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六九


  3月31日。南方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古賀大將及司令部幕僚戰死。

  3月30日至31日,美、英空軍轟炸荷蘭迪亞(今查亞普拉),日軍第4航空軍遭毀滅性打擊。

  3月末,獨裁者東條英機所做的第一件「救國救民」的大事,即禁止人民,包括軍政高級官員的言論自由。在接連慘敗中,勒令軍民高唱勝利凱歌。東條英機在高級閣僚會上,一臉殺氣地咆哮道:「近來,我上層出現失敗情緒。我們要盡力輔佐天皇陛下,堅定必勝信念,對最後勝利的信念,決不容許有絲毫動搖!今後,要嚴禁民眾和大小官員談論和平問題!」

  另一個僅次於東條英機的獨裁者——海相兼軍令部部長島田大將,也在同一時間,向海軍統帥部官員發出命令,「要注意每個人的言行,決不許任何人在言行上流露出失敗情緒!軍令部部員之間,更要極力防止有損必勝信念的言論!對那些對必勝信念發生動搖者,軍法從事。」

  2

  1944年3月。

  東條英機向他的老上司畑俊六大將下令,實施1號作戰,即打通大陸走廊作戰。他向畑俊六總司令官指示,此次作戰的目的是。第一,在美;英軍封鎖太平洋航線的情況下,打通一條北起滿洲,橫穿中國大陸,南至越南河內的鐵路交通線,又從滿洲到朝鮮半島與日本相連,保持日本與大陸的進出自由:第二,消滅中國西南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消除其轟炸日本的威脅;第三,消滅重慶軍隊主力,特別是蔣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隊。

  其實,東條英機孤注一擲發動1號作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太平洋戰爭接連失敗情況下,集中優勢兵力在中國大陸上施展淫威,以改變其獨裁統治的被動局面。

  為實施 1號作戰,東條英機決定從滿洲和日本國內向中國大量增調兵力。

  從滿洲調人中國派遣軍的地面部隊有:

  第27師團;三個獨立工兵聯隊;二十個獨立汽車中隊;十二個獨立輜重兵中隊;四個野戰補充隊。

  從滿洲調派遣軍的航空兵有:

  二個飛行團司令部;三個戰鬥機隊;一個襲擊戰隊;三個重轟炸機戰隊;三個飛行大隊。加上派遣軍原有的第3飛行集團,新組建中國派遣軍第5航空軍,下轄兩個飛行師團,由山下琢磨中將任軍司令官。

  該作戰最早計劃參戰兵力為四十萬,汽車一萬二千輛,戰馬六萬七千匹。實際作戰時,投入的兵力比計劃要大得多。

  另外海軍武漢方面艦隊和香港方面的第2遣華艦隊,配合陸軍在長江中游、湘江、西江水路進攻。

  打通大陸走廊作戰,自1944年4月開始,至1945年1月結束。日軍在滅亡前,在中國大陸上幾乎瘋狂了一年時間。

  第一期作戰——打通平漢路南段。

  1944年3月10日,南京。

  畑俊六大將在總軍司令部召開各方面軍、各軍司令官會議,部署打通大陸走廊的作戰計劃。 他說:「我軍進行的第一階段作戰,將打通鄭州至信陽的鐵路線。該地區為中國第一戰區防區。敵情判斷:敵軍在這一地區的主要作戰兵力為十八至二十個軍,約三十五至四十萬人。其中約有半數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將軍的中央軍。我軍應特別重視捕殲敵中央軍,尤其是消滅該戰區的核心主力,湯恩伯的王牌第13軍。」

  「總軍命令: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甯茨大將,為此次作戰總指揮。「華北方面軍第12軍司令官內山中將,率領第37師團、第62師團、第110師團、坦克第3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獨立步兵第9旅團,騎兵第4旅團,從鄭州以東突破黃河天險,向平漢鐵路南段沿線發動攻勢。要以突然的手段,一舉擊潰敵軍,佔領並確保平漢鐵路南段。

  「華北方面軍第 1軍應以一部兵力,配合第12軍進攻。

  「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以獨立步兵第11旅團主力七個大隊的兵力,從信陽北進,策應華北方面軍作戰。

  「第13軍應以有力之一部;從安徽蚌埠地區,沿黃泛區南側西進,策應華北方面軍的作戰。

  「第5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中將,以一部航空力量,配合地面部隊進攻。

  「進攻時間為4月17日;作戰期限一個月。」

  各軍司令官受命而回,積極調兵遣將,以作進攻準備。

  按照畑俊六大將的作戰計劃,共計投入的兵力為十五余萬人。但是,在4月17日發動進攻時,又投入了從滿洲轉調來的竹下義晴中將的第27師團,華北方面軍直轄的野副中將第63師團全部,四萬多人馬。因此,日軍進攻平漢路的實際兵力超過二十萬之眾。

  3月中旬。

  日軍猛然向黃河以北增兵後,使兩年多來渺無戰事的第一戰區指揮官們也嗅到了一點兒火藥味。司令長官蔣鼎文上將在洛陽召開本戰區軍長以上將領會議,商討還擊日軍進攻問題。

  但是,蔣鼎文等人僅僅憑著敵人將對一戰區發動一次進攻這洋十分籠統模糊的猜測研究對策,因此,針對日軍的企圖、目的、兵力,以及進行兵力調整部署等問題,均無從談起,實際上,戰區長官只是向大家報了個警,再要求各集團軍、各軍官長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等等,儘快向後方轉移而已。

  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玨將軍認為,既然已判明敵將向我發動一場進攻,與其坐以待斃,莫如先發制人,應立即出動飛機轟炸敵人在黃河鐵路橋南端的北邙山陣地,拔掉敵向南岸進攻的橋頭堡。再以一部兵力殺過黃河向北岸去,打亂敵軍部署;變被動迎戰為主動進攻。

  但是,李家玨的建議未被蔣鼎文重視。在蔣上將看來,自1941年5月中條山大血戰後,日軍與第一戰區隔河相峙已達三年之久。日軍未突破一戰區南岸防線,都是因為他部署的堅強防線,使敵凜於我軍威力,不敢輕舉妄動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現在一戰區的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更不必大驚小怪地四處出擊,只要穩坐釣魚臺就行了。

  蔣鼎文強大的江防兵力部署情況是:

  戰區長官部的帥旗插在洛陽。

  鄭州至陝縣沿黃河南岸一線,約二百公里的河岸上,集中駐紮著四個集團軍,外加韓錫侯第9軍,馬法五第40軍,謝輔三暫編第4軍。

  各部防守區域為:

  孫蔚如第4集團軍駐守鄭州地區。
  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洛陽地區。
  李家玨第36集團軍駐守新安地區。
  高樹勳第39集團軍駐守澠池、陝縣地區。

  以上四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至少二十五萬人馬,都將重兵迭次配備于黃河岸邊,廣大後方幾乎無機動兵力。

  在這約二百公里的黃河南岸,真可謂築起一道血肉長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