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十七史百將傳 | 上頁 下頁
唐王忠嗣


  王忠嗣,華州鄭人。父海賓,太子右衛率。吐蕃寇隴右,詔隴右防禦使薛納禦之。以海賓為先鋒,戰武階,追北至壕口,殺其眾。進戰長城堡,諸將媢其功,按兵顧望,海賓戰死,大軍乘之,斬賊萬七千級,獲馬七萬、牛羊十四萬。玄宗憐其忠,贈左金吾大將軍。忠嗣時年九歲,始名訓。入見帝,伏地號泣,帝撫之曰:「此去病孤也,須壯而將之。」

  更賜今名,養禁中。肅宗為忠王,帝使與遊。及長,雄毅寡言,有武略,上與論兵,應對蜂起,帝器之。蕭嵩出河西,數引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復仇志,詔不得特將。嵩入朝,忠嗣曰:「從公三年,無以歸報天子。」

  乃請精銳數百襲虜。會贊普大酋閱武鬱標川,其下欲還,忠嗣不從,提刀略陣,斬數千人,獲羊馬萬計。嵩上其功,帝大悅。累遷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天寶元年,北討奚怒皆,戰桑乾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會而還。時突厥新有難,忠嗣進軍磧口經略之。烏蘇米施可汗請降,忠嗣以其方強,特文降耳,乃營木剌、蘭山,諜虛實。因上平戍十八策,縱反間於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部,攻多羅斯城,涉昆水,斬米施可汗,築大同、靜邊二城,徙清塞、橫野軍以實之,並受降、振武為一城,自是虜不敢盜塞。兼河東節度使。忠嗣本負勇敢,及為將乃能持重安邊,不生事,嘗曰:「平世為將,撫眾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

  故訓練士馬,隨缺繕補。有漆弓百五十斤,每弢之,示無所用。軍中士氣盛,日夜思戰,忠嗣縱詭間,伺虜隙,時時出奇兵襲敵,所向無不克,故士亦樂為用。軍每出,召屬長付以兵,使授士卒,雖弓矢亦志姓名其上。軍還,遺弦亡鏃,皆按名第罪。以是部下人自勸,器甲充牣。自朔方至雲中袤數千里,據要險築城堡,斥地甚遠。自張仁亶後四十餘年,忠嗣繼其功。俄為河西、隴右節度使,權朔方、河東節度,佩四將印,勁兵重地,控制萬里,近世未有也。帝方事石堡城,詔問攻取計,忠嗣奏言:「吐蕃舉國守之,若頓兵堅城下,費士數萬,然後可圖,恐所得不補所失,請厲兵馬,待釁取之。」

  帝意不快。而李林甫尤忌其功,日鉤摭過咎。會董延光建言請下石堡,詔忠嗣,不得已為出軍,而士無嘗格,延光不悅。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入說曰:「大夫愛惜士卒,有拒延光心,雖名受詔,實奪其謀。然大夫已付萬眾,而不立重賞,何以賈士勇?且大夫惜數萬段賜,以啟讒口,有如不捷,歸罪大夫,大夫先受禍矣。」

  忠嗣曰:「吾固審得一城不足制敵,失之未害于國。吾忍以數萬人命易一官哉!明日見責,不失一金吾、羽林將軍,歸宿衛,不者,黔中上佐耳。」

  光弼謝曰:「大夫乃行古人事,光弼又何言!」

  趨而出。延光過期不克,果訴忠嗣沮兵。又安祿山城雄武,扼飛狐塞,謀亂,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且亂,林甫益惡之,陰使人誣告:「忠嗣嘗養宮中,雲吾欲奉太子。」

  帝怒,召入付三司詳驗,罪應死。哥舒翰請以官爵贖忠嗣罪,帝意解,貶漢陽太守。卒。後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盡,如忠嗣言,故當世號為名將。初,在朔方,至互市,輒高償馬直,諸蕃多爭來市,故蕃馬寢少,唐軍精。及鎮河、隴,又請徙朔方,河東九千騎以實軍。迄天寶末,益滋息。

  ***

  孫子曰:「進不求名。」忠嗣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

  又曰:「退不避罪。」忠嗣不忍以萬人命易一官。

  又曰:「城有所不攻。」忠嗣謂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