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漢靈帝紀(21)


  中平元年[184年]

  春正月,巨鹿人張角謀反。

  初,角弟良,弟寶自稱大醫,事善道,疾病者輒跪拜首過,病者頗愈,轉相誑耀。十余年間,弟子數十萬人,周遍天下,置三十六坊,各有所主。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時俱發。角弟子濟陰人唐客上書告角,天子遣使者捕角。角等知事已露,因晨夜敕諸坊,促令起兵。

  ①《範書》皇甫嵩傳作「角弟寶」,「寶弟梁」。《通鑒考異》曰:「司馬彪九州《春秋》雲:『角弟梁,梁弟寶』,《袁紀》雲『角弟良、寶』,今從《範書》。」按今本《袁紀》「寶」上皆有「弟」字,與《通鑒考異》所見本異。又「大醫」,《範書》作「大賢良師」,注曰:良或作郎。
  ②《範書》作「黃老道」。
  ③胡三省曰:首過,「今道家所施符水,祖張道陵,蓋同此術也」。
  ④《範書》皇甫嵩傳作「濟南唐周」。

  二月,角等皆舉兵,往往屯聚數十百輩,大者萬餘人,小者六七千人。州郡倉卒失據,二千石長吏皆棄城遁走,京師振動。角党皆著黃巾,故天下號曰「黃巾賊」。

  初,司徒楊賜、衛尉劉寬、司空張濟、禦史劉陶並陳角反謀,宜時捕討,以絕亂原。上不從。及角作亂,天子思陶言,封為中陵侯。

  陶字子奇,潁川潁陰人。沈勇有大謀,不修威儀,不拘小節。與人交,志好不同,雖富貴不顧也;所行齊趣,雖貧賤,必尊貴之。疾惡太甚,以此見憎。

  辟司徒府,遷尚書侍中,以數直諫,為權臣所惡,徙為京兆尹。上素重陶才,征為諫議大夫。諸中官讒陶與張角通情,上遂疑之,收陶考黃門北寺。中官諷考,楚毒極至。陶對使者曰:「朝廷前封臣雲何?不恒其德,反用佞邪之譖,臣恨不與伊、周同儔,而與三人同輩。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然後悔於冤臣,將複何逮?」不食而死。

  ①「三人」,即三仁也。《論語》微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三月戊申,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帥師次於都亭。自函谷、〔伊闕〕(關)、大穀、轘轅、盟津,皆置都尉,備張角也。

  ①「伊闕」據黃本補。《范書》靈帝紀作「置八關都尉官」。注曰:「八關謂函穀、廣城、伊闕、大穀、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也。」《袁紀》「八關」尚脫其三也。

  於是考諸與角連反,宮省左右死者數千人。上內憂黃巾,問掖庭令呂強何以靜寇,對曰:「誅左右奸猾者。中常侍丁肅、徐演、李延、趙裕、郭耽,朝廷五人,號為忠清,誠可任用。赦党人,簡選舉,何憂於賊!」上納其言。

  ①按《範書》宦者傳,丁肅乃濟陰人。惠棟曰:「肅,濟陰句陽人,與太傅胡廣為婚者。」徐演作「徐衍」,下邳人。李延作「汝陽李巡」。廿二史考異曰:「巡,即注爾雅者。」惠棟曰:「汝陽,經典序錄作『汝南』。經籍志雲:中黃門李巡,注爾雅三卷。又王愔文字志載:巡善書。」又趙裕作「北海趙佑」。與《袁紀》多異。

  壬子,大赦黨人,皆除之。

  強字漢盛,河南成皋人。忠貞奉公,不與佞幸同。是時權邪怙寵,政以賄成,郡國貢獻,皆先饋賂,然後得行,左右群臣,好上私禮。強諫曰:「陛下物出天下,然而所輸之府,輒有導行之財,皆出於民。今發十而貢一,費多而獻少,無為使奸吏用巧,私門致富也。又阿媚之臣,好獻其私,客諂姑息,進入,其所奉獻,皆禦府所有,無為使從諫之臣得自媟黷也

  舊選舉委任三府,尚書受奏禦而已,各受試用,責以成功。功無可察,以事付尚書,尚書乃覆案虛實,行其罪罰。於是三公每有所選,參議掾屬,諮其行狀,度其器能。然猶有溺職廢官,荒穢不治。今但任尚書,或有詔用,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又無考課之勤,陛下虛自勞苦,有廢亂之負,無所責也。」書奏,上以示中常侍夏惲、趙忠。忠、惲曰:「此言是也。然強自負清潔,常怏怏有外心。」

  ①《漢書》枚乘傳曰「以故得媟黷貴辛」。注曰:「媟,狎也;黷,垢濁也。」此言狎習相慢,同流合污也。

  及赦黨人,中官疾之,於是諸常侍人人求退。忠、惲共構會強雲:「與黨人謀,數讀霍光傳。強兄弟所在,亦皆貪穢。」上聞強讀霍光傳,意不悅,使中黃門持兵召強。強聞上召,怒曰:「吾死,亂兵起矣。大丈夫欲書忠國史,無為複對獄吏也。」遂自殺。

  ①《漢書》霍光傳也。李賢曰:「言其欲謀廢立也。」

  詔公卿百官出馬弩各有差。

  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雋各持節征黃巾。

  護軍〔司馬〕(將軍)傅燮討賊形勢,燮上書諫曰:「臣聞天下之禍,所由於外,皆興於內。是故虞舜升朝,先誅四凶,然後用十六相。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張角起于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臣受戎任,奉辭伐罪,始到潁川,戰無不克,黃巾雖遏,其釁由內作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中官弄權,忠臣之憂逾深耳。何者?夫邪正之在國,猶冰炭不可同器而並存也。彼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詞飾說,共長虛偽。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惑於三人,陛下不詳察之,臣恐白起複賜死于杜郵,而盡節效命之臣,無所陳其忠矣。唯陛下察虞舜四罪之舉,使讒佞受放殛之罰,萬國知邪臣之為誅。首忠正時,得竭其誠,則善人思進,奸凶不討而自滅矣。臣聞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子之事父〕,焉得不盡情以言!使臣伏鈇鉞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國之福也。」書奏,中常侍趙忠見而怨焉。

  ①據黃本改,《範書》亦作「司馬」。胡三省曰:「護軍司馬,官為司馬,而使監護一軍。」又「討賊形勢」,語殊不類。
  ②四凶,見前注。十六相者,指高陽氏之八才子: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亦稱八愷。又指高辛氏之八才子: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亦稱八元。見文公十八年《左傳》史克之語。
  ③指張角遣人入京師,約中官為內應之事。
  ④事見《史記》白起列傳。
  ⑤據黃本補。

  夏四月,太尉楊賜以寇賊罷,太僕鄧盛為太尉。司空張濟久病免,大司農張溫為司空。

  初賣官,自關內侯以下至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

  皇甫嵩、朱雋連戰失利。遣騎都尉曹操將兵助嵩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