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三一


  其計劃要領是:

  一、對第五戰區的敵軍(指中國軍隊),置重點於策動廣西、 四川軍隊反叛,借此使全戰區走向崩潰;其次對該戰區的中央軍及其旁系軍加以影響,也要不失良機進行工作。

  二、對第九戰區之敵(指中國軍隊),可對四川軍及遊擊旁系軍施以懷柔工作,對其他軍隊(直系軍以外)進行積極的謀略宣傳,引導其喪失戰爭意志和走向投降、逃亡……

  三、任務分擔:第6師團對楊森軍策反工作;第33師團對王陵基軍策反工作;軍特務部擔任對五戰區的四川軍的策反謀略工作,為此應接受有關師團長的援助。

  在大力開展策反工作的同時,岡村寧茨又制定了《江南作戰指導大綱》,將第九戰區的中央軍列為武漢日軍的打擊重點。大綱的中心意圖是:以奇襲手段,儘量在短期內殲滅中央軍。

  1939年入秋以後。岡村甯茨集中了第6、第33、第101、第3、第13等師團,及長江艦艇三百餘艘,海軍陸戰隊一個聯隊,飛機百餘架,化學兵隊若干,約十八萬之眾,準備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圍殲第九戰區中央軍精稅,並計劃於9月30日以前佔領長沙城。

  第九戰區薛岳將軍,新近被蔣介石任命為戰區司令長官。他曾因失守南昌受到蔣介石的嚴厲訓斥。對於失守南昌一事,薛嶽覺得臉上無光,有失自己作為主將的面子和自尊心,一直耿耿於懷,決心在長沙地區與敵人好好較量較量,以雪丟失南昌之恥。

  在岡村甯茨潛心研究第五、第九戰區情況時,薛嶽也組織了一幫參謀人員,在長沙城潛心研究本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日軍企圖,敵我雙方兵力、戰力、武器、裝備等等情況,1939年夏季。薛岳和助手們對日軍將進攻長沙和進攻長沙時的兵力部署作出了判斷,後來會戰證明,他們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他們的判斷要點有二:

  第一、日軍將以主力從岳陽、通城方向南進,直取長沙城;
  第二、日軍將以有力之一部,從南昌方向西進,以策應湘北主戰場。

  薛嶽基於以上判斷,確定第九戰區的作戰指導方針為:爭取外翼,後退決戰。

  原來湘北地形十分特別。長沙城至岳陽間一百多公里的地段,右有幕阜山、九嶺山,自北而南側峙而立;左有八百里洞庭湖水作屏障;中間形成一狹窄的通道,卻有新牆河、汩羅河、撈刀河和瀏陽河四條水系,橫臥擋道。

  薛岳將軍的爭取外翼,後退決戰方針,就是針對這一特殊地形確定的。他認為在第一線的新牆河與敵決戰,則敵強我弱;在汩羅河與敵決戰,敵軍銳氣已減,敵我雙方將勢均力敵;若在撈刀河與敵決戰,敵已被拖得疲憊不支,就變成了敵弱我強。因此,他的作戰指導方針具體是:在新牆河、汩羅河地區,均採取節節抵抗,遲滯、疲勞敵人;將敵誘至撈刀河、瀏陽河地區進行決戰。同時,第九戰區主力,應避免被敵包圍,力爭在運動中跳到側翼,相機出擊。

  9月14日。

  南昌西面靖安、奉新、高安等地,日軍第106、第101師團各一部,在飛機的配合下,向西進攻,拉開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序幕。

  羅卓英指揮第1集團軍和王陵基第30集團軍在贛江以西,沿高安、秦新、靖安南北兩線從側面攻擊敵人。同時,另派部隊在渣津、修水等地阻敵西進。高安地區的戰鬥尤為激烈。

  同時,通城方向。日軍第33師團全部,向南猛攻。企圖突破幕阜山余脈守軍,向南直插,配合岳陽方向敵之主力,圍殲守軍第一線新牆河地區中央軍第15集團軍。

  第27集團軍楊森總司令指揮部隊,迎住敵人予以痛擊、敵第33師團猛攻數日,未能撞開楊森防線,遂改變主攻方向,於9月20日,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向東南移動,企圖尋找新的突破口。

  9月23日。

  岳陽方面,日軍主力第6、第13師團,從新牆河正面發動進攻,同時以第3師團一部和海軍陸戰隊,在敵艦隊炮火掩護下,分乘汽艇若干,從洞庭湖水路迂回,在新牆河及泊羅江口附近登陸企圖從左翼迂回包圍第一線守軍。此時,通城方向之敵已插入長壽街地區,對第一線守軍形成了三面攻擊態勢。

  第15集團軍所部第52、第37、第77軍和一個遊擊縱隊,在關麟征將軍指揮下,英勇奮戰,節節阻擊日軍的南進。

  9月中旬,重慶。

  陳誠和白崇禧已根據湘北戰情,擬定了死守長沙和主動放棄長沙兩個作戰方案。送呈蔣介石決擇。蔣介石聯想到「日軍第11軍進攻南昌時的情況。那次,重慶統帥部作的是死守南昌和拼死奪回南昌的方案,結果,南昌沒守住,失了之後也沒奪回來,前線部隊卻為了一城一地,損兵折將,付出五、六萬人的慘痛代價,有鑑於此,蔣介石牙幫一咬,走下決心,「取不守長沙方案。第九戰區避免與敵硬打硬拼,保存主力,相機殲敵。」

  蔣介石派陳誠和白崇禧前往湘北,傳達統帥部不守長沙城的作戰方案,協助薛岳指揮作戰。

  陳、白二位「欽差大臣」趕到湘北祿口,正值日軍主力大舉進攻,守軍第15集團軍正與日軍在新牆河、舊羅江一帶節節抵抗、節節後退,陣線仿佛呈不支狀態。

  兩位大員馬上向薛長官出示蔣介石給他的「綠牌」,令其放棄長沙。以為這下可是救人于危難之時,定會使薛嶽大大鬆口氣了。哪知,薛嶽聽說蔣介石要他放棄長沙,竟頓然作色,質問二位大員:「我九戰區幾十萬大軍駐在湘北,竟然不守長沙,這軍人的職責哪兒去啦?」

  陳誠和白崇禧都被薛岳的愛國之心所打動,但一來日軍進攻瘋狂,戰況險惡,二來蔣委員會長有令,不敢不執行。所以,竭力相勸其執行統帥部命令。

  薛嶽已是將在外,「軍(君)」令有所不授,無論怎麼勸,他就是不執行那個不守長沙的命令。

  日軍繼續傾全力向長沙方向猛攻。第九戰區各路大軍,按著薛嶽的作戰計劃,繼續節節阻敵,節節後退。長沙仿佛已危在旦夕。

  陳城和白崇禧十分著急,一方面擔心九戰區精銳被敵包圍殲滅,或在長沙城下與敵拼光打完;另一方面也為薛嶽本人捏著一把汗,公開違抗統帥命令,稍有閃失,這小子的腦袋准掉無疑。那天夜裡,陳誠、白崇禧連續給薛嶽打了九次電話,嚴令他立即執行蔣委員長的命令,馬上把長沙的守軍撤出,其他部隊也儘快作轉移。

  薛嶽在電話上慷慨陳詞:「湖南所處戰略地位,關係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巨大,作為軍人,我們應該發抒良心血性,誓死保衛它!我已下定決心,第九戰區誓與湘省共存亡!誓與長沙共存亡!」

  白崇禧副總參謀長耐心相勸:「正因為湘省戰略地位重要。才配置九戰區長期持久守衛,如果因一座長沙城失去主力,還怎麼長期堅持,現在已處於相持階段,相持階段的主旨在於保持實力,與敵相持,以圖總的反攻。來日方長,應儘量避免與敵死拼,與敵同歸於盡。要知道,日軍一直求之不得的是速戰速決。南昌會戰的教訓應該吸取?」

  一提起南昌那一戰,薛嶽就覺得心頭被猛地戳了一刀。衝口喊道:「這裡絕不是南昌,長沙城我是守定了!」

  白崇禧大為光火,也對著話筒減了起來:「不要感情用事嘛!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夭職!」

  薛嶽聲稱就是砍他腦袋,這長沙城也絕不放棄。

  兩人在電話上大吵起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