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仁宗轉對·上三朝 |
|
建隆三年正月甲午,詔:「自今每五日內殿起居,百官以次轉對,並須指陳時政得失、朝廷急務,或刑獄冤濫、百姓疾苦,咸採訪以聞。仍須直書其事,不在廣有牽引。事關急切者,許非時詣閤上章,不須候次對。」 淳化二年十一月丙申,詔:「自今內殿起居日,複令常參官兩人次對,閣門受其章。」 《實錄》雲:漢乾祐三年,給事中陶穀奏乞停五日轉對。皇朝因之,無轉對之事。至是,上厲精求治,務廣言路,始復舊制。按:《太祖新舊錄》及本紀:建隆三年二月甲午,詔自今每遇內殿起居,百官以次轉對。然則轉對舊制在太祖時已複,不知錢若水何所據,乃雲遂無也。《新錄》亦若水所修,那得如此差繆?意者太祖雖復舊制,行之未久仍廢,至是乃複舉行,若水考之不詳故耳。建隆三年八月丙戌朔,禦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閤,工部尚書竇儀、待制太常卿邊光範候對。禮畢,賜廊飧。明年夏四月壬午朔,工部侍郎艾穎、待制給事中馬士元次對。八月庚辰朔,給事中劉載、待制諫議大夫崔頌次對。其後遂不復書。乾德四年夏四月丙申,又書「禦殿入閤,賜食如常儀」,但不見次對官姓名,疑次對自此即停,至淳化二年始複,故令若水誤記也,直雲「遂無轉對之事」,亦誣矣。 庚戌,左諫議大夫、史館修撰楊徽之次對。上言:「方今文士雖多,通經者少。願精選五經博士,增其員,各專業以教胄子。此風化之本。」 咸平三年十一月壬午,令常參官轉對如故事。詔曰:「間者深詔朝端,大辟言路。而箝結相尚,啟沃無聞,豈朕誠之未孚耶?庶官狃於因循耶?今順考舊規,遞進讜議,凡朕躬過失,時政尤違,教令之闕遺,人情之壅遏,並可條上,毋或緘藏。言近訐者,亦議優容;文不工者,許其直致。其未預次對官,聽封奏以聞。」 十二月壬子,詔有司別錄轉對章疏一本留中。丙寅,兵部郎中、直昭文館、知兗州韓援上言:「伏睹近制舉行轉對,在外文武群臣未預次對者,各許上封奏事。此蓋陛下克勤念慮,旁采蒭蕘,幅員之間,蹈詠斯極。邇者微有亢旱,頗傷稼政,天其或者得無以太祖、太宗二聖在天,陛下春秋鼎盛,兆民樂業,萬國來王。萬一聖心忽生驕佚,故暫加災眚,用儆睿聰。」又曰:「以陛下聰明神智,必無驕佚之虞。然願罔倦燭幽,勿使小人乘間而進,日謹一日,雖休勿休。居安念危,在治防亂,則天下幸甚!」疏奏,召援歸闕,授史館修撰。 四年正月,中外官上封事者甚眾。詔樞密直學士馮拯、陳堯叟詳定利害以聞。 五年正月丙寅,權管幹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田錫言,其略曰:「《語》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況今皇家富有萬國,豈無人焉?可以常參官自來五日一轉對,中觀其所上之言,有遠大謀略經綸才業者,可非次擢用。若有其言而無其實,退之以禮,亦合理體。不然,則臣恐國家未能早致太平也。」 七月,侍御史知雜事田錫言:「伏睹內殿起居近罷轉對,封章迭送,今已踰年,班行之中,頗有竊議。今郊禋俯近,慶賜將行。可令中書檢尋轉對,分其優劣,奏其姓名,或降獎諭敕書,或與轉改官秩。所貴知陛下鑒其用意,感陛下賞其盡忠,表明君好諫之心,彰至仁待下之意。」 景德三年四月乙未,複詔群臣轉對。其在外京朝官內殿崇班已上,候得替,先具民間利害,實封于閤門上進,方得朝見。 天聖七年三月癸未,詔百官轉對,極言時政闕失。如舊儀在外,實封以聞。既而上謂輔臣曰:「所下詔宜增朋黨之戒。」 景祐三年四月,詔群臣轉對(不知何時罷,今又複之)。群牧判官龐籍因轉對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樞密院以帶甲馬二借內侍楊懷敏,群牧覆奏,乃賜一馬,三日而複借之,數日而複罷。樞密掌機命,反覆如此。平時百官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得送中書、樞密院,蓋防偏請,以啟幸門。近歲傳宣,內降寢多於舊臣,恐法度自此隳也。往者王世融以公主子毆府吏,法當贖金,特停近任。作坊料物庫主吏,宮掖之親,盜官物輒自逃。三司捕未獲,遽罷追究。今日聖斷乃異於前,臣竊惑焉。又《祥符令》檢吏稍嚴,胥吏相率空縣而去,令坐罷免。若是則姑息者獲安,而清強者沮矣。」群牧判官司馬池因轉對言:「唐制:門下省詔書出,有不便者,得以封還。今門下雖有封駁之名,而詔書一切自中書下,非所以防過舉也。」 四月丙辰,詔進奏院自今諸道州府更有附遞到三班使臣、幕職州縣官等實封章奏,並令收接進納。 六月辛卯,命資政殿學士晏殊、龍圖閣待制孔道輔、馬季良看詳轉對章疏及登聞檢院所上封事,類次其可行者以聞。右司諫範諷曰:「非上親覽,決可否,則誰肯為陛下極言者?」不踰月,詔罷看詳。 八年九月丙辰,罷百官轉對。言事者頗眾,大臣不悅也,故複罷之(此據《政要》)。 明道元年六月,殿中侍御史張存上疏曰:「陛下嗣統以來,延納至言,罔有忌諱,函夏之人,共思讜直。自前秋忽詔罷百官轉對,去冬黜降禦史曹修古等,昨又聞進士林獻可因奏封事竄遠惡州,人心惶惑,中外莫測。臣恐自今忠直之言與理亂安危之機蔽而不達。」因曆引周昌、朱雲、辛慶忌、辛毗事以廣帝意。存,冀州人也(存上疏不得其時,並蘇舜欽作《林書生》詩並見)。 皇祐三年六月辛醜,天章閣待制梅摯請複百官轉對。上曰:「今朝廷得失,軍民利害,自公卿至於士庶,皆許指事而陳之。縱涉繆妄,亦未嘗加罪,何用此紛紛也!」(次對見《聖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