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蔣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畑俊六大將仍吃不准,又把納粹德國派駐南京汪偽政府的大使史塔瑪請來共進午餐,借此分析蔣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這位聰明的日耳曼人說:「蔣介石的印度之行,與本次世界大戰總的戰略格局有關。德國自伊朗東進,日本自緬甸西進,攜手壓迫印度。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戰略。因此,蔣介石訪問印度。目的在於形成重慶、緬甸、印度的聯合屏障。」 畑俊六大將這才恍然大悟:「唉呀!蔣介石是要組成使印度參加而排除日本的泛亞細亞同盟!也就是要在亞洲組成以中國為核心的軍事大同盟,來對付日本和德國!」 畑俊六總司令官馬上向中央統帥部提出對策:「傾全力向緬甸進攻,以切斷印、中之間的聯繫。同時,在攻取緬甸時,必須向中、印兩國中的一方或兩方擴大戰果,即儘量將日軍佔領的中間地帶擴大。否則,中、印的聯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亞洲計劃,還將使日本在亞洲的既得軍事成果也陷入兩面夾擊的困難境地。」 蔣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戰略目的。這一點也正如德國人所分析的那樣。 當時,日軍南進節節取勝。 1月21日,東條英機首相在議會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提出建設大東亞的構想。接著,在日軍繼續橫掃太平洋諸島國的情況下,東條首相向太平洋沿岸尚未遭「橫掃」的國家發出恫嚇聲明:「緬甸、印度、荷屬東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如果自願參加日奪的大東亞建設,謀取獨立,日本將予以協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說,這些國家如果起來反對統治他們的西方宗主國,日本不但不對他們進攻,而且還會大力協助他們的「民族革命鬥爭」,趕走殖民者,讓他們「獲得獨立自主」。 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與英國人之間隨著民族壓迫的加劇,其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其民族主義者和各政治黨派分為兩大陣營;以甘地為代表的陣營要求印度獨立自抬,與英國有矛盾,但同時又表示強烈反對日本的侵略行為;以拉斯·畢哈利·鮑斯為首的一方,則明確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趕走英國人,從而實現民族「獨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間,決定在日本佔領區內編成印度獨立軍。此事得到流亡在德國的印度民族主義領袖斯巴斯·錢德拉·鮑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于推翻英印殖民統治的武裝鬥爭。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義者成立了印度獨立聯盟會,拉斯·畢哈利·鮑斯為會長,並被推為印度國民大東亞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東亞建設。此人發表聲明:依靠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獨立前進。東條首相也宣佈了日本援助印度獨立的方針。 日本軍方制定並得到天皇批准的對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傳爭取印度民心,使之成為倒向日本一邊的國家。 處於如此複雜矛盾旋渦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將成為一個反英和日的國家。 蔣介石既任中國戰區統帥,負責東方戰場的戰事,深感拉攏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東亞各國情況之後,於1942年 1月托羅斯福向邱吉爾轉達他的意見:其一,鑒於目前複雜的國際局勢,英國應明智地主動允許印度獨立自治,以緩和英、印之間日益尖銳起來的矛盾;其二,如果英國同意蔣介石以上意見,蔣介石將親往印度,調解英、印矛盾,勸說印度各黨派參加反侵略陣線,共同對付日本的侵略擴張。 羅斯福把蔣介石的意見轉告了邱吉爾。英國政府方面對如此尖銳的印、英矛盾,亦深恐印度發生民族戰爭,使其目前捉襟見時、自顧不暇的局面再扯開一個口子,因此對蔣介石的印度之行也表示歡迎,並希望蔣介石在離印時發表勸告印度人民與同盟國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這種背景下,蔣氏夫婦于2月9日由重慶起飛,經雲貴高原及緬甸,於第二天午間到達加爾各答。分別與印度各黨派領袖人物會晤。蔣介石使出渾身解數,向印度民族領袖們反復申明:「倭寇之所謂東亞新秩序,只是一種掩護侵略的手段。倭寇之目的,完全在奴役各民族以自飽自肥,印度人民不要受其欺騙」等等。 蔣介石在轉達了邱吉爾政府關於允許印度自治的許諾後,對消除英、印隔閡起了和解作用。印度人民的「聖雄甘地」,當著蔣介石的面表示:「我們不與英人合作,系有限度之不合作,主要在於英人不給我們自由平等地位。現在,英人既然同意給印度以自由平等地位,英、印聯為一氣,共同抵抗侵略,絕無問題。」 蔣介石在印逗留期間,還與印度其他朝野人士及盟國駐印度軍政頭面人物懇切會晤,盡力把仇恨之火引去燒日本侵略者。 2月21日。 蔣介石離印前,發表了《告印度人民書》,希望中、印兩大國同為人類自由努力,對於英國致誠摯之期待,深信必能從速賦予印度以政治上之實權。蔣介石在聲明中稱:「余夫婦此次訪印,留駐半月,得與印度軍政當局,以及一般友好,開誠商討吾人之反侵略計劃,與彼此共同奮鬥目的,幸獲一致之同情與全力贊助,殊覺愉快……」 同日,蔣介石與宋美齡離開印度,飛往緬甸臘戌前線,視察中國戰區緬甸戰場戰況。 此時,根據1941年12月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編組了遠征軍,已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第5、第6、第66三個軍入緬作戰。 蔣介石以最高統帥身份,威風凜凜地察看了陣地,接見了部分官兵,聽取了杜聿明的彙報,並作了指示。然後,帶著夫人和隨員登機回國。不料他的座機剛飛上雲端,就被一群日本飛機咬上了。 座機內頓時緊張異常,人人感到未日來臨,宋美齡已開始作升天祈禱。 蔣介石也瞅見了敵機,黑壓壓一大群,一共是十八架。心裡也是一陣緊張,但他一轉念:我身為一國元首,東方戰區最高統帥,若驚慌失措,有失威嚴。再者,生死在天,命中註定,怕死是死,不怕死亦是死,何不聽其自然,死了也留個英名在世。這樣一想,他心頭的慌亂也就煙消雲散了。蔣介石乾脆正襟危坐,擺出一副軍人的威儀,還拿出書來,自顧專心默讀,強壓住心頭那七上八下亂撞的念頭,似乎對眼前的厄運不理不睬。 機上隨員也為之肅然。 也可能真是蔣介石命不該絕,其座機竟然奇跡般地逃脫敵機群的追擊,安全返抵昆明機場。 5 1942年10月10日。 美國費城獨立廳的自由之鐘,敲響了三十一下(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國慶日),為中華民國政府,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遙致祝賀。 是日,在重慶舉行的國慶大典上,蔣介石以激動的心情宣佈:「我國百年來所受各國不平等條約束縛,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國父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遺囑,亦完全實現。我國同胞,自今日起,應格外奮勉,自強自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