,以廢榆州之榆社、平城二縣來屬。八年,改遼州為箕州。先天元年,又改為儀州。天寶元年,改為樂平郡。乾元元年,複為儀州。中和三年八月,複為遼州。舊領縣四,戶四千三百六十五,口八萬八千六百四十。天寶,戶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萬四千五百八十。在京師東北一千四百五十九裡,至東都七百九十七裡。 遼山 漢垣縣地,魏改轑陽縣。隋改遼山縣,屬並州。武德三年,屬遼州。 榆社 晉武鄉縣。義甯元年,分置榆社縣。武德三年,於此置榆州,割並州平城來屬。仍置偃武縣。六年,廢榆州及偃武縣,以平城、榆社屬遼州 和順 漢沾縣地。隋為和順縣。武德初,屬並州,三年,改為遼州 平城 隋縣。武德初,屬並州。三年,改屬榆州,六年,改為遼州。 北京太原府 隋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為並州總管,領晉陽、太原、榆次、太谷、祁、陽直、壽陽、盂、樂平、交城、石艾、文水、遼山、平城、烏河、榆社十六縣。其年,置清源縣,仍以榆社屬韓州。三年,廢總管。其年,置汾陽;仍以盂、壽陽二縣置受州,治盂縣;樂平、遼山、平城、石艾四縣置遼州,治樂平;太谷、祁二縣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屬汾州。四年,又置總管,管並、介、受、遼、太、榆、汾七州。其年,改為上總管。五年,又改代、石二總管。其年,改上總管為大總管。六年,又改朔州總管,仍割汾州之文水來屬。其年,廢太州,以太谷、祁二縣來屬。七年,改為大都督府。其年,置羅陰縣,仍省陽直縣,改汾陽為陽曲縣,又以文水屬汾州。貞觀元年,省烏河、羅陰二縣,又以文水來屬。八年,以廢受州之壽陽、盂、樂平、石艾,又割順州之燕然,凡五縣來屬。督並、汾、箕、嵐四州。十四年,廢燕然縣。龍朔二年,進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開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並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北都為北京。舊領縣十四,戶九萬七千八百七十四,口二十萬九百三十六。天寶領縣十三,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在京師東北一千三百六十裡,至東都八百八裡。 太原 漢晉陽縣。隋文又移於州城內古晉陽城置,今州所治。 晉陽 隋新移於州內 太谷 隋縣。武德三年,置太州。六年,州廢,以太谷、祁屬並州 文水 隋縣。武德三年,屬汾州。六年,屬並州。七年,又屬汾州。貞觀初,還屬並州。天授元年,改為武興縣,以天后鄉里縣,與太原、晉陽並為京師。神龍元年,依舊為文水 榆次 漢縣 盂 隋縣。武德三年,置受州,領盂、壽陽二縣。六年,移受州于壽陽。貞觀八年,省受州,盂複屬並州 清源 隋于古梗陽城置清源縣,以水為名 交城 隋分晉陽縣置,取縣西北古交城為名。初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郤波村。先天二年,於故縣分置靈川縣,開元二年後省 陽曲 隋陽直縣。武德三年,分置汾陽縣。七年,省陽直縣,改汾陽為陽曲縣,仍移治陽直廢縣。其年,又分置羅陰縣。貞觀元年省。十七年,又省燕然併入。 壽陽 隋舊縣。武德三年,屬受州。六年,移受州於此,領壽陽、盂二縣。其年,又割遼州之樂平、石艾二縣來屬。貞觀八年,廢受州,以所管四縣隸並州 廣陽 漢上艾縣,後漢改為石艾縣。武德三年,屬遼州。六年,屬受州。八年,州廢,屬並州。天寶元年,改為廣陽。 樂平 隋縣。武德三年,於縣置遼州。六年,移遼州治於箕州,以樂平屬受州。州廢,縣來屬。 祁 漢縣,至隋不改。武德三年,屬太州,州廢來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