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北史 | 上頁 下頁 |
魏先世紀 |
|
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莫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時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仕堯時,逐女魃于弱水,北人賴其勳,舜命為田祖。曆三代至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 積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諱毛立,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 成帝崩,節皇帝貸立。 節帝崩,莊皇帝觀立。 莊帝崩,明皇帝樓立。 明帝崩,安皇帝越立。 安帝崩,宣皇帝推寅立。宣帝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景皇帝利立。 景帝崩,元皇帝俟立。 元帝崩,和皇帝肆立。 和帝崩,定皇帝機立。 定帝崩,僖皇帝蓋立。 僖帝崩,威皇帝儈立。 威帝崩,獻皇帝鄰立。時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獻帝年老,乃以位授于聖武皇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有神獸,似馬,其聲類牛,導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二帝,故時人並號曰推寅,蓋俗雲鑽研之義。 ※ 聖武皇帝諱詰汾,嘗田於山澤,欻見輜軿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自稱天女,受命相偶。旦日請還,期年周時復會於此,言終而別。及期,帝至先田處,果見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當世為帝王。」語訖而去。即始祖神元皇帝也。故時人諺曰:「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 帝崩,神元皇帝立。 ※ 神元皇帝諱力微。 元年,歲在庚子,先是西部內侵,依于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神元有雄傑之度,後與賓攻西部,賓軍敗,失馬步走,神元使以所乘駿馬給之。賓歸,求馬主,帝隱而不言。賓後知,大驚,將分國之半奉帝,帝不受,乃進其愛女。賓猶思報恩,乃從帝所欲,徙所部北居長川。積數年,舊部人鹹來歸附。及賓臨終,戒其二子,使謹奉神元。其子不從,乃陰謀逆。帝召殺之,盡並其眾。諸部大人悉服,控弦之士二十余萬。 三十九年,遷於定襄之盛樂。四月祭天,諸部君長皆來助祭,唯白部大人觀望不至。征而戮之,遠近肅然。帝乃告諸大人,為與魏和親計。 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觀風土。是歲,魏景元二年也。 文帝諱沙漠汗,以國太子留洛陽。後文帝以神元春秋已高,求歸。晉武帝具禮護送。 五十六年,文帝複如晉,其冬還國。晉征北將軍衛瓘以文帝雄異,恐為後患,請留不遣。複請以金錦賂國之大人,令致間隙。 五十八年方遣帝。神元使諸部大人詣陰館迎帝。酒酣,帝仰視飛鳥,飛丸落之。時國俗無彈,眾大驚,相謂曰:「太子被服同南夏,兼奇術絕人。若繼國統,變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乃謀危害帝,並先馳還,曰:「太子引空弓而落飛鳥,似得晉人異法。」自帝在晉後,諸子愛寵,神元頗有所惑。及聞諸大人請,因曰:「當便除之。」於是諸大人馳詣塞南,矯害帝。 其年,神元不豫。烏丸王庫賢親近任勢。先受衛瓘之貨,欲沮動諸部,因於庭中礪鉞斧,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大人皆信,各各散走。神元尋崩,凡饗國五十八年,年一百四歲。道武即位,尊為始祖。 ※ 子章皇帝悉鹿立,時諸部離叛。帝九年而崩。 弟平皇帝綽立,七年而崩。 文帝少子思皇帝立,思皇帝諱弗。政崇寬簡,百姓懷服。一年而崩。 ※ 神元子昭帝祿官立。 帝元年,分國為三部:一居上穀北,濡源西,東接宇文部,自統之;一居代郡之參合陂北,使文帝長子桓帝諱猗厓統之;一居定襄之盛樂故城,使桓帝弟穆帝猗盧統之。 自神元以來,與晉和好。是歲,穆帝始出並州,遷雜胡北徙雲中、五原、朔方。又西度河,擊匈奴、烏丸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裡,迄長城原,夾道立碣,與晉分界。 二年,葬文帝及皇后封氏。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至是述成前意焉。 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凡積五歲,諸部降附者三十余國。桓帝英傑魁岸,馬不能勝,常乘安車,駕大牛,牛角容一石。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參合陂土無榆,故時人異之。 十年,匈奴別種劉元海反晉于離石,自號漢王。並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桓帝與帝大舉以助之,大破元海眾於西河、上黨。桓帝與騰盟於汾東而還,乃使輔相衛雄、段繁,於參合陂西累石為亭,樹碑以記行焉。 十一年,晉假桓帝大單于金印紫綬。是歲,桓帝崩。桓帝統部凡十一年。後定襄侯衛操樹碑於大邗城,以頌功德。子普根代立。 十三年,昭帝崩。 ※ 穆帝遂總攝三部為一統。帝天姿英峙,勇略過人。 元年,劉元海僭帝號,自稱大漢。 三年,晉並州刺史劉琨遣子遵為質,乞師。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助琨,破白部大人,次攻鐵弗劉武。晉懷帝進帝大單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國縣遠,從琨求句注陘北地。琨大喜,乃徙馬邑、陰館、樓煩、繁畤、崞五縣人于陘南,更立城邑,盡獻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數百百。帝乃徙十萬家以充之。 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里,于灅水之陽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謂之小平城。使子六修鎮之,統領南部。 八年,晉湣帝進帝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先是國俗寬簡,至是明刑峻法,諸部人多以違命得罪。凡後期者皆舉部戮之,或有室家相攜,悉赴死所。人問何之,曰當就誅。其威嚴若此。 九年,帝召六修不至,怒,討之失利,遂崩。 ※ 普根先守外境,聞難,來攻六修滅之。普根立月餘薨。普根子始生,桓帝后立之,又薨,思帝子平文皇帝立。 ※ 平文皇帝諱郁律,姿質雄壯,甚有威略。 元年,歲在丁醜。 二年,劉武據朔方,來侵西部,帝大破之。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將百萬。 是歲,晉元帝即位于江南,劉曜僭帝位。帝聞晉湣帝為曜所害,顧謂大臣曰:「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曜遣使請和,帝不納。 三年,石勒自稱趙王,遣使乞和,請為兄弟,帝斬其使以絕之。 五年,晉元帝遣使韓暢加崇爵服,帝絕之。講武,有平南夏志。桓帝后以帝得眾心,恐不利己子,害帝,遂崩,大人死者數十人。天興初,追尊曰太祖。 ※ 桓帝中子惠帝賀傉立,以五年為元年。帝未親政事,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和,時人謂之女國使。 四年,帝始臨朝,以諸部人情未悉款順,乃築城於東木根山,徙都之。五年,帝崩。 ※ 弟煬帝紇那立,以五年為元年。 三年,石勒遣石季龍寇邊部,帝禦之,不利,遷於大寧。 時平文帝長子烈帝居於舅賀蘭部,帝遣使求之,賀蘭部帥藹頭擁護不遣。帝怒,召宇文部並力擊藹頭。宇文眾敗,帝還大寧。 五年,帝出居於宇文部,賀蘭及諸部大人共立烈帝。 ※ 烈皇帝諱翳槐,以五年為元年。石勒遣使求和,帝遣弟昭成帝如襄國,徙者五千餘家。 七年,藹頭不修臣職,召而戮之,國人複貳。於是煬帝自宇文部還入,諸部大人複奉之。 ※ 煬帝以烈帝七年為後元年。時烈帝出居於鄴。三年,石季龍納烈帝於大寧。國人六千餘家部落叛,煬帝出居於慕容部。 烈帝複立,以煬帝三年為後元年。城盛樂城,在故城東南十裡。一年而崩。弟昭成皇帝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