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薛向等措置陝西折二錢


  慶曆中,陝西、河東皆用鐵錢。後用張奎議,小鐵錢獨行於河東,而陝西許用銅錢及大鐵錢,以一折二,然小錢積同、華二州者,凡四十萬緡。熙甯初,詔賜河東,以鐵償之。

  熙寧二年三月,詔令提點鑄錢、制置解鹽等臣僚各具財用利害奏聞。

  三年七月辛醜,遣發運司管勾運鹽、屯田郎中劉忱同陝西轉運司相度本路興置鑄錢監利害以聞,以發運使薛向等請出上供錢帛二十萬貫匹,買岑水場銅、鉛四百余萬斤,運至陝西,增鑄錢百萬緡,以備邊也。其後忱等奏至,多與向議協,乃詔行之。

  本志系此事于元年七月,誤也。向二年六月乃除發運。

  四年三月己亥。皮公弼在陝西,嘗建言:「陝西見行當二大銅錢,因頃歲西邊用兵,始鑄當十錢。後兵罷,多盜鑄者,乃以當三,猶私鑄,乃減當二。行之至今,銅費相當,民無冒利,盜鑄衰息。請以舊銅、鉛盡鑄當二錢。」從之。其後折二錢遂行天下。

  七年六月癸未,秦鳳路轉運司請於鳳翔府斜穀置監,鑄折五、折十錢,乞降禦書字樣。詔惟鑄折二錢。

  八月戊辰,詔鳳翔府罷鑄郿縣夾錫青銅折二錢,以錢成,擲之輒碎也。

  九月壬戌。是時關中錢法弊,永興軍路安撫使吳中複請以錢四十買缺薄惡錢一斤,則民間專行省撫大錢,而大錢少不足用,請以所買惡錢悉改鑄大錢,而民間所行私大錢,一以一小銅錢買而更鑄之。永興軍等路轉運使皮公弼請盡買惡錢,且毋行鑄鐵錢相易事。有司盡納偽錢,請先于本路五銅錢監改鑄,一年可競。又請改鑄所買惡錢。秦鳳路都轉運使熊本言:「買惡錢及禁舊通行大錢,銅錢相易,皆非便,請降錢式下所屬,而禁用惡錢,犯者論如法。勿廢舊通行錢,選官庫惡錢,同所買改鑄之,小變其蹻為『熙寧重寶』。今本路官錢受私錢已多,省蹻錢久廢,公私百無一二。今雖以錢四十得偽錢一斤,及銅錢千易當二鐵錢千,其實鐵錢一斤,才當斤鐵耳。千錢為鐵六斤,鑄為錢二千,而以銅錢千易之,官失多矣。又錢多,一年改鑄,未得竟也。旦民賣千錢,得二百五十折二大錢,才易其半,又禁其通行大錢,則方災傷,民所有錢,四亡其三,何以救災?」眾議不同,於是詔逐司相度利害以聞。

  此據《食貨志》第六卷,比《實錄》所書頗詳,當用之。

  八年正月丁巳,權永興軍等路轉運使皮公弼言:「交子之法,以方寸之紙飛錢至遠,然不積錢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今商、虢、鄜、耀、紅崖、青遠鐵冶所收極廣。苟即冶更鑄折二錢,歲除工費外,可得百萬緡為交子本。」並上可行十二事。上批:「可如所乞,委公弼總制營辦。」

  二月甲子,永興軍等路轉運使皮公弼奏:「見管私鑄錢,轉運司九萬余緡,常平司十一萬餘緡,並買民間私鐵錢數十萬斤,並當改鑄省樣錢。欲除永興、華、河中、陝州銅錢監添匠鼓鑄外,更于商、虢、洛南增置三監,鄜、耀權置兩監,共九監改鑄。永興、鄜、耀、河中、陝去鐵冶遠,第改鑄偽錢,一年可畢。商州、洛南、華、虢最近鐵冶,可以久行。鄜州等五處,候改鑄罷,工匠併入商州等四監,然後專鑄大錢。」從之,仍委皮公弼總制營辦。先是,安撫、轉運司出榜收買四等私鐵,一切禁斷通舊用錢,而以銅錢易之。以官庫見管並換到通用私小鐵錢重行鼓鑄。而熊本以為:如此則公私未便。乃下逐司,申明前後條約,惟揀缺薄漏貫、字樣不明等私錢,犯者依法施行,入官銷毀。應自來通用錢,並令行使如故。其官庫不堪鐵錢等,即別置錢監,增圓物料,比省樣微加別異,鑄「熙寧重寶」。詔逐司具官私合改造數,數各計若干,及如何措置以聞。至是,轉運司條具來上,故有是詔。

  三月丁酉。詔:「秦鳳等路都轉運司相度所鑄大鐵錢,約補足所廢監錢數,及充交子本錢外,不須廣鑄。」

  九月庚午,岷州置鑄錢監,令知熙州高遵裕、轉運副使張穆之提舉,以遵裕言威遠監所鑄折二錢用工少而得利多,今岷州鐵冶暴發,若增置一監,歲可得緡錢四十萬,故命置監焉。後賜監名曰「滔山」。

  九年六月壬辰,三司言:「奉詔,折二錢且可未得支用,別聽指揮。前巳詔諸路通行,今未審止禁在京,或止諸路並罷。」上批:「都下錢法自祖宗以來,未嘗有改。其新行折二錢,不須取索比較利害,宜直指揮京師並畿內並罷。」先是,薛向鑄折二錢於陝西,其後許彥又鑄于廣南,以償銅價。既而有言:「折二錢民不肯折用。」又諸路繼有如此者,故始詔令府界不用。後章惇乞並府界用之,上曰:「府界既用,即當令京師亦用之。」至是,有言民以用折二錢不售訴於開封而複被決者,又言有訴三司者,以故上批欲罷之。及中書訪問開封府、三司,皆言無是事,乃再以進呈,上又雲:「但恐經久,富民藏小錢莫出爾。」安石曰:「大錢亦無多,富民豈肯藏小錢不出?藏小錢不出,于富民亦何利?」上又曰:「恐四方聞中國行兩等錢,以為貧窘,乃傷國體,如何?」安石曰:「錢有二品,自周已然,何系貧富?且自古興王,唐太宗、周世宗時極貧,何足為恥?臣初不欲鑄折二錢,今乃極論者,朝廷舉動,四方所瞻,稍有罅隙,即為奸為窺伺愚弄,將不能立國是,又何能安天下國家也?」上乃令複行之。然兩宮訖不欲用折二錢,故折二錢未嘗進入禁中。安石爭不能得,退遂移病不出。上使人諭之曰:「朕無間于卿,天日可鑒,何遽如此?」安石乃出。己酉,侍御史周尹言:「臣聞錢幣之用,古者或謂之泉,欲其通流而無滯;或謂之布,取其周遍而平均。臣去冬奉使,經由永興、秦鳳路,伏見盜鑄錢不少。問其本末,蓋是錢法用一當二,鐵錢易得,而民間盜鑄者費少利倍。又訪聞得所在官中,積聚者約有數百餘萬貫,民間收藏者猶不在其數。緣上件錢貨,起初元以一當十,後來減為折三,近歲又作折二,已於國家重貨一損其八,若更作一文行用,即又損一分,所以不敢輒有奏請。昨來朝廷差汪輔之往逐路揀選鐵錢數不多,今三司指揮更不行用,仍行改鑄。就令改鑄務監每一日鑄及三千貫,即一年之內,除節假、旬假,實有三百日課程,約只得九十萬貫以來,計二三年間,未滿數百萬貫。況日課未必及三千貫之數也。若改鑄之法或只仍舊作折二錢,即民間盜鑄,定亦不可止絕。臣欲望將折二鑄錢更不別行改鑄,亦不須揀選,起自今後,只作一文行用,則盜鑄者所獲之利不充所費,自然無覆冒禁作過,歲省重辟,而農商交易,獲眾貨通流之利。且約宮中所有,止就四百萬貫言之,若以二為一,即猶得二百萬貫之數,致力簡省,便可得用。」

  十年六月壬寅,三司言:「鑄大錢,欲乞且依舊額,今後如有添鑄,乞除陝西、河北、河東外,諸路並鑄小錢。」又言:「河北西路轉運司請于邢、磁州置監,鼓鑄折二鐵錢十萬貫。今相度,欲於永興軍路鑄折二錢十萬貫。卻于河北西路添鑄大銅錢。」並從之。

  十二月甲辰,詔鑄錢司並以「元豐通寶」為文。

  元豐元年八月乙丑,利州路轉運司言:「興州濟眾監每歲舊鑄錢四萬一十緡,計支本錢二萬四千緡,得息萬七千緡,應副茶場司。今若依蒲宗閔奏請,增鑄常使錢三萬六千餘緡,通舊錢及額錢總七萬二千餘緡,共支本錢四萬二千三百餘緡,可得息錢三萬緡。其宗閔所乞鑄一半大錢,欲並鑄折二大錢,不惟便於行用,兼省工費,得收息,入茶場司足用外,限一年撥還本錢。」從之。仍令鑄本路見使錢。

  七年六月丙子,詔陝西三銅錢監所增鑄折二錢,每監以五萬緡為額,息錢賜轉運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