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北齊書 | 上頁 下頁 |
薛循義傳 |
|
薛循義,字公讓,河東汾陰人也。曾祖紹,魏七兵尚書、太子太保。祖壽仁,河東河北二郡守、秦州刺史、汾陰公。父寶集,定陽太守。 循義少而奸俠,輕財重氣,招召膏猾,時有急難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魏咸陽王為司州牧,用為法曹從事。魏北海王顥鎮徐州,引為墨曹參軍。正光末,天下兵起,顥為征西將軍,都督華、豳、東秦諸軍事,兼左僕射、西道行台,以循義為統軍。時有詔,能募得三千人別將。於是循義還河東,仍曆平陽、弘農諸郡,合得七千餘人,即假安北將軍、西道別將。俄而東西二夏、南北兩華及豳州等反叛,顥進討之。循義率所部,頗有功。絳蜀賊陳雙熾等聚汾曲,詔循義為大都督,與行台長孫稚共討之。循義以雙熾是其鄉人,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熾等遂降。拜循義龍門鎮將。 後循義宗人鳳賢等作亂,圍鎮城。循義亦以天下紛擾,規自縱擅,遂與鳳賢聚眾為逆,自號黃鉞大將軍。詔都督宗正珍孫討之。軍未至,循義慚悔,乃遣其帳下孫懷彥奉表自陳,乞一大將招慰。魏孝明遣西北大行台胡元吉奉詔曉喻,循義降。鳳賢等猶據險屯結,長孫稚軍于弘農,珍孫軍靈橋,未能進。循義與其從叔善樂、從弟嘉族等各率義勇為攻取之勢,與鳳賢書示其禍福。鳳賢降,拜鳳賢龍驤將軍、假節、稷山鎮將,夏陽縣子、邑三百戶。封循義汾陰縣侯,邑八百戶。 爾朱榮以循義豪猾反覆,錄送晉陽,與高昂等並見拘防。榮赴洛,以循義等自隨,置於駝牛署。榮死,魏孝莊以循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循義,待之甚厚。及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除循義右將軍、陝州刺史,假安南將軍。魏前廢帝初,以循義為持節、後將軍、南汾州刺史。 高祖起義信都,破四胡于韓陵,遣征循義,從至晉陽,以循義行並州事。又從高祖平爾朱兆。武帝之入關也,高祖奉迎臨潼關,以循義為關右行台,自龍門濟河。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屯楊氏壁,循義以書招之,崇禮率萬餘人降。樊子鵠之據兗州,循義從大司馬婁昭破平之。天平中,除衛將軍、南中郎將,帶汲郡太守、頓丘、淮陽、東郡、黎陽五郡都督。遷東徐州。元象初,拜儀同。沙苑之役,從諸軍退。還,行晉州事。封祖業棄城走,循義追至洪洞,說祖業還守,而祖業不從。循義還據晉州,安集固守。西魏儀同長孫子彥逼城下,循義開門伏甲以待之,子彥不測虛實,於是遁去。高祖甚嘉之,就拜晉州刺史、南汾、東雍、陝四州行台,賞帛千匹。循義在州,擒西魏所署正平太守段榮顯。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數千口,表置五城郡以安處之。高仲密之叛,以循義為西南道行台,為掎角聲勢,不行。尋除齊州刺史,以黔貨除名。追其前守晉州功,複其官爵,仍拜衛尉卿。時山胡侵亂晉州,遣循義追討,破之。進爵正平郡公,加開府。世宗以高祖遺旨,減封二百戶,別封循義為平鄉男。天保初,除護軍,別封藍田縣公,又拜太子太保。五年七月卒,時年七十七。贈晉太華三州諸軍事、司空、晉州刺史,贈物三百段。子文殊嗣。 循義從弟嘉族,性亦豪爽。釋褐員外散騎侍郎,稍遷正平太守。屬高祖在信都,嘉族聞而赴義。從平四胡于韓陵,除華州刺史。及賀拔嶽拒命,令嘉族置騎河上,以禦大軍。嘉族遂棄其乘馬,浮河而度,歸於高祖。由是拜揚州刺史,卒于官。子震,字文雄。天平初,受旨鎮守龍門,陷於西魏。元象中,方得逃還。高祖嘉其至誠,除廣州刺史。後從慕容紹宗討侯景,以功別封膚施縣男。天保四年,從討山胡,破茹茹,並有功績,累遷譙州刺史。 循義從子元穎,父光熾,東雍州刺史、太常卿。元穎廉謹有信義,起家永安王參軍。行秀容縣事,有清名。累轉定州別駕,舉清平勤幹,除漁陽太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