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北史 | 上頁 下頁 |
高祐傳 |
|
高祐字子集,允之從祖弟也。本名禧,以與咸陽王同名,孝文賜名焉。祖展,慕容寶黃門郎。道武平中山,徙京師。卒於三都大官。父讜,從太武滅赫連昌,以功賜爵南皮子。與崔浩共參著作,位中書侍郎、給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假散騎常侍、蓨縣侯,使高麗。卒,贈冀州刺史,假滄水公,諡曰康。祐兄祚襲爵,位東青州刺史。 祐博涉書史,好文字雜說,性通放,不拘小節。自中書學生再遷中書侍郎,賜爵建康子。文成末,兗州東郡吏獲一異獸,送之京師,時無識者,詔以問祐。祐曰:「此是三吳所出,厥名鯪鯉。餘域率無,今我獲之,吳、楚之地,其有歸國乎?」又有人於靈丘得玉印一以獻,詔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書二字,文曰『宋壽』,壽者命也,我獲其命,亦是歸我之征。」獻文初,宋義陽王昶來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時謂祐言有驗。 孝文初,拜秘書令。後與丞李彪等奏曰:「《尚書》者,記言之體;《春秋》者,錄事之辭。尋覽前志,斯皆司勳之實錄也。惟聖朝創制上古,開基《長髮》,自始祖以後,至於文成,其間世數久遠,是以史弗能傳。臣等疏漏,忝當史職,披覽國記,竊有志焉。愚謂自王業始基,庶事草創,皇始以降,光宅中土。宜依遷、固大體,令事類相從,紀傳區別,表志殊貫,如此修綴,事可備書。著作郎已下,請取有才用者,參造國書。如得其人,三年有成矣。」帝從之。 孝文嘗問祐:「比水旱不調,何以止災而致豐稔?」祐曰:「堯湯之運,不能去陽九之會。陛下道同前聖,其如小旱何?但當旌賢佐政,則災消穰至矣。」又問止盜之方。祐曰:「苟訓之有方,寧不易息?當須宰守貞良,則盜賊止矣。」祐又上疏雲:「今選舉不采職政之優劣,專簡年勞之多少,斯非盡才之謂。宜棄彼朽勞,唯才是舉。又勳舊之臣,年勤可錄而才非撫人者,則可加以爵賞,不宜委以方任。所謂王者可私人以財,不私人以官者也。」帝皆善之。加給事中、冀州大中正。時李彪專統著作,祐為令,時關豫而己。出為西兗州刺史,假東光侯,鎮滑台。 祐以郡國雖有太學,縣黨宜有黌序,乃縣立講學,黨立教學,村立小學。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給行客,不聽婦人寄舂取水。又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則連其坐。初似煩碎,後風化大行,寇盜止息。轉宋王劉昶傅,以參定律令,賜帛粟馬等。昶以其舊官年耆,雅相祗重。拜光祿大夫,傅如故。昶薨,征為宗正卿,而祐留連彭城,久不赴。僕射李沖奏祐無事稽命,處刑三歲,以贖論,免卿任。複為光祿,卒。太常諡曰煬侯。詔曰:「不遵上命曰靈,可諡為靈。」 ※ 子和璧,字僧壽,有學尚,位中書博士,早卒。 ※ 和璧子顥,字門賢,學涉有時譽。襲爵建康子,仕輔國將軍、朝散大夫,贈滄州刺史,諡曰惠。 子德正襲。 ※ 顥弟雅,字興賢,有風度,位定州撫軍府長史。天平中,追贈冀州刺史。子德範,早有令問,位任城太守,卒。 ※ 雅弟諒,字修賢,少好學,多識強記,居喪以孝聞。太和末,京兆王愉開府辟召,孝文妙簡僚佐,諒與隴西李仲尚、趙郡李鳳起等同時應選。正光中,加驍騎將軍,為徐州行台。至彭城,屬元法僧反,逼諒同之,不從見害。贈滄州刺史。又詔以諒臨危授命,複贈使持節、平北將軍、幽州刺史,優授一子出身,諡曰忠侯。 諒造《親表譜錄》四十餘卷,自五世以下,內外曲盡,覽者服其博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